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这是一篇自我剖析的读后感,以及,文章内容与本番剧情没有关联。
现在我大概开始懂了,我一直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原因,以及面对该问题如何解决并不是反复沉湎于类似的恋爱剧里对于主人公的注定被救赎而自我感动,而是要直面问题,自我克服,自分次第で改变他人对我的看法。
看完《这爱情有点奇怪 | 恋と呼ぶには気持ち悪い》后,有感。很早之前我就发觉,对于我喜欢的人和物,一旦有竞争者出现,那么我就会很容易地生出放弃的念头,想着,让给他又何妨。以前我一直把这当做我的孤高,但是在看番的过程中,终于对此有所反思,或许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关系。父母在我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就离婚了,我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的。农村生活大部分自持,但是还是要靠父亲以及伯伯,姑姑等长辈每年给钱支持。钱给少了的时候,日子便难过些,我对此感同身受,对于奶奶对此的偶尔的埋怨便也印象深一些。这种持久的影响下,我分析我潜意识里面便有这样一种感觉:我的生活好坏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给予上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尽管我上学期间的学费以及生活费都是父母承担的,但是由于我对父母并没有太多的感觉,那么每次拿钱的时候就像向陌生人要钱一样。当然,这里的陌生人仅是描述程度的用词。这更加剧了我对于我自己的生活其实是没有根底的空中楼阁的认识。从家人手中得到支持当然会以为是可以自然接受的,但是我对于我父母的感觉顶多算是需要我报答的人而已,我承认他们对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但他们不是我打心底里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我没有安全感,以及受成长环境的限制,所以我对自己生活的下限预估的很低,很低很低。
那么,回到开头,我为什么对竞争很排斥呢,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原因:1,我可以接受我得不到,因为我潜意识认为,一切都可以是镜中花水中月,都是别人有手段可以从我这里拿走的。我无法保证自己即便得到了也可以百分百的保护成果。既然注定有可能失去,那我花心思得到它干嘛呢。2,害怕失去现有的东西。我对于目前持有的,也是有失去的危机感的,大部分人当然也会有这种感觉,只不过我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被放大了乃至有点极端了而已。
男女主以及男二女二的心境变化在很多番里面都有体现,老生常谈。只不过量变引起质变,我终于开窍了。
那么,我又从这部番里面学到了什么呢?我喜欢看恋爱番,不只是狗粮,还因为在这些童话故事里面,主人公的种种让我们观众代入的缺点都可以被剧中的人物所接受或者被耐心的改造,进而取得成功。因为感同身受,所以可以代入;因为可以代入,所以最终会获得一种被救赎了的是自己的自我感动。看吧,我这种人还是有救的。然而,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就是因为它是童话。现实中能被救赎的人又有多少呢。所以我的感悟就是,不能沉溺于自我感动,应该从自己开始改变,自我救赎。患得患失太多不好,明确是自己想要的,那就付出努力争取。毕竟,出了社会,可就没有人会帮我争取什么了。指望对象能完全理解体谅自己并永远忠于自己,一切都按照童话中的脉络发展,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欺骗。自己先要做出行动才行。这当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还是要自己分析着,条理地写出来,才会有深的感受与动力。对于我来说,初期男主的手段就很值得学习嘛,哈哈。
很喜欢日语里的一个词:自分次第(じぶんしだい):从自己开始。
以及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若不修为自己,那么天诛地灭也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