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社会的构想为何没有建成?
所谓“大同社会”源于中国近代史,作为保皇派的康有为,他所建立对于社会制度的构想,结合了西方社会学家的理论成果,与儒家“大同”是有较大的区别。
儒家“大同”理论是以周礼为蓝本,最终的目的是“克己复礼”、“循规蹈矩”、“等级严谨”等西周的政治环境,对于东周列国追求的“霸道”或“王道”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不符合时代之需,直接导致孔子为首的儒家处于“周游”的局面,也是私学的来源之一。
康氏“大同”理论是以西方乌托邦为蓝本,发展社会制度类似于三层等级水平的金字塔式,也还是没有脱离等级身份的制度设计,不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变革之需,也是造成康有为与梁启超之间“断绝”的缘由。
综上所述,大同社会远离现实社会之需,理论结构过于假大空,对于时代之需没有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