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历史的脉络
鬼谷子四个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
孙膑庞涓这边: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庞涓在魏国被重用,心里知道孙膑更厉害,于是向领导提建议把孙膑也找来。找来之后又怕孙膑抢了自己风头,又进谗言,导致孙膑膝盖骨被挖。孙膑装疯逃到了齐国。
田忌赛马是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用了庞涓的计谋赢了齐威王,有了成语-田忌赛马。
魏国打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助。邹忌建议不救(《邹忌讽齐王纳谏》那个邹忌)。田忌,孙膑等都建议救。齐威王听了田忌和孙膑的。孙膑出主意围魏救赵,一败庞涓,此乃桂陵之战。
然后魏国打韩国,齐国二次相救,孙膑采用减灶计。在马陵二败孙膑,此乃马陵之战。魏国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庞涓自杀。
班师回朝,田忌有了战功。邹忌排挤田忌。田忌出逃到楚国。
苏秦合纵,让东方六国打秦国。张仪连横,让齐秦联盟打其他五国。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西汉贾谊《过秦论》
贾谊又可以引申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里“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和李商隐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以及成语宣室夜对。
在合纵中,又产生了名将乐毅率领合纵五国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
后世才有了隆中对里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诸葛亮又可以引申出杜甫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就这么按照脉络简单捋一下,一二十个人,就贡献了一部绝世兵法《孙子兵法》、三次经典战例(乐毅五国联军攻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好几个成语(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合纵连横、宣室夜对),四篇高中课文(滕王阁序、邹忌讽齐王纳谏、过秦论、隆中对)
继续往下、杜甫的三吏三别可以引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可以引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居易的《长恨歌》,又是一篇高中背诵。白居易还有一首《琵琶行》,又是一篇高中背诵。。。
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书写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