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舌边红
主症: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特征的病证。
什么叫做积,什么叫做聚,所谓积又叫癥积,所谓聚又叫瘕聚,所以经常癥瘕积聚并说,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从他们的名称里面,我们也可以知道,所谓癥积,癥者真也,瘕者假也,就是说癥积这个病确确实实腹中有一个包块,固定不移,按之有形,疼痛也固定不移,一伸手就能够摸到他的包块,一直有疼痛的感觉。而所谓的瘕聚,瘕者假也,他是一个假的包块,假的包块时聚时散,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痛无定处,所以我们说癥积比较重,病在血分,属于脏病,瘕聚比较轻,病在气分,属于腑病。

舌诊上焦:
失眠:舌尖红,火扰神明 。
舌诊中焦:
胃胀、纳差:舌中凹陷为脾胃虚弱。
胁胀满:舌两边红为肝胆火盛。
舌诊下焦:
腰膝酸软,下肢冷:舌胖,苔薄白,为肾阳不足,阳虚不温,阳气不达四末。

主症: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
证机: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临床表现: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脘胁之间时或不适,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舌淡红,苔薄,脉弦。
方药: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加减
消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适用于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
木香顺气散:疏肝行气,温中化湿,适用于寒湿中阻,气机壅滞者。
疏肝解郁: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生姜6克、薄荷(后下)10克。
行气散结:香附10克、青皮20克、枳壳30克、郁金10克、乌药20克、木香6克。
七剂,水煎服,日1剂。

病因病机:
我们来说一下情志失调,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病因。忧思郁怒,肝脾气机郁滞就会导致气滞血瘀,然后气滞血瘀形成一个包块,凝集在腹中。实际上这个病因,联系到现在来讲就是很多很多的恶性肿瘤。这个病因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常见和重要的,我们说由于情志的波动,中医讲的七情失调,它就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内环境,导致内环境的一种紊乱,我们体内免疫功能就会受到损伤。那么在发生癌症这样的一种疾病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体内会有很多致癌的基因和抑癌的基因,有一种癌病发病的学说,就是说我们正常人也会有癌细胞,但是这种癌细胞比较多的时候,人体体内免疫的监控,它就识别出来了,就把它消灭掉,但是如果说我们情志失调在内环境紊乱的时候,它的一个免疫监控这个体制,免疫监控的能力就会下降,也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或者癌症的生长,所以我们说情志失调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看的病人当中,也是有非常多的例子。
癌症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探索清楚,但情志因素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长期的情志异常或重大的精神打击。肿瘤病因新学说认为,机体的细胞间、组织间、某些器官与周围环境之间时刻进行着“信息交流”,机体在接受最适信息时,生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而信息低负荷或极端负荷的结果,将会使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并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中,精神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理论也认为,七情所伤,尤其是长期抑郁、恼怒,与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癌症常常发生在高度内向、外向、不稳定或情感过分表达或情感过分压抑的人群中,其主要表现为情感反应的过分强烈或过分抑制,在这种情绪下,其免疫机能容易发生波动,情志因素则通过干扰自控细胞群,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所以我们第一个是情绪失调,忧郁恼怒,虽然我们讲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在很多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各位同学,精神文明才是最好的医疗保险,我们讲过中医养生重在养形和养神,养神第一位,我们都要努力让自己拥有一个阳光心态,面对功名利禄看淡一点,再看淡一点,境由心生,从当下出发。

积聚的治疗
始终要注意顾护正气,攻伐药物不可过用。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聚证以实证居多,但反复发作,脾气易损,宜培脾运中。积证系日积月累而成,其消亦缓,切不可急功近利;过用、久用攻伐之品,易于损正伤胃;过用破血、逐瘀之品,易于损络出血;过用香燥理气之品,则易耗气伤阴积热,加重病情。《医宗必读·积聚》提出的“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原则深受医家重视。

癥积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积证治疗根据虚实的不同分初、中、末三个阶段施治。初起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其治疗大法是祛瘀理气,软坚散积为主,辅以扶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