太原南郊金胜村三号唐墓
太原南郊金胜村三号唐墓
《考古》 1960年01期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1958年4月,我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西南约里许的基建工地上,淸理了一座唐墓,编为第3号墓。这座墓的墓顶早已坍塌,但室内随葬器物颇为丰富。墓内器物绝大部分巳被取出,为了解墓内器物原来的位置情况,我们将墓内塞部器物作了位置复原工作,因此,随葬器物的位置,大致保持了原来的槪况。现将淸理的结果,简报如下:
一、墓的结构
此墓是单室墓,坐北向南,方向南偏西8度。墓的构造是由墓室、甬道、墓道组成,墓室与甬道是用长38,宽19,厚8厘米的縄纹条砖砌成,墓室平面呈方形,南北长3.05,东西宽3.25米,室底距地表最深处为6.5米,室顶坍塌,但从残留的结构推测为方锥顶。室壁是用两平一竪的条砖砌筑,四壁向外凸出弧度,现贱存室壁最高处为1.75米。原有彩绘壁画,但由于墓顶坍塌等原因,巳全部脱落无存。室底北部用条砖砌棺床,宽1.35,高0.3米,西壁下有一砖砌长方形小台,北接棺床,南连室壁,长1.7,宽0.6米。室底南端与甬遣地面,用单层条砖凯铺。墓室南部,正中辟有券拱门洞,门内有甬道,长1.25,宽1.3米,拱顶已塌,两壁残高1.4—1.6米不等,皆用条砖顺身纨砌,墓门用条砖堵塞。墓道接在甬道南端,斜坡而上,全长6.9,宽1.3.米。
二、葬式与葬具,
淸理时室内人骨架已被扰乱,棺床上原有人骨架两具,已腐朽,北壁下发现两个人头骨。葬具只见腐朽的棺木灰与数枚鉄棺钉。
三、随葬器物
随葬器物共91件,皆为陶器,其分布情况是:棺床东西两壁下,依壁各立男女陶俑一排,武士俑立放在墓门东西两侧,鎭墓兽放在墓室而中间,面对着墓门,其它车、马、驼、牛及生活用具等,散布在室的西部小台上与东壁下(图一,1—3)。兹将随葬的器物分类叙述如下:
(一)俑类男女陶俑共20件,合模制,面部皆饰白粉,多数眉目不大淸晰,彩色部分有脱落,幷有一件失头。服饰涂有朱、赭、黄三种彩色。这些陶俑最高者达38厘米,最低者为18厘米。
武士俑2件,形式相同,美戴盔,身着朱甲,腰束带,脚穿靴,双手握拳(图版陆,18)。
执盾俑1件,头扎巾作高髻,服涂赭色,左手执盾(图版陆,1。)。
侏儒俑1件,头戴髙帽,身着赭色短袍,腰中系带(圏一,7)。
文吏俑1件,头带朴头,身着朱色儒服,腰束带,双手作拱状(图版陆,11)。
戴冠拱手俑1件,头戴冠,身着赭色开领大宽袖长袍,足着履,拱手于胸前攀上有孔,原插有物,已失(图版陆,12)。
男仆侍俑3件,其中1件,头戴圆顶帽,身着赭色短袍,腰束带,右手腕上架一鸟。1件头戴朴头,身着赭色短砲,腰束带,右手插于衣襟下。另1件美戴圆顶帽,袒右臂,着排色短上衣(图版陆,13—15)。
女仆侍俑6件,其中挽髻者2件,身着窄长袖上衣,腰系拂地长裙,双手作拜状。垂髻者2件,一着黄色短袍,一着朱色短袍。另2件,1件高髻,着开领朱色短袍,足部略残;1件高髻,上着开领短衣,腰系拂地长裙(图版陆,5—7、16—17)
舞巾女俑4件,高髻,上着朱赭色开领短衣,腰系朱赭色拂地长裙,足着履,舞巾姿势,各不相同(图版陆,1一4)。
女跪俑2件,头皆挽高髻,着朱色上衣(图版陆,8、9)。
.炉头1件,头有锥角,臂有长翅,面饰白粉,身涂朱色,蹲状(图版陆,19)。
独角兽2件,其中1件臂有长翅,仰头,爬卧,郑尾,身涂赭色,长18厘米(图版陆,20左);1件俯首伏状,身涂赭色,长16厘米(图版陆,20右)。
爬兽1件,仰头伏卧,身涂赭色,前腿一条巳残,身长16厘米(图版陆,21)0
人面鱼身俑1件,头有角,全身饰白粉,长17厘米(图版陆,22)。此外,尙有鎭墓兽1件,面似天王,身躯矮短,侧臂有翅,二俑相同,背部以一陶棒相接,高19厘米(图一,9)。
质伏俑2件(半模制),其式相同,似为力士,屈腿伸臂,头向后扭,身涂朱色,一高18,—高16厘米(图一,10)。
(二)生活用具类
兰彩釉陶瓶1件,口部略残,高足,弧腹,细颈,腹部有牡丹等印纹图案,高24厘米(图
4)。
三彩带盖圆盒1件,直径9.为高4厘米(图二,2)。 「
三彩炉1件,高8厘米(图二,5)。
三彩小瓶2件,其中1件高5厘米,腹肩有四个梅花与四钮;另1件高5.5厘米(图二,4)。
陶碗6件(2残),其状圜底,深腹,里外酱色釉,高6厘米。
陶碟28件(5件残),其状圜底,浅腹,里
外酱色釉,高4厘米。
灰陶罐4件,高13厘米(图二,1)。
灰陶瓶2件,长颈瓠腹,高15厘米(图二,3)。
云头陶盘2件,其中1件残破严重,1件较弟整,宽24,高5厘来(图一,6)。
此外,尙有带架陶碓、灶、碾、井、灯各1件。
(三)家畜及其它
陶马2件,陶驼1件,胎内有鉄筋,外涂朱色,残破过甚,不易复原。
陶猪2件,1作跻状,前放1长条喂猪槽另1件作爬卧状。
陶狗、鸭、牛(残)、牛拉棚车(图一,8)各]件及开元通宝钱4枚。
四、结语
此墓从墓的结构、形制和出土器物的造型方面来覗察,与1954年山西长治市东郊发现的唐“调露”元年的王深墓基本相同(山西长治唐墓淸理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5期),它的年代约当于初唐时期。
执笔者 边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