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车载CT市场调查:预计2029年全球移动车载CT市场规模将达到1643.32百万元

恒州博智调研中心发布的行业报告关于移动车载CT市场调查,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移动车载CT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8至2022年,预测数据为2023至2029年。
经过专用设计,并符合国家药监局标准可用于车载环境,用于常规CT检查,支持血管造影成像的专用CT。移动CT车相当于一个"移动三甲CT室",将成熟稳定的设备、高质量图像、高可靠传输网络与智能云系统结合,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在院前急救场景中可实现对患者的快速检查,第一时间完成扫描、快速做出诊断,无缝对接院内手术室、导管室等,大力加强医院急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移动车载CT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全球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和医疗支出增长带来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扩大,新冠疫情加速了市场的扩张。移动车载 CT可用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特别是可用于疫情期间的肺部检查,同时便于移动和运输,降低到医院检查感染的风险。近两年,车载CT经历了从拼凑、绿灯放行,到规范、严格监管的过程,国内企业在移动CT整机上具有较为丰富经验,不断更新发展移动车载CT设备。
CT三大核心部件高壁垒构筑市场高度集中格局,上游国产化部件加速突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全球格局看医学影像行业头部垄断特征显著,医学影像设备属于为数不多的高垄断高集中度细分子行业,根据西门子2018年公布数据,GPS医疗(GE、Philips、Siemens)三家份额全球占比68%以上,在高端的Advanced Therapies CR3更是高达80%。全球关键核心部件大多集中在GPS头部厂商及少数第三方厂商手中,目前仅少数国产整机厂商及第三方上游部件商实现自研自产,高端产品核心零部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上游的垄断造就全球影像设备高度集中的格局。
国内CT整机生产过程更多为组装集成,CT三大核心部件球管+CT探测器+高压发生器成本占比为65%,高采购成本压缩国内CT企业利润空间,采购受限制约高端化,中低端加速竞争,进一步弱化公司盈利能力。国产企业打破GPS垄断及提高盈利的关键一环就是核心部件的突破甚至创新。国内的整机厂商正跨越集成阶段,加速研发核心部件,国产第三方部件厂商也逐步形成对CT供应链的赋能,加速布局上游核心部件,实现核心部件(如CT探测器、球管、高压发生器、)的加速突破。
核心部件仍存在技术壁垒,国产核心部件仍在追赶进口部件品质:核心部件中的CT探测器(闪烁体、硅光电倍增管(SiPM)、ASIC芯片)、CT球管(金属陶瓷管、液态金属轴承、阳极直接冷却技术)、高压发生器等国产均有突破,但主要依赖外购,国内高端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移动车载CT发展趋势
车载CT经历了从科室CT拼凑上车、绿灯放行。到规范、严格监管的过程。无论从设备专业性,还是安全性来说,都有必要为车载CT市场建立更为严格且细致的行业规范。2021年3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新版《YY/T 0746-2021车载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专用技术条件》,并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企业要以更高规格、更加规范的方式生产移动CT设备。
从技术跟进、市占率追赶再到高端技术垄断破除、并走向全球化,国内影像企业蓄势待发,发展动能强劲。市场格局迅速变迁,国产厂商份额加速提升。移动车载CT国内企业在过去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迅速拥抱了市场。
移动车载 CT 扫描单元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野战医疗服务快速反应、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事故灾难现场医疗救助、边远地区分散驻扎巡诊、集团人群上门体检服务、流行病及专项疾病筛查以及面向养老机构送医服务及补充医疗机构日常检查等CT影像学需求。
移动车载CT全球市场规模
2022年全球移动车载CT市场规模达到了1654.89百万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643.32百万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43%。
消费层面来说,目前中国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22年占有70.23%的市场份额,之后是北美和欧洲,分别占有14.82%和9.53%。预计未来几年,北美地区增长最快,2023-2029期间CAGR大约为4.87%。生产端来看,中国和欧洲是两个重要的生产地区,2022年分别占有48.69%和22.47%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日本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2029年份额将达到8.83%。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西门子、联影医疗、GE医疗等,2022年第一梯队占有大约64.44%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目前,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多年的生产制造经验、巨额的研发投入,仍然掌握着移动车载CT行业的高端先进技术,我国许多移动车载CT零部件仍靠进口, 随着国内厂商规模提高,新技术规模效应逐步提升,国产厂商正加速推进核心部件自研,实现差异化竞争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国内涌现较多影像厂商,国内影像设备格局近三年发生显著变化,国产厂商对进口厂商的替代不断加速,整体以联影为代表的国产厂商份额不断提升。
移动车载CT可降低转运患者过程中的风险,在急症、危重病人及行动不便者中使用广泛,在COVID-19抗疫过程中,解决医院CT装备不足的问题。后疫情时代移动车载CT仍多样化平稳发展,在军用、民用领域持续发挥作用。移动车载CT采用高端低剂量CT并做整车防护符合安全规范,可以解决大众关心的辐射安全问题,近年来不断规范,并进行了广泛部署。在政策红利以及疫情需要的背景下,国内企业迎来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企业对CT核心元器件的加速研发,上游将逐渐脱离高成本采购的桎梏,进一步提升国产移动车载CT的竞争力。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版行业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恒州博智出版市场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