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专业究竟学什么?有哪些院校选择?

政治哲学学科内容
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在其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所谓政治哲学》中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了政治哲学在近现代以来在中西方的发展的基本情况:
“
得益于20世纪中后期列奥·施特劳斯和罗尔斯两位美国政治哲学家的鼎力,政治哲学重新赢得它在古代雅典和近代伦敦、巴黎、柯尼斯堡等地曾经拥有的显赫地位,并于20世纪晚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风潮仿佛是自然而然地进入中国哲学论坛,且似乎显示出日渐兴盛的景象。
”
我们知道,不光哲学这个学科难以定义,而且连带着哲学学科之下的许多二级学科都很难去定义,比如美学、宗教学等等。
政治哲学这里的情况也不例外,有的政治哲学的学术研究者们会认为:任何试图定义政治哲学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这导致许多人在定义政治哲学(尤其是国内)的时候尤为谨慎,甚至只能保持“沉默”。
所幸我们有万俊人教授这篇可供参考的文献,让我们多少能够了解一些政治哲学,哪怕不够全面,哪怕不够精准,我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阿基米德点,从而进一步地探究这个学科。
1. 学科内容
在汉语文献中,先秦诸子最初分别使用过“政”“治”二字。在西方文献中,“政治”(古希腊语“πολι”)一词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中,其本意是指“城邦”(“Polis”,音译“波里”)。
政治学归属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但政治哲学比政治学有更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和原则,因此是哲学的领域。
著名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曾经专门撰文回答何谓政治这一问题。在他看来,政治哲学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也是一个“现代性”(modernity)事件。
就前者言,尽管从苏格拉底开始,政治便已然被引入哲学的思辨和拷问,甚至政治问题本身即是哲学问题,或者反过来说,哲学本身就是政治的。
可是,纵然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写出了《理想国》(Republic),其徒孙亚里士多德完成了西方首次“百科”的分门别类,也仍然使用“政治学”的名称来标榜有关人类社会的“城邦—国家”生活知识,而没有提出“政治哲学”的独立学科概念。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才使得政治的哲学意义,亦即政治之为目的与政治之为手段的根本意义追问得以凸显,并经过其后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持续努力,独立融贯的政治哲学知识最终得以彰显。
就后者言,施特劳斯定义:“政治哲学是用关于政治事物本性的知识取代关于政治事物本性的意见。”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政治哲学……旨在真正了解政治事物的本性以及正当的或好的政治秩序。
所谓政治哲学,简要说来即是国家政治生活及其基本秩序与意义,以及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基本政治主题及其价值意义的哲学探究。
其中,国家和公共社会的政治生活界定了政治哲学的主题对象和知识边界,国家或公共社会的政治生活秩序及其价值意义构成了政治哲学的知识旨趣和学理方式,而对于国家或公共社会政治生活及其秩序与价值意义的无限追问,则是政治哲学区别于诸如政治学、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等友邻学科的基本标志。
那么说了这么多关于政治哲学学科的基本的界定,政治哲学具体学些什么,这是我们同学最关心的问题。
政治哲学中常出现的主体都有这些:民主、自由、正义、权利、权力、权威等的关系与价值;有关规则、制度、秩序的合理安排等。
在这个学科当中,同学们可以关注到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最具正义的?什么样的价值是最值得追求的?社会的公平如何追寻?什么样的规则最能保证人的权利?什么样的规则是正义的?分配不公的问题如何解决?平等问题如何解决?战争和和平有什么意义?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覆盖到你心理的问题,那请把你的问题写在评论区,学姐帮你看看你关心的问题会和哪些方向比较贴近!
2. 学科定位
政治哲学和美学、伦理学、逻辑学这些二级学科一样,是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今年来在国内的发展也有热门的趋势。
有的学校会在招生时就区分研究方向,有的学校则统一招收。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在招收哲学硕士研究生时就划分了政治哲学的类别:

作为对比,北京大学则没有专门列出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的招生,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如果有志于攻读政治哲学且实力比较强的同学,中国人民大学会比北京大学更适合你。
2. 学科难度
学科难度怎么说呢,有的人适合学某个科目,对于这个人来说,该科目就简单,而对于不适合学习这个科目的同学来说,这个科目就异常艰难。
并且这其中也还有兴趣的问题。
但如果一定要去评价一下一个学科的难度,也未尝不可。对比哲学其他的二级学科,比如逻辑学,那么政治哲学自然会容易很多。如果对比的是美学,如果你没有艺术兴趣,自然美学就要更难,但因为美学是比较年轻的学科,所以理论底蕴可能弱于政治哲学,因此在知识积累方面就比政治哲学容易。
要说政治哲学好不好学,好不好考,同学们可以反观一下自己的资质类型。
政治哲学比较适合习惯于在宏观层面思考问题的同学,学科难度基本可以评价为🌕🌕🌗,属于中下难度,但要学得好、学得进,也需要良好的资质和努力!

学科前景
就目前来说,政治哲学专业的发展情况,西方会优于国内,这一方面是因为整个国内哲学就业、发展的大环境都不如西方繁盛,另一方面是国内情况也比较特殊,万俊人教授在论文中这样说过:
“
由于各种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轨迹。政治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 “加括弧”而遭到“悬置”(海德格尔术语借用),学科发展在整体上是滞后的和不充分的。与政治学的这种学科“悬置”相较,政治哲学更是处在一种从未出场的尴尬状态。中国文化传统和特殊历史经历使得该学科研究领域处于特殊性和敏感性的独特境况。这种境况直接影响到政治学和政治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学术研究状态,也是现代中国之政治哲学研究难以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但是,抵不住国内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政治哲学,能带这个方向的导师也都不在少数,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硕士招生时就专门设置了政治哲学,而像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的一些外哲、马哲方向的老师都有在做政治哲学的方向,同时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也有很大的亲缘,几乎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由来,因此一些学校伦理学方向的老师也能带政治哲学。
所以在选择专业上,政治哲学不算小众,甚至直逼热门。而关系到以后如果同学想申请博士,这么多学校的好老师也都能带。如果说同学们还是拿不准政治哲学的热度,可以对比美学和宗教学,这两个学科在申博时能找的老师、学校会比政治哲学少太多、窄太多。
在就业方面,这个专业能选择的就业也很多,甚至比其他二级学科都好一些,因为政治哲学可以报一些在专业限制上比较严格的学校的政治教师,而逻辑学、宗教学的同学则报不了。不过很少有学校会这样要求,现在就业也都是看一级学科的内容,政治哲学的同学毕业时也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就业大环境是不会差太多,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一些微弱的优势。
如果想就业更加明确一点的同学,可以在申博时向法学专业靠拢,法学结合政治哲学会是一个很好的背景。

推荐书目
1.《正义论》
[美]约翰·罗尔斯 著;何怀宏 何包钢 廖申白 译
《正义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创作的政治学著作。1971年首次出版,后罗尔斯针对该书出版后的批评意见,1999年重新做了修订。全书共3篇,9章。第1篇讲“理论”,讨论正义的定义、历史发展、作用、内涵以及原始状态。第2篇是“制度”,用正义的原则分析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生活。第3篇是“目的”,讨论了伦理和道德领域中的一些课题,其中涉及善良、自尊、美德、自律、正义感、道德感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混合。
2.《平等与偏倚性》
[美]托马斯•内格尔 著;谭安奎 译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的政治思想著作《平等与偏倚性》的价值重在提出一些问题。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尊重现有人的现有权利的基础上,倡导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比较人道的、看起来符合社会正义的平等原则,给予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一些偏倚性扶助。
3.《伦理学与法治》
[美]大卫•莱昂斯 著;葛四友 译
法哲学的入门教科书;伦理学与法哲学交叉性领域的研究著作;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在本书中,大卫•莱昂斯从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之间最为核心的争论(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出发,对法律和道德的性质,以及两者的关系这类抽象问题做了清晰有力的诠释与论证。
4.《新政治科学》
[美]埃里克·沃格林 著;段保良 译
在《新政治科学》中,沃格林对近代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提出挑战,主张回归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方法,即以政治社会的自我解释为起点,分析各个社会赖以建构自身秩序的符号,进而探讨人类政治社会的普遍秩序。
《新政治科学》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自我理解的符号与政治科学的理论概念,主张新政治科学的研究旨趣在于通过对社会上先前存在的符号予以批判性的阐明,探索关于人性和秩序的知识。

院校简介
上文已经说到过,如果说有实力的同学,可以把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
而如果想优先考虑就业趋势,以及想另辟蹊径的同学们,学姐会比较推荐一些政法类学校,比如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这类型的学校会在法学领域的投入有所倾斜,资源也会更多,会有更多机会适合于政治哲学的同学。
还有更多关于哲学考研想了解的问题,快来评论区留言吧,你的提问就是学姐下一期的【哲考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