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选择相信什么。

2023-06-01 23:24 作者:晨仅Jin  | 我要投稿

逐字文稿:

(一)我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听到的比赛赛场上发生了什么,以及我投出印象票的原因;第二件事情是我过程当中开到的一些脑洞,还可以给双方的辩手以及所有观众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那我从这个辩题当中最核心的三个概念做一点简单的复述,我所听到的场上的八位辩手所讲的内容,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各位的原意哈。


【辩题解构】“人类”+“爱”+“必需品”

“人类”——正方认为人类是整体、宏观,反方认为人类是个体、微观。

“爱”——正方认为爱是观念,是一个概念,反方认为爱是一种关系,是一个行为。

这跟大家正好的主体是高度吻合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展露出非常明显的抽象PK具象,宏观VS微观的战场的视角。

有趣的东西出现在“必需品”这个概念上,该如何判断什么东西是必需品,这也是正方三辩口中每一轮站起来发问,都会说标准标准这个词所指向的那个概念落点,我做了这样一个梳理,我不知道对不对。


正方认为什么是必需品,他在立论当中提出来两条很鲜明明确的标准。第一条,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什么。第二条,人凝结成人类的是什么。

「在人类社会当中,如果有一个东西让人区别于动物,能够让人凝结成人群、人类,那么这个东西我们可以视为人类的必需品。这是正方的标准。」


反方的标准,“缺乏弹性的需求”,这是在一辩立论当中的原话,从一个经济学的小角度切入,但做了一个很深的纵深的延展。

缺乏弹性这句话一出来,我心头就咯噔了一下,因为缺乏是比较的结果,如果反方认为缺乏弹性的需求是必需品,就必然面临一条哪个是更必须的链条,也就是滑入到刚才一鸣大哥所提到的这条比较之路上。

换言之,人类应该只有一个必需品。因为任何如果有两个必需品出现,我们都能比出一个价值排序,所以在中间一大系列的交锋当中,正方就会不断在问你方认为什么是必需品、你方认为哪些东西是最必需,在这种追问之下,反方迅速用了两个表层的形象意义上的描述。

反方说第一,缺了就恐惧,这是前半段的一条线;从三辩站起来开始出了第二条线,叫缺了就没尊严。

然后这两条线就成为他们形式上予以比较的形式标准,缺了你要看恐不恐惧、缺了你没有尊严,当然由于他们前面说到是缺乏弹性的需求,就必然面临着那哪一条更缺乏弹性呢?于是就必然面临不断的比较。你觉得粮食也缺了就恐惧,你觉得自由也缺了就恐惧,那你哪个缺了更恐惧,他们就必须要比较出一个结果,所以如果按反方这样的立论,反方最后只能找到一个特别坚实的落点,也是正方口中所提到的底线这个词。

反方呢在反方二辩当中应该在比赛的中段予以了一个明确叫自由,这是我听到的一个非常掷地有声的回答。换句话说,一切就是生命、生存、爱情,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回到了一首诗的落点上,这个落点是明确的,是鲜明的。

尤其是像生存或生命这样的比较,说粮食都很苍脆。

你要问他粮食是必需品吗?他说活着是必需;

那粮食跟水比呢?水听起来好像活的时间更长了,就离开它活的时间更短一点儿嘛;

水是不是必需?粮食就不必需啊/空气呢?几秒?哦,空气才必需,谁也不必需了;

心跳呢,脑电波?

......

所以如果进入到这条滑坡的比较之路来讲,在具象意义上反方是有压力的,所以反方这个时候回到价值高地,祭出了自由最后的这条底线,然后就展开了底线上的拼杀。



这是我听到的双方基本的概念的解读,以及双方在交锋过程当中最核心的这个脉络往下的延展。


(二)

过程当中,我也听到了一些很有趣的进攻。

比如说正方有问反方说:“爱了有尊严。”

反方就问了:“那我被绿了,我很心痛,我为什么没有尊严?”

然后正方二辩就愣住了,一看就缺乏相关的经验。


这个我觉得非常顺承啊,被绿了就是因为爱没了,爱没了就痛苦、就没尊严,这不就说明爱是尊严吗。

但是正方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予以直接回应是明智的,为什么,因为你们的人类是宏观的,所有的具象和微观的战场马上就回到了具体事例的分析上,就进入到了反方这个领域,但这是跟你们立论是有冲突的,这里就引到了最后反方四辩那句话,说罗翔先生的一个评论说,很多人是爱抽象的人类,但不爱具体的人,这句话其实正方可以先说的。

你也听到了,抽象的那个才叫人类,具体的那个叫人,今天辩题写的是人的必需还是人类的必需呢?所以如果正方可以在立论的时候更明确一点,你可以直接早一点亮明你们的底线——

爱不是个人的必需,但是是人类的必需,说的可以更鲜明一点——就不是!

个人的必需不用跟我讨论,不是!

所以你说有个人没有,没有就没有!爱不是个人的必需!

我们今天不是谈论个人的必需,我们谈论是人类,聚焦,然后就迅速可以帮你划清掉或者切割掉很多在所有具象的战场。


当然,反方不会让你们那么轻易地溜出去,所以反方不断的说人类就是人的聚集,人类就是人的组合等等,这对你们来讲这是战术意义上的安排。

然后就继续往下走,他们祭出了自由,然后你们对于自由的攻击呢说爱是超越自由的,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爱是理性之外的、无理由不讲道理的空间,这个就进去到了刚才熊浩兄所提到的“语言的感性描述”,但在最后的理证上,还缺乏了最后扣上的一环,这环在哪里呢?就是为什么当你们拿爱在跟对方自由比较的时候,对方二辩开始站起来说,爱要自己给,爱要自爱,为什么?因为尊严如果假借外物是危险的,尊严的根源在于自尊,要自己赋予自己尊严,按这个逻辑推导,最后的必需品一定是自由。

为什么?

你们听到这里,你们觉得为什么?因为那是爱自己。自由归根到底是自爱,是爱自己。【爱自己不是爱情】



06:59


对方的观点无论是对理性、对自由的推崇,还是过去两三百年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到今天为止的一个巨大的共识。

但是你们要看到,以理性和自由为旗帜背后的一个致命的黑暗痛点:理性和自由继续推下去,空虚和孤独就是宿命。

理性、目的、追因、工具、效率......一定会迎来最后“意义”那一问的滞空和悬置,而自爱自尊,一切的尊严自己给,一切的爱自己给,最后会陷入到一个永恒的孤岛之中。

你固然可以自尊,你也固然可以自爱,可人是社会动物,是关系动物,与外部的链接你从哪里来,这是过去两三百年人本和人文最后的痛点和落点,这是为什么爱是归宿。

为什么在科幻电影当中,所有外敌入侵,外星人杀进来,变形金刚杀进来,蜂群杀进来,然后雷神杀进来,whatever杀进来,最后一击科技先上,然后力量先上,钢铁侠上,到最后为什么所有的科幻电影的最后一步都只会落在爱上?

为什么?没有办法,因为工具、理性、自由之后,爱是人类最后的堡垒这是刚才正方三辩没有提到的,它是唯一理性解释不了的那个初衷 。你知道这句话是有点冲突的,但是这句话是你们的题眼,就是爱是唯一能够合理突破理性的存在。

你们好好琢磨琢磨,它合理地突破了理性,理性原本是用于判断合不合理的标准,所以在概念意义上是不可能存在能合理地突破理性的,但爱做到了。无从解释。


这一点我很认同刚才一鸣兄所提到的观点,刚才对执中先生在提到的时候,执中兄说到了这个年纪你还信那种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任何外部附着的,就你这不是傻吗,那不就是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苯基乙胺,不就是一些脑内化学物质给你营造的幻象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明白,其实为什么我坐到了这边,或者说到最后的选择上,我为什么会投出这一票,其实是一个相不相信的问题,你们谁唤起了我的相信更多一点,到最后我还相不相信。



09:32

刚刚执中兄说的很对,然后说到的脑生物学、脑科学、所有的研究、所有的理性,我也了解,了解完了你还相信(爱)吗?

你还相信有这些所有化学物质之外的悸动发生吗?发生的那一刻,你要怎么去看待那种发生呢。你要怎么去评价它,你要依然还是把它作为一个某种目的的结果、某种理由的推断,还是你相信你宁愿承认理性是有边界的,自由是有局限的?

如果在这种意义的虚空和荒芜里去沉沦,这不是人类生命的最终归宿,那如果还要找一条路,爱似乎是唯一也是最后的那条通路,最后的那个堡垒。


所以爱不是理性的对立面,爱是给理性兜底的部分,爱是自己可以让自己站起来,但是自己真的有些时候站不起来的时候,爱能帮助你走下去,对吧。

人固然是有理性,人固然是有工具,你固然有轮椅和拐杖,可总有一些台阶是轮椅和拐杖也无法逾越的,为什么最后还是爱托起了底呢?

无数的科幻电影不就在描述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吗?



10:53


人在强大的时候,在自由的时候,在充满生命力的时候,不会有对爱的渴求,只有对自由的无限追寻,因为那个自我很大,充满亮光、充满力量,每天醒来都是全新的,那不是人生的常态,什么时候你对于链接对于希冀,对于毫无理由的相信毫无缘由的支持,依然充满了渴求,依然还相信?

是当你的自己的生命光亮开始渐暗的时候,当你发现人的局限的时候,当你发现所有的追问最后都回答不了意义的时候。你发现爱一出现,那些追问就自然消散。

理性主义不断地问,那什么才有意义,什么才有意义,问到最后是一个虚空,可说,不用问,我就是意义。


这不是中华民族的选择吗,无论是家庭之爱、伦理之爱、兄弟之爱、家人之爱,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质朴的那点根基之所在的地方,你在问什么东西让你缓解孤独,爱不就站出来了吗?所以我在,你还孤独什么呢?我不就是你们对抗孤独最好的武器吗,无来由的信任嘛。

所以到这一点回到了正方最初立论的那句话,说为什么爱让人成为目的,为什么爱超越了理性因此人才有了尊严,为什么爱赋予了一个个体特殊性,才成就了TA的主体性?

这些其实在正方最后一以贯之整个逻辑的框架是清晰和完整的,所以人才区别于了动物,成为了那个有尊严的个体,同时在后半段它又强化了我和我们的关系,这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我当时一度以为这个是正方接下来会击下来去延展的一个点,但正方提了一下就自然消散,我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准备。


(三)对方提了一句话说,如果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AI,当然这个问题是我的脑洞,不基于这个现场的判准,但这个脑洞会非常有趣,你们想。

这是你在场上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但你细细琢磨一下,哪一天我们会发自内心的觉得AI是我们的一员,我们会给他发身份证,我们会尊重它的人权,我们也觉得一个AI也是有自由意志的生命,应该予以我们人类同等的尊重?

不是因为它披上了我们的皮肤,拥有了我们的瞳色,拥有我们的理性,拥有我们的逻辑,拥有我们的知识量,这些他都已经拥有了,那哪一刻你会给AI发身份证,是不是如果有一天,你爱上了一个AI,AI也爱上了你,你们相爱的那一天,他拥有了一个最宠粉的无可辩驳的理由。


这比你们列举黑人和白人的例子有代入感的多。因为这是在座所有人的心里今天清晰地认为你不是我们,你绝不是我们中的一员,而未来有一天,他有可能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如果你们想要用黑人和白人的例子,你们咣咣列举一百年前发生的故事,大家是遥远而疏离的,你要让大家意识到这是你们正在经历的历史,今天的我们,今天的人类二零后马上长大,他们会不会有一天给AI发身份证,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你说哪个举动会是那个根源性的转变那一刻,这样大家才可以理解为什么。

因为现在所有都发自内心地觉得黑人就是人,你怎么去跟他解释曾经黑人不是人,他们代入不了的。

但如果你跟他们说,AI今天不是人,所有人都觉得对啊不是,那如果有一天事呢,你该怎么接受这件事会更顺畅,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脑洞,我听到你们提出的时候,我甚至一度以为他接下来可能会成为一天主线,但是非常的遗憾它从这边错过了,沙特阿拉伯已经跟沙特阿拉伯的一个机器人发了一张身份证,当然这更多是出于旅游和噱头和媒体宣传的考量,因为我们没有人会发自内心地认为站在那用机械用大数据,用这个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来给予我们回答的那个个体它叫人。

所以你不会爱上它,但有一天没有任何理由的你就是爱上它,他也就爱上你那一刻起,我们的边界就开始模糊了。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如何区分“我们”的。


中华民族几乎是一个对于种族最看重的民族,我们老是在说多元性多元性,我们遑论多元性啊,在座各位那么多女生,你带了一个黑人男朋友回去见你爸妈,你要怎么说服他们发自内心的接受啊。我们在这个概念意义上,当然可以讲说,对我们都是一样,你带回家试试看,你说服一下爸妈试试看,他肯定会说好好好好小伙好小伙,然后下来问你是要跟他结婚吗。

我们十三亿人,黄皮肤黑头发走过五千年,这就是我们划分的一个基本的标准,我们的族群标准是很明确的,不是民族,而是种族。

而我们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一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你开始觉得黑人是你朋友,你身边真的来了一个黑人留学生,你们开始在一起上课了,你开始了解他的纸短情长,你开始每天跟他对话,你觉得他真的是有意思,甚至是有一天你们相爱了,那条界限就模糊了,“我们”那条界限就模糊了。

正方这一点其实是充满历史纵深感和诗性的,但是我也理解你们时间非常有限,而且这不是你们唯一的线,这是你们的第二条线,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又承受了对方的饱和攻击,你们还要解决对方那么多具象的情境的现实的被绿了的pua的无数的种种的例子,所以我没有办法完全集中的在这里展开更深度的展演。

我完全理解,这是战术选择,但这其实也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一个延展。


(四)所以到最后其实我听完执中兄说的话,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执中兄会坐在那边,没问题,因为在理性的自由的那种火炬的照耀之下,我完全理解。

但最后我还是那句话,这是一个信不信的问题。执中兄刚才说人过四十可能都不信了,不信那些毫无缘由的悸动,毫无来由的那种感性,然后你一定都会找到一个化学或者脑科学、脑电波的归因,我可能很快也不信,但我现在还信。(完)


【全文框架】

(一)复述辩词

1.正方:整体宏观(主体)+爱是观念概念抽象+必需品

线一: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什么

线二:让人凝结成人类人群的是什么

2.反方:个体微观(主体)+爱是关系行为具象+必需品

缺乏弹性的需求

缺乏是比较的结果——比较之路

缺了就没有尊严

底线——自由(价值高地)


(二)原因

立论:爱是人类的必需品,不是个人的必需品。

反证:理性是有边界的,自由是有局限的......理性、自由、自尊的落点是空虚,是孤岛

理证:爱是唯一可以合理突破理性的存在,是人类最后的堡垒


(三)脑洞+建议

用ai与人例证爱情是人类的必需品

我们如何划分“我们”


(四)结语



【以下仅针对陈铭老师发言进行梳理方便理解】

{必须要有爱,爱才是人类最后的堡垒。不赞同反方说的爱情不是必需品,他们提出的自由归根到底是自爱,而自爱(自尊)是一种理性,最终会回到空虚。但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外部链接,否则违反了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反方不成立。}


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选择相信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