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的流星大游行?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913年2月9日,加拿大、美国和百慕大岛上的多名目击者观察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独特现象。这一被称为大流星游行的事件似乎表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地球曾经有过第二颗小型天然卫星。
想想看,这意味着在1913年之前,地球上有两颗自然卫星。关于这一现象的报道有一百多篇,这些报道都描述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有40到60个非常缓慢移动的火球以相同的路径排列在天空中。如果说它们是正常的陨石,那么这是很不寻常的,因为陨石通常都是独自出现的。
而对于流星雨来说,这就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流星雨往往包含尘埃颗粒,这些颗粒的表观大小与较大的陨石非常一致。通常来说,流星雨是可以预测的事件。当地球穿过过去某一时刻我们轨道上的彗星尾迹留下的残骸区域时,流星雨就会在这一年的同一时间发生。
流星雨也展示了一种叫做辐射体的东西,这指的是天空中的一个点,如果你追踪它们,就会发现它似乎是流星的发源地。天文学家克拉伦斯·钱特(Clarence Chant)从报告中确定,大流行队伍没有辐射体,而似乎是沿着一个大圆周轨道运行。
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这片流星雨的母体可能以前造访过地球,以浅角度掠过大气层,然后折回太空。这并不是从未发生过的,1972年,一个相当大的火球就在北美西部上空做着这样的事情。回到太空后,当它再次遇到地球并被吸进来时,就可能分裂成碎片,形成多个小火球。第二种可能性是,无论流星的来源是什么,它以前都在地球轨道上。现在,太阳系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可以吸引到一些类似小行星的其他物体。太阳系外相当多的小卫星被认为就是被捕获的小行星。如果条件合适,它们最终可能会进入稳定的轨道,或者可能在衰败的轨道上运行一段时间。第二种可能性大抵就是大流行的原因。
但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虽然这是太空科学中那些陈旧的、尘封的理论之一,且没有多少人记得它,但至少在当时它是耐人寻味的。天文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提出,构成火球的物质反而是地球曾经可能存在的类似土星的光环系统的残留物。这个光环系统可能是很久以前月球火山活动时产生的,这与奥基夫的另一理论有关,即天然玻璃起源于月球。这组天然玻璃,显示出其曾在大气中以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姿势“飞行”过一次的明确证据。他的主要证据是玻璃陨石中奇怪的缺水现象,对于起源于地球的东西来说,它们的内部是非常干燥的。
这一理论曾一度受到科学界的重视。然而,随后对玻璃陨石的研究表明,它们最有可能是由形成陨石坑的小行星撞击过程中熔化的地球岩石产生的。这方面的证据已经积累起来,现在很有说服力,但这并不能真正回答奥基夫的环理论。月球是否在其历史早期向太空喷射了足够多的物质,从而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行星环系?不幸的是,除了可能的流星大游行之外,确实没有太多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只要没有发现相关的陨石,我们就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一事件的起源。但至少,想象地球上有第二个小卫星,甚至是很久以前的光环,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FY: 罗导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