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译】渤海行动战记(十一)

本文译自《第三海军营1900至1901年镇暴战记》(Die Kämpfe des III. Seebataillons während der Wirren 1900/01),系关于庚子国变以及德国海军步兵之一手史料。原作者为时任(1902年)第三海军营少尉军官赫伯特·冯·克莱斯特(Herbert von Kleist)。
本文旨在以德方视角来展现当时的历史事件,以便读者对相关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文中观点不代表译者本人观点。


由于一直存在敌人袭击的危险,而且由于铁路线不安全,火车只能非常谨慎地行驶,因此火车直到六月二十二日凌晨4点左右才到达军粮城。此后火车便无法继续前进,因为中国人已经把这个车站之后的铁路全部毁坏了。部队在上午7点,以冯·科诺贝斯道夫连为前锋,继续往天津行进。在距离天津还有10公里时,部队在铁路旁停下扎营,此时是下午4点。与此同时,克里斯少校也带着热尼连以及两个俄军连从塘沽赶来,那里的敌人没有任何移动的迹象,因此他便率队与斯特塞尔将军会合。海兵队也再次担任起了营地的警戒工作。冯·科诺贝斯道夫上尉让哈格麦斯塔中尉率领一个排到阵前,在铁路旁负责警戒,他们整夜都在战位上抱着步枪。
因为部队缺乏给养,也没有补给车随行,所以部队必须限制携带的口粮以及弹药数量。在六月二十三日天亮前,起床号响了起来,上午5点,斯特塞尔将军发出了进攻的命令(Angriffsbefehl):
一、天津正被围攻,东军械库(译注:经译者查明,东军械库即是天津城东的机械东局)有敌军盘踞;
二、之后的行军沿着铁路两侧走,紧靠铁路路堤;
三、急救点由俄德两军在之后的铁路警卫室设立。
克里斯少校主动请缨,要和自己的部队在第一线进军和战斗,尔后他们被分配到了队伍的左翼。斯特塞尔将军把部队安排到指定位置后,便在上午5点45分下令,沿着铁路两侧,朝机械东局进军。
在早上6点50分开始推进后不久,在铁路路堤东边就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在那里推进的俄军连与机械东局的清军交上火了,因此,部队以中央为轴,全线右转,集中到铁路路堤西边。热尼连顶到了最前线,展开散兵线前进,冯·科诺贝斯道夫连在左翼以连纵队的队形跟随。很快,前排的散兵线遭到了清军机枪的射击,一同前进的美军被逼停了。即便如此,海兵队仍在前进,俄军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清军疯狂地开火,但什么也没打中,然后就逃跑了,在他们看见海兵队仍步步紧逼后,他们把大铁路桥也炸毁了。士兵们推进到了大铁路桥,并马上遭到了来自机械东局的火力攻击,他们尽力翻过了桥的栏杆,热尼连的其余两个排则游泳或者直接在水深到脖子的河水中涉水过河,此时第一支部队已经过了河对岸,并在铁路路堤旁就位。
但紧接着,在被清军放弃的河岸边,有一颗地雷爆炸了,给俄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与此同时,最左翼的冯·科诺贝斯道夫连通过一座木桥到达了河对岸,然后也到了铁路路堤旁就位,位置在热尼连的左翼后方。上午9点30分,热尼连伴随在俄军左翼,开始往铁路路堤以东的戒备森严的机械东局进军,在10点钟时,与机械东局守军在600米远的距离展开了猛烈的交火。
但在这时,斯特塞尔将军决定今天不攻占机械东局,而是将部队撤到铁路路堤后面,以便在第一时间攻取天津,解救受困的外国侨民。但这个计划,只能在机械东局守军被牵制,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到攻击机械东局的部队上的时候,才能够实施。斯特塞尔将军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热尼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