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30.3 赢利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3、赢利[i]
获取利润、增多收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追求暴利是扩大生产的主要刺激力。由于对利润的追逐,引起残酷的竞争,不能保持一定赢利水平的企业就为强有力的所吞并。在经济危机时期,赢利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许多资本主义企业都要遭到破产。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并不以赢利本身为目标,赢利是扩大社会生产和更充分满足整个社会需要的重要条件。赢利是社会主义企业工作的最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它意味着企业由销售产品所得的资金不仅能抵偿产品生产的消耗,此外还保证能有赢余即获得纯收入。这里的利润性质根本不同了,它不表示剥削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在有计划的经济活动中,既要保证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的赢利,也要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长时期的赢利。社会主义经济拥有一切条件来保证企业的固定赢利和提高赢利,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减少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等。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5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