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交往的方式有哪些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一、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形式
1、使节来往
唐高宗时,朝廷派遣王明出使吐火罗国(即今天的阿富汗),并册封其国王阿史那为军事月氏都督。
643年,拂菻(即东罗马帝国)派遣使臣出使唐朝,唐太宗回书答聘,并赐给绫绮。651年,大食(即阿拉伯帝国)派遣使臣通唐,自此唐与阿拉伯帝国互通友好;安史之乱时,唐朝甚至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之后多国都派使者来朝。
2、和亲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
3、宗教交流
628年,高僧玄奘历尽艰险到达天竺,在那烂陀寺学习经典;642年在戒日王举行的宗教辩论大会上主讲佛理,深为各界折服;645年,携657部佛经返回国都长安。
754年,高僧鉴真东渡到达日本,讲经弘法,传布律宗,被日本朝廷授予“大和尚”称号,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4、文化交流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
5、技术交流
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二、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特点:①对外交往十分活跃,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往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②外贸活动频繁;。③国际声望高。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2、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①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③对外开放的政策。
3、举例:①唐朝对外开放吸收了外来文化成果,引进了外国物产,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如吸收朝鲜音乐,天竺佛学及艺术,进口新罗物产。②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也给亚洲各国以重大影响,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如唐朝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等对日本、朝鲜的影响。
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一、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二、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
三、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
扩展资料:
外交部分举证
日本
倭国在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往来密切。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洛阳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遣唐使,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代表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空海著有《文镜秘府论》与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篆隶万象名义》。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朝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时称吴伎乐。
日本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向日本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630年,唐击败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却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644年,趁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时机,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出中原。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得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主要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的交往
一是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又将大批的使臣、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
二是尊重外国人员。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待遇。
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
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竺的熬糖法、西域的音乐和舞蹈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世 唐朝在军事上采取类似于今天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基本实现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但其采取的少数民族士兵和少数民族将领主导的边防军体制在唐玄宗时期便暴露出的缺陷,例如安西都护府与阿拉伯大食帝国的恒罗斯之战,唐军净是雇佣兵,表面上唐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汉族和少数民族士兵作战十分勇敢,但关键时刻葛逻禄部却在唐军阵中叛变,导致恒罗斯之战的失利,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也是如此。
如果有错漏,请指出,多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