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影评】降临:文科生拯救世界

上期向各位推荐的电影是《源代码》,循环的重重烧脑,经典省钱大作(×)。

今天,很高兴向各位推荐科幻大师特德·姜所著《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电影——《降临》。

b站电影传送门(预先观影获得最佳体验,第一遍务必关闭弹幕):

提示:本影评含有剧透元素,个人非专业分析向,一切仅代表个人观点。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就算知晓整段旅程,知道它去往何方
I embrace it
我也选择接受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依旧去拥抱其中每个瞬间
顺带一提,带上背景音乐《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也许阅读体验会更佳。

闭环
在大提琴蜿蜒流淌的伴奏下,主角露易丝饱含感情的讲述与一幕幕未来时间的交叉中,女儿汉娜(Hannah)的一生被娓娓道来。
从开始——





——到结束
而这就是汉娜(Hannah)一生的故事,也正是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文题之意。因七肢桶语言所赐,露易丝的思维扭转为非线性并行时间,同时经历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用中国味的方式来说,她已经看透了自己的宿命。
而宿命是如此冷血无情。
相信各位对衔尾蛇(οὐροβόρος)并不陌生,如今它往往与“无限大”、“循环”同义。

柏拉图是如此形容它的:
这头生物并不拥有眼睛,因为在它的外围已经没有任何需要观望的东西存在;它也没有耳朵,因为外围没有任何需要聆听的事物;外围没有任何的气息,所以它不用呼吸;它没有任何的器官,因为在它身边没有任何东西会被它吸进或由它排泄,所以不需要进行任何消化。在它被生育出来的时候,它的排泄物就安排成为它的食粮,它的行为及行为的影响都来自这些,也受从那里接受。造物者构想出这头能够自给自足的生物,这比其它缺乏一切东西的生物来得完满。另外,它不需要向任何对象采取任何防卫的措施,造物者认为没有必要给予任何献牲到它的手上。它也没有足与脚,它的整体本来就是一种移动的手段。它虽然拥有无上的心灵与智慧,但它对移动的概念却相当模糊,因为它只在同一个位置上存在,所以它的移动轨迹有如圆球;可是随着它本身的局限,它只能不住地环状旋转着。
这也许能阐述如今露易丝的困境。她知道女儿一生的故事,却无力改写。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已经交合如一,一切都已是既定事实;她曾用未来改写过去,而若她拨动未来,过去也将因此而改变。
过去、现在与未来盘旋如圆,过去即现在,现在即未来,已然是一个完美的闭环。即使是露易丝的“老师”七肢桶阿博特,早已预知传教的代价,也逃不开死亡的命运。

使用非完成时态“阶段”一词,更加印证了在七肢桶的非线性思维中,没有过去与未来,一切都是现在,只有阶段。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如同他们美如水墨画的文字,是一个优雅简洁、却失了几分不可预知的惊喜的圆。虽然无所不知,但却无力改变。
上帝还是造出了自己都无法举起的石头。
对于闭环的暗示,电影可谓大煞苦心,如姓名、台词、情节,无不精雕细琢,力争最饱满的还原度,也很好地阐释了原著的主题。
“他们的句子书写起来不是一个一个挨着排,各自独立,互相有个区分。它们的句子是将组成该句的每一个字结合到一起。为了方便结合,它们旋转这些字眼,或者对字眼作出种种变形。你看看。”我给他展示这些字是怎么转来转去的。
“这么说,不管一个字怎么转来转去,它们读起来一样方便。”盖雷道,他转身注视着七肢桶,大为钦佩。“它们的身体构造极度对称,不知这跟它们的文字有没有关系?身体有‘前’、‘后’、‘左’、‘右’可言,文字可能也是这样。真是超级漂亮。”——原著《你一生的故事》

文科生拯救世界
(以下通俗化的文理科代表科学的两个大领域,不专业之处敬请谅解)
在大多数情况下,担起击退外星人、拯救世界的重担都被交到了理科生手上。
有机甲救世的:

有星舰狂扫的:

有举球搬迁的:

也有机械飞升(x)的:

基本上都是打打杀杀,科技大爆炸,然后用人海战术或者尖兵作战将外星渣渣赶出地球,看时深受科技进步震撼,一发歼星炮直接将入侵者送入轮回,看完总之就是非常爽、非常爽,深感到理工救国的必要性。
到了《降临》,就成了语言学巨佬与外星章鱼从abc手把手教起,还受了不少随行物理学家的白眼……

但文科真就如此不堪?显然不是,否则结局就不是七肢桶和人类达成非零和博弈,而大概率是人类用热核武器给七肢桶飞船清了下灰,然后就各回各家了。
开头女主和上校的一个对话很浅显地说明了文科的重要性。




一个轻巧的语言学问题,两种回答,所传达的意义却截然不同。试想,当与不友善的敌对势力交流时,因不准确的用语导致的理解偏差,可能就会导致全面战争。
语言是文明的基石,同时也是冲突中最先使用的武器。
在与七肢桶的交流中,露易丝最担心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我们提供武器”。何为武器,何为工具?若没有露易丝的据理力争,可能“武器”一词就足以让所有与七肢桶和平交流的希望破灭,明日即兵临城下。
语言与科学都是文明的基石,而语言又是科学的先决条件。
如果没有可供交流的通用语言,又哪来因通力合作而产生的科学呢?

You are what you speak
你所说决定你所为
本片及原著中涉及到一个很著名的假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称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其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也许你对这个理论的名字很不熟悉,但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谓家喻户晓,即——语言影响思维。

关于这个假设,很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它刚好与我们的惯性思维相反。我们一直以为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方式,而没有想过是不是我们所操的语言,如我们从小就使用的汉语,本身塑造了我们的思维。
单纯就事论事,当义务教育中第一次接触到与母语汉语(表意文字)截然不同的英语(表意文字),想必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因前所未见的时态语态而抓耳挠腮,茫然不知所措。汉语中,我们早已习惯了较为随性的表达方式,讲究朦胧美;而英语的逻辑与精确却恰好站在了对面。二者各有千秋。
而这也许能解释不同国家的国民差异,因其过于接近种族歧视的禁区,各国学者的研究多有偏颇,也频遭大众指责,故不再赘述。
在《降临》及原著中,沃尔夫假说是基石设定之一。


在学会七肢桶的文字后,露易丝的思维也成为了非线性的,她得以看见未来,她看见了自己未来的女儿,稚嫩而乖巧,将因极为罕见的疾病不幸英年早逝;她看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正是陪伴她身旁的物理学家伊恩,将因怪罪她不愿改变女儿的未来而离她而去;她看见了自己女儿一生的故事,也正是她一生的故事。
You are what you speak。语言影响思维。
也许,当我们获得一门全新的语言时,我们也失去了什么。我们所操的语言早已不是它从前的样貌,而我们的思维也并非从一而终。这也许是前进的代价吧。

过去,现在,与未来
罗马的门神——雅努斯,在传说中有两副面孔。他是一切的起源,他执掌着开始与入门,也统领出口与结束,他象征一切事物的诞生与终结。

他青年的面孔回望过去,他老年的脸庞看向未来,而他却永远无法享受现在。他是一切的开始与结束,但他永不能改变这个过程本身。他一只手拿着开门的钥匙,另一只手拿着警卫用的长杖;清晨把天空的大门打开,让阳光普照大地;黄昏时将门关上,黑夜也随之降临;而他从未见过清晨与黄昏间喧闹的人世。
我阅尽你一生的故事,见了其中所有的欢乐与悲伤。

我早已知道结局并不美好,但我已无力抗拒,因为我看见了其中的必然。我曾用未来改变过去,而亲手打造出这个未来,环环相扣,自有定数。我如何走,都走不出这个我亲手画出的圆。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六分钟的纯音,轻笔勾勒出露易丝一生的故事,绕不开的是歌曲其后的浓浓悲伤,走不出的是回环往复的曲调。少有高潮,少有低谷,因为在启程前就已看见了终点,即便如此,依然在歌曲的最后昂首向上,以较为欢快的大提琴声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圆。
平静的湖畔,早已埋下悲伤的种子,而她却义无反顾地前往,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 from the start to finish
——如果你可以一览自己的人生 从始到终
——would you change things?
——你会想去改变吗?
——Maybe I'd say what I feel more often
——也许我会多表达自己的心声吧


坑后感:
感谢你看到了最后,背景音乐《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应该也差不多滚完了吧。在码字时它一直在我的耳旁循环,带给了我许多灵感,也奠定了本次非专业影评的基调,确实是一首难以多得的好曲子。
《降临》是为数不多的,第一次看时就给予我深深震撼的好电影,难得一见的不是炮火连天星舰乱冲的科幻电影,它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十分之厚重,而这是我评判科幻优劣的重要标尺。个人认为光有科学外皮,内中毫无对人类本身及未来人类的思考,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本片你有另外的简介或捉虫,我很乐意与你在评论区中讨论。另外请务必留下一键三连。
我是空城,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下次再见ヾ(*´▽'*)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