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变态反应性肝损伤是许多肝病中引起肝细胞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肝细胞的破坏又是许多肝炎发病的关键步骤。变态反应性肝损伤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liver injury in duced by allergy)对于研究变态反应性肝损伤以及肝细胞损坏的机制及肝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造模机制】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是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最终阶段是以巨噬细胞为中心的炎症反应。本模型将 2,4,6-三硝基氯苯(picryl chloride,PCI)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导人肝脏诱发肝损伤。
【造模方法】选用6~7周龄的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18~22g。仪器药品:1%(W/V)PCI的乙醇溶液、1%PCI的橄榄油溶液。模型制作:选用6~7周龄的昆明种雌性小鼠,体重18~22g。刮去小鼠腹毛,涂1%PCI的乙醇溶液100pμ1致敏,6天后在小鼠右耳两面涂1%PCI的橄榄油溶液30pμ1攻击,诱发第1次DTH反应,再6天后右耳攻击,诱发第2次DTH反应。用PCI致敏,6天后攻击时用各种浓度的PCI橄榄油溶液10μ1肝穿刺诱发DTH反应,或在致敏5天前在腹部预致敏1次,或在致敏的6天及3天前预致敏2次,或按上述方法在耳诱发第1次DTH,然后再次致敏,再6天后在肝脏诱发肝损伤。
模型检测:在PCI肝穿刺后0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分别取血清测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水平。将部分动物处死后取肝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模型特点】第一次DTH反应耳壳出现了明显肿胀;第二次DTH反应时其肿胀较第一次更为强烈。在PCI肝穿刺后12小时,SGPT水平有所升高,18小时达到高峰,24小时后开始下降,此后恢复正常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明显坏死,并出现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脂肪变性。
【注意事项】本模型模拟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诱导的肝损伤,其主要效应细胞为CD4+T和CD8+T细胞,最终阶段是以巨噬细胞为中心的炎症反应。肝损伤小鼠肝内浸润的T淋巴细胞具有减弱肝细胞释放谷丙转氨酶的能力,故选择模型时应注意以上特点,以复制出理想合适的动物模型。
【应用范围】该模型适用于肝损伤机制及肝免疫调节剂的药理学研究。亦可用于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肝损伤效果的研究。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可承接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