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布人村寨,中国地域面积最大的长寿村,自驾游新疆091

2023-06-13 08:01 作者:三叔的三天Vlog  | 我要投稿


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23天,中午11点半,我们终于来到了罗布人村寨景区门前,从库尔勒出来到这只有80公里,没想到还真是开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

景区的停车场并不是很大,但也几乎没什么车,是我们来的早了还是怎么回事,这么大个景区只有这么几辆车。

停好车,赶紧下来透透气,因为是阴天,外面的天气很凉快也就20多度,游客中心前是一片彩色的广场,整座游客中心的大楼好像是用木头搭建的,看上去确实有一种村寨的感觉。小朋友们蹦蹦跳跳的显得特别的开心,因为马上就能玩沙子了。

走进游客中心之前需要检查行程码,游客中心高大宽敞的大厅,彩色的柱子支撑着彩色的屋顶,整体色调着重突出了太阳 沙漠和胡杨的气氛,大厅中悬挂的指示标识也都是鱼的形状。

换好票,检票之后,走出游客中心前往电瓶车场,我们要坐一段电瓶车先到阿不旦广场,也就是罗布人的村寨。

现在游客很少,所以还需要等待一会儿才发车,趁这功夫四处溜达溜达去看看,景区入口的公路应该就是我们刚才来的公路,要是不被拦下,也能开车进去游玩了。

景区内的建筑几乎都是木制的,看来都是就地取材,电瓶车场上生长着许多胡杨树,给人一种更加原始更加原生态的感觉,也更能让人感受到罗布人原始的生活状态。

回到电瓶车旁,还没有等到新来的游客,司机师傅说,从8月1日开始,游客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现在新疆的防疫政策是只出不进,前些天游客多的时候电瓶车都不够用,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可以享受专车了。

中午12点02,等了一会儿不见有游客来,电瓶车缓缓启动。

神秘的罗布人村寨,位于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我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却只有二十余户人家,村寨住着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也可以说这里就是一处罗布人居住的世外桃源。

世代生活在罗布泊附近的土著人,被称为罗布人。百转千回的塔里木河在沙漠中形成一片片绿洲和海子,罗布泊曾经也是水草丰茂的地方,罗布人追逐着不断改道的塔里木河,不离不弃。

有趣的是他们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之间,却不是游牧民族,而是靠捕鱼狩猎为生。

鱼是罗布人的主食,也是罗布人的图腾。罗布人村寨入口的大门,形如一个戴着帽子的人的头部,后面像是一个高大的鱼骨状图腾,可见鱼在罗布人生活中的地位有多崇高。

据说罗布人村寨景区涵盖沙漠 游移湖泊 河流 原始胡杨和罗布人家。罗布人村寨是罗布文化和楼兰文明的缩影,游玩景区还能体验到几个全国之最呢,比如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最大的胡杨林绿色走廊,同时丝绸之路又这里交汇,所以这里可以说是拥有着黄金品质的天然景观。

其实小朋友们选择来罗布人村寨,主要是为了能在这里玩水玩沙子,我看到罗布人村寨这几个字,第一个好奇的就是罗布这两个字,因为这两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有名的药材罗布麻,以及充满神秘色彩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也是罗布人先辈安居生息的地方,罗布人这个名称估计就是从罗布泊而来的,如今,罗布泊的踪影已难以寻觅,世代生活在罗布泊的罗布人却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塔里木河畔,过着逐水而居的渔猎生活,成为消失的罗布泊的守望者。

电瓶车拉着我们在路上狂奔,路边的景色跟刚才开车看到的差不多,个别地方有木头搭建的小桥,可能是可以自行游玩拍照的小景点,看木牌子上写着生命之路,可能这里就是地图上标注的千年情树,路两边草地上生长的应该都是胡杨树吧,很快又经过罗布人民俗展厅,不过好像没有开门,电瓶车也并没有停。

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很多璀璨的古老文明,罗布人古老而神秘传说和故事,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据说在2008年,科考队员发现了一处罗布人迁徙生存的遗址。

在若羌县城向北约80公里的荒漠区域是被称为草库勒的地方,库勒在维吾尔语就是湖的意思。历史上,发源于阿尔金山的米兰河 若羌河 瓦石峡河三河自北向南,汇聚在此,形成平坦的冲积扇,最后和北来的塔里木河,西来的车尔臣河共同汇入台特玛湖,台特玛湖也就成为了这些河流的尾闾湖。而罗布泊与台特玛湖之间是有河道相通的,两座湖泊是彼此相连的。

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塔里木河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湖周植被枯死,生活在此以捕鱼为生的罗布人只得逆河迁徙。

但在这里却永久的留下了罗布人当年编造的密实的芦苇屋,残留下来的芦苇屋分布在方圆两公里范围内,可以说这里是一处罗布人曾经的渔村,也就是罗布人所说的 阿不旦。

阿不旦在罗布人看来就是适宜定居的地方,这个称谓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地方,罗布人随湖泊河流而居的,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会放弃老阿不旦,寻找着新阿不旦。如果湖沼星罗棋布 胡杨林立 苇浪连绵 鱼跃鸭飞,那么就可以作为立足的阿不旦了。

所有这样的阿不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已经消失了,现在的阿不旦村在芦苇屋(遗址)100公里之外,若羌县城以东米兰镇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6团民族连,这个连有300来人,据说都是罗布人的后裔。

电瓶车开了8分钟,来到了阿不旦广场前,罗布人热爱自己的家园,他们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阿不旦,阿不旦在罗布人方言中,是水草丰美 适宜人居住的意思,简单说就是 好地方 的意思。

189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涉险进入罗布荒原,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繁盛的渔村,那就是罗布人的家园 阿不旦。对于罗布人来讲,阿不旦是他们童年的摇篮,中年的竞技场和老年的归宿,是他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方。现在眼前这个从这个阿不旦广场,一直往前走就是罗布人村寨。

不过按照行程安排,在这里我们要换乘另一辆电瓶车先去往沙漠中的神女湖,然后再从神女湖绕回到罗布人村寨,步行游览完罗布人村寨之后,再回到阿不旦广场,最后乘坐电瓶车返回游客中心。

中午12点24,我们再次坐上电瓶车前往沙漠中的神女湖。小朋友们一听说去沙漠里,那喜悦之情都忍不住从小脸蛋上散发出来了,看到黄色的小沙丘,更是满心的欢喜。

这边给一种河道纵横的感觉,到处是水 草 和胡杨树,不知是不是前些天这里下过暴雨,看上去好像曾有涨水的迹象。很快我们又经过一条黄色的大河,估计这应该就是塔里木河吧。

走过塔里木河,走出胡杨树林,很快眼前就出现了大小沙丘,转眼间就好像走进了大漠之中。

罗布人村寨周边的沙漠不只是茫茫一片土黄色,也许因为是大沙漠的边缘,沙漠中还点缀着许多或大或小 或浓或淡的绿色。也许是靠近塔里木河及许多海子的缘故,沙漠公路的路边还长着一丛丛芦苇,能让人感受到浩瀚沙海中迸发出来的顽强生命力。

经过盘旋的沙漠公路,中午12点32,我们到达了神女湖服务中心。此时天空中飘起了小雨,沙漠的颜色也变得更深了一些,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先去神女湖看看吧。

神女湖一边有木栈道连接着湖泊边的观景台,神女湖的湖水很清澈,站在湖边都有种想下去游泳的冲动了,现在下着小雨并不感觉热,沿着木栈道走走看看吧。

木栈道对面有可以滑沙的沙山,小朋友们说一会儿要过去滑沙。

走在木栈道上看神女湖,这个湖面积虽不太大,但湖水清澈碧绿,如镶嵌在沙海中一只深情脉脉的明眸,走着走着小朋友们就挺住了脚步,他们开始在这里玩水玩沙子了。

关于神女湖,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罗布人村寨伯克(族长)的女儿帕里黛爱上了邻村的一个小伙子。

由于小伙子家里穷,伯克一直没有应允这门婚事。后来,罕见的大旱降临,塔里木河断流,逐水而居的罗布人生活变得艰难窘迫。面临旱灾,伯克发话谁要是能找来水源,把水引到村寨,就把女儿嫁给他。

小伙子挺身而出,跟心爱的帕里黛道别后,毅然踏上了寻找水源的路程。小伙子走后,帕里黛天天守在村口,盼望着心上人归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哗哗的流水终于出现在干涸的塔里木河中,但小伙子却不见踪影,帕里黛心中的英雄一直音信杳无。

后来帕里黛终生未嫁,每日以泪洗面,盈盈泪水汇成涓涓细流,犹如无尽相思泪,与姑娘一起化作了一片永不干涸的海子。

为了纪念帕里黛,人们就把这个海子称为神女湖。据说,从空中俯瞰,神女湖的形状就如一个姿态婀娜的少女。

现在的神女湖,每年受益于塔里木河汛期的水源补给,据说湖种水美鱼肥,还能吸引众多鸟儿来此觅食嬉戏。

小朋友们在水边玩的不亦乐乎,还留下了充满童趣的画作,在这边木栈道观景玩水1个小时之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跑去神女湖的另一边沙山,租了个滑沙板开始滑沙。

我可不想玩沙子,四处走走溜达溜达。在神女湖这边,不只是一座沙漠湖泊,附近还有许多木制的雕塑和凉棚,红柳枝围起来的小院子,当然也可以游玩几个沙漠项目,像这样的沙漠越野车,还有骆驼驿站也可以骑骆驼。

看到路边有壮志凌云的指示牌,

不知道啥意思,只有100米,过去看看,还是不知道啥意思,正好走过来,看看骆驼吧。小朋友们对骑骆驼也不感兴趣,现在可能正在专心致志的玩沙子呢。

走到沙山下面的凉棚里,一边是沙山可以滑沙,下面还有小挖掘机,另一边可以坐在湖边钓鱼,还别说,坐在湖边确实是很舒服的。

小朋友们玩起沙子来是真的没够啊,在沙山上爬上滑下,一趟趟的循环,歇都不带歇的。

站在沙山顶上,可以俯瞰神女湖及周边的全景,看着远处的驼队慢慢的走来,仿佛又一次见证丝绸之路的辉煌。

驼队载着游客停留在神女湖前,然后每个人都可以拍照,留下最美好的瞬间。

感觉还是离水近了更舒服,天上的乌云慢慢的在稀释,有阳光钻出来了。

看看表玩沙子已经玩了两个小时了,他们也不知道累,出了一身汗,弄得满头满脸满身都是沙子。

我只能跟他们说明天还会继续玩水玩沙子,这样他们才肯走下沙山,其实接下来还有罗布人村寨要转呢。

下午15点47,我们再次坐上电瓶车前往下一站,电瓶车的线路就是绕着神女湖跑一圈,神女湖环线大约有14公里长,电瓶车走出没多远,眼前出现了一群骆驼,好像眼前出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队穿梭在大漠中的场景。

突然经过一处小房子,好像有一架滑翔机,这是不是刚才路牌上标示的壮志凌云呀。

其实在罗布人村寨周围,除了神女湖最大的湖泊之外,还有很多小湖泊,沙漠与水的碰撞,本就是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奇迹,这样一个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湖泊的地方,真的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穿行于连绵起伏的沙山中,也算是其乐无穷了。

其实,小朋友们一直好奇一个问题,这个景区叫罗布人村寨,刚才玩了半天水和沙子,还没见到村寨呢,那罗布人到底又有什么故事呢?

其实罗布人在北魏《魏书·吐谷浑》清代《回疆志》和《西域水道记》等古书中均有记载。六世纪中叶《魏书·吐谷浑》曾记载,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俗风与吐谷浑同。不识五谷,唯食鱼及苏子。吐谷浑当时居青海北部和新疆若羌 且末一带,为鲜卑族的一支,罗布人的风俗与其相同。

清代徐松在《西域水道记》中说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惟以小舟捕鱼为食。

《回疆志》中则记载,罗布人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tǎ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这里的城市可能指的是库尔勒回庄。

罗布人和蒙古族等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都是逐水草而居。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以游牧为生,而是以捕鱼和狩猎为生,与此同时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

尽管罗布人逐水草而居,但他们始终生活在罗布泊地区,以及后来的塔里木河流域大小海子边,四周是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相对来说是一种与外界隔绝,完全封闭的生活环境,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人知。

曾经的罗布人几乎就依靠着罗布泊水域和周围的湿地及其原始胡杨林繁衍生息,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没有货币概念,只是物物交换,但罗布人的适应能力极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使后来罗布泊没水了,他们依然能沿着塔里木河流域生活,因此也有人说,罗布人是古代罗布泊地区居民的活化石。

罗布人也叫罗布泊人或罗布淖尔人,一般指世代居住于塔里木河中下游托阔依,操维吾尔语罗布方言的土著居民。罗布人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罗布人泛指居住在托阔依上的土著居民,狭义则指居住在罗布泊和喀喇库顺的居民。

不过目前对于罗布人的族源仍存有争议,一般来说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罗布人是古楼兰王国遗民的后裔,另一种认为罗布人确为维吾尔人的一支。

历史上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地区一度因东西商贸往来而非常繁盛。根据对该地区遗留的古尸进行的人类学研究,罗布泊地区的古人既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也有蒙古人种的特征。

那罗布人到底是还是楼兰遗民?还是维吾尔族的一支呢?在历史的长河中,罗布人几经流离变迁,其历史至今仍是个谜。

不过有专家考察废弃于1920年代的阿不但渔村,专家认为这就是古楼兰遗民的最后聚集地,所以认为罗布人就是其后裔。

也有专家认为,罗布人是至今生活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广大地区讲罗布方言的维吾尔族人。据专家推断,罗布人到罗布泊地区居住大约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有史学家介绍说,罗布人本是居住在今新疆焉耆县的维吾尔族人,由于当年准噶尔贵族强占土地,对他们横征暴敛,他们不堪忍受压迫和剥削,被迫四处逃走。其中一部分逃到罗布泊地区,因自然环境所迫,过起了比较原始的渔猎生活。

另有考古学者对楼兰古城附近汉代古墓中的头骨进行研究,推测汉代前后的罗布人,其高加索人的特征相当明显,但也有个别蒙古人特征的存在。

现在官方认定罗布人是维吾尔族的一支,但从专家考古分析来看,现在的罗布人很可能是古丝绸之路繁盛的枢纽,罗布泊地区各民族大融合的结果。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清军将领阿尔衮率兵追捕准噶尔头目巴雅尔,途经罗布泊搜山巡湖时才发现罗布人,从此将他们收入清朝臣民,清政府用伯克制对他们进行管理。

1797年,卡拉 米兰爆发天花传染病,夺去了大部分罗布人的性命,当时的罗布人一部分逃至铁干里克 墩阔坦及轮台的南草湖地区。

罗布人本来就不多,战乱的迁徙及1852年爆发在小罗布淖尔的鼠疫,又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四散逃亡的罗布人,一部分西迁至今洛浦县,另一部分散居在若羌 轮台和尉犁县境内。

到1887年在罗布,群克两庄的罗布人只剩下74户,后又转移到阿不旦村芦苇屋。

据说在1921年,沙雅县女巴依(财主)阿西罕阿吉为她的12000头羊建草场,在尉犁县穷买里村附近拦塔里木河水,致使其改道,冲入孔雀河故道,使塔河水流入了罗布泊。

因此塔河下游断水,当时住在阿不旦芦苇屋的罗布人又不得不南迁至米兰。

从清代开始,因用伯克制对罗布人进行管理,据说后来又与维吾尔族杂居,因此后来的罗布人逐渐的维吾尔化,并且开始了农 牧业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罗布人原本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现代罗布人已经开始从事农牧业,并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曾经结芦为室,捕鱼为食的罗布人,其住房大多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扎而成,门用胡杨木拼连。他们基本不吃粮食和肉类,只吃鱼,有时会嚼白嫩的芦苇根,偶尔也捕些兽类吃,他们常喝罗布麻茶,穿的衣服一般也是用罗布麻做成的。

据百岁罗布老人回忆,刚开始他们很不习惯,经过多年努力,才学会种棉花 小麦等农作物,并逐步把新家园建设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

如今生活在罗布人村寨附近的墩阔坦乡琼库勒村的一些老人,曾经也是靠打渔为生,并不不懂种庄稼更也不会做生意,但随着罗布人村寨景区的发展,他们开始手工制作卡盆 笔筒 茶碗等旅游纪念品,增加了不少收入,很可能这就是罗布人在现今社会中最大的改变。

传说罗布人力大无比,两人合力可拔起一棵胡杨树,说话声音洪亮,可传到很远的地方,其实,罗布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长寿,据说如今在尉犁县和若羌米兰还生活着许多百岁罗布老人。

罗布人长寿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们生活在远离环境污染的地方,其次,他们的饮食结构很简单,还有,他们的长期与世无争,心态平和乐观。

据说很多百岁罗布老人虽然老态,但耳不聋 眼不花 思维清晰性情乐观 豁达 豪放,仍可闻乐起舞,纵情歌唱。

其实罗布麻在罗布人生活中,也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布人穿罗布麻衣服 喝罗布麻茶吃罗布麻粉 抽罗布麻烟。

坐着电瓶车缓缓的走出沙丘,路边出现了一颗颗胡杨,大约下午16点,我们到达了电瓶车终点站 东沙山服务区。

在这里能买些小吃和饮料,接下来全是步行游览了,要走过塔里木河到达罗布人村寨,最终回到阿不旦广场。

从这里可以一边走一边玩一边拍照,有小湖 有沙漠 有胡杨,湖边还有一些专为游客拍照而建造的一些小景观,小朋友们跑跑跳跳的不亦乐乎,看湖对岸的木房子,小朋友们问那里是不是就是罗布人村寨了?

沿着小路往前走吧,沙漠边还有这样一片有水有树的地方,生活在这里还真的跟世外桃源似的。前方的沙丘也可以玩沙子骑骆驼,旁边有很大一片骆驼圈,这边可能就是西沙山吧。

现在是夏天,胡杨叶子还都是绿色的,再过两个月会完全变成一片金黄色,那时候一定是最漂亮的。都说胡杨树生而不死 死而不倒 倒而不朽,在这里也能亲眼目睹这一传说了。

眼前的大漠驿站就是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湖对岸的木屋,继续往前走景色更加优美,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摄影的游人的话,那在这里估计很难迈开脚步了,别说,罗布人村寨景区的景色还真是够丰富的。

小湖边停靠的木船,就是罗布人用来捕鱼的卡盆,这是用整根胡杨树干直接凿成的独木舟,花10块钱可以站在卡盆边拍照,100块钱可以坐在卡盆里下水划一圈。

走到另一侧的小湖旁,一群野鸭追随游客而来,估计是等着游客投喂它们好吃的呢。

看会鸭子就当休息了,然后继续往前走有一座巨大的凉亭,看样子是使用胡杨木和芦苇搭建的,原来前方就是塔里木河,有一座吊桥连通到河对岸,河两岸都是茂密的芦苇,看上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走在吊桥上,脚下便是塔里木河,河水比较平缓,但都是土黄色的。塔里木河全长2137公里,由叶尔羌河 和田河和阿克苏河等汇合而成,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被称为新疆的母亲河。

塔里木河在巴州境内有766公里,中下游大部分在尉犁县域内,其干流支汊纵横,水网密布,有点类似开都河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样子,素有脱缰的野马之称。

沙漠 胡杨 罗布人村寨,景区内的核心元素分布在塔里木河两岸,浩浩荡荡的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人的母亲河,如今仍然还在哺育着他们,并且与景区浑然一体了。

走吊桥通过塔里木河,便来到了罗布人村寨。估计现在应该是塔里木河的汛期,河岸边堆垒有很多的沙袋。

走进大门是长寿广场,有木栈道连接着罗布茶园和长寿长廊,广场上还生长着几颗胡杨树,估计水多的时候这里也会被水淹到吧,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在这里还可以和百岁罗布老人合影。

罗布人长期与世无争 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造就了他们乐观 知足 随和的性格,特殊而又健康的饮食习惯,则塑造了他们强健的体魄,所以罗布人村寨也是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里有很多位百岁老人。

沿着小路往罗布人家的方向走,路边先看到一座巨大的,由红毯 木基和草席共同搭建的罗布人演艺厅,每逢节庆的日子,热情好客的罗布人都会在这里送上特色民俗表演,按演出安排来看,现在应该是正在演出的时间,但此时的演艺厅看上去空空荡荡的,原来今天的演出因为疫情而取消了。

继续往前走路边由红柳枝扎的篱笆,胡杨树间穿插着几座木屋,现在才有了一种进村的感觉。这几个帐篷好像也是红柳枝搭出来的,旁边还有罗布人祭坛,别说看上去还真是有一种神秘的气息,祭坛旁边紧锁着大门房屋,就是罗布人婚房。

罗布人婚房是罗布人迎娶新娘的地方,早期的罗布人房屋一般用芦苇 红柳枝和胡杨木搭建,就地取材,随意搭建,尤其是婚房也并没有太多的讲究,但却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每一对成婚的新人都要乘船度过塔里木河,然后在罗布麻花房中度过新婚之夜。

罗布人青年男女成婚,通常在部落之间相互选择,婚礼也是别具一格。一般罗布姑娘出嫁时,陪嫁品是一个小海子(湖泊),有了小海子,一对新人就可以守住它过日子了。

婚房对面的胡杨树间,还有几座树屋,游客们可以顺着梯子爬上去体验一下,住在树屋里的感觉。

再往前走就是罗布人家了,回头看看整座罗布人村寨,现在有点冷清,也确实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这一处罗布人家院落,有十几户罗布人生活在这里,清一色的草木房舍,还有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院落里有古井 棚圈和草垛等,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院落中心是罗布人的舞和点燃篝火的灶坑,院落一旁有两个后门,分男门和女门,是通向权力 神袛和圣洁的唯一关隘。

走近罗布人家,发现他们的门框上挂着好多的葫芦,门口还有一座铺着花布的小轿子,院子里有特别大的木床,小朋友们看到洗手的葫芦,觉得特别的好奇,院子外面还有罗布人捕鱼用的木船卡盆,小朋友们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这就是罗布人真实生活的场景,这里生活着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

经过罗布人家,看地图上还标有捕鱼人家,反正也有路,继续往前走吧。这边明显的多了一些小河道,河边有许多胡杨树,景色越来越漂亮了。

没走多远又有一座更大的罗布人祭坛,罗布人崇拜太阳,这座罗布人祭坛太阳图腾祭坛,由一个太阳和八颗星星组成。据说这里是神袛常驻的地方,早期的罗布人不太信仰宗教,他们敬畏天地 敬畏日月 敬畏自然,通过祭祀活动 祈求人禽兴旺 风调雨顺。

中间高大的土台,象征着太阳和男人的阳刚,四周堆起的八个矮小的土台,是象征着疾病 洪水 生育 大鱼 祖先 平安 婚嫁和大风的八颗星星。

罗布人认为手能创造美好生话,绝不能拿别人的财物,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闻名遐迩的罗布泊太阳墓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葬制,说明罗布人死后也不忘太阳之神。

离开罗布人祭坛,继续往前走,这边的景色更加漂亮了,河道纵横 湖泊相连 胡杨密布,有些胡杨树都被水给淹没了根部,这附近还有好多吊桥横跨在小河上,走过来的游客都不禁感叹,这地方简直是太美了。

经过千难万险,我们终于走到了捕鱼人家,据说打渔人不一定是罗布人,但早期的罗布人一定是打渔人,罗布人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春季他们依据水的流向捕鱼,夏秋季他们从湖泊中捕鱼,运用的主要工具是渔网和独木舟卡盆,到了冬季,他们则凿冰捕鱼。

走进捕鱼人家,这里看上去也非常的冷清,只有一张巨大的空荡的木床。

经过捕鱼人家,沿着公路再往前走一小段就又回到阿不旦广场了。

其实刚才我们从捕鱼人家不走公路的话,还有一条路可以经过罗布人太阳墓,另外 还会路过基尼斯烤坑 百鱼烤宴和汉代烽燧,然后又绕回到阿不旦广场,我们没有走那条岔路直接回到了阿不旦广场,我说怎么没看到罗布人烤鱼烤肉呢。

其实罗布人几乎一直以鱼为主食,他们吃鱼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烤鱼吃。他们把鱼洗净后从背上一剖为二,去除内脏,再用红柳枝将鱼穿成扁平状,然后放在火堆旁烘烤。烤熟后,蘸盐吃,或者使用一种名为蒲黄的花粉作为调料食用。

不知不觉我们再次回到了阿不旦广场,到现在这罗布人村寨景区,基本上就算是转完了,只不过今天来很多表演活动都取消了,确实一个是遗憾,另外现在是夏季,胡杨也都是绿色,如果秋季再来的话,一定会非常非常的漂亮。

其实,刚才在罗布人村寨这里,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近些年建造的人文景观,据说过去真正的罗布人村寨生活景象早已经看不到了,刚才咱们聊过罗布泊大型综合科考队,于2008年12月3日在台特玛湖周围又发现一处罗布人村寨遗址。遗址大部分已被掩埋,但仍然能看出房间的结构和大小,其实那些芦苇屋才算是罗布人真正的村寨。

据说原来只有几户人家在这里生活,后来都被迁移走了,不过现在复原的罗布人村寨原始村落,也能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游客,亲身感受到原始罗布人的生活景象。

下午17点57,我们从阿不旦广场再次坐上电瓶车,准备返回游客中心。

其实,历史上有位最有名的罗布人,名叫奥尔德克,189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时,还得到了罗布人首领昆齐康伯克的协助,当时奥尔德克就是斯文·赫定的向导,奥尔德克先后带领科考探险队发现了楼兰古城和小河墓地,此举令整个世界震惊。据说在罗布人村寨还有奥尔德克的纪念馆,不过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

小朋友们还计划着要去博斯腾湖莲海世界呢,从罗布人村寨到莲海世界有120公里,按照上午来时候的路况来看的话,估计至少得3个小时才能到,那到莲海世界也差不多晚上9点,虽然天还没黑,不过很可能也正好下班了。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相对于明天还要去和硕金沙滩玩水玩沙子,小朋友们对莲海世界的兴趣要小一些,不管怎么说,今晚要赶到博湖县或者焉耆县,反正也是顺路,就奔着莲海世界去看看吧。

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又回到了游客中心。此时天气还挺好,太阳都出来了,但气温并不高,走回停车场。

下午18点14,我们再次启程,赶往博斯腾湖莲海世界。

从罗布人村寨出来并不是原路返回,而是另一条路绕回去,这样的设计确实很好,对于景区来说,一进一出都是单行不至于游客多的时候造成堵车。

那接下来我们能否顺利游玩莲海世界,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又是什么样子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罗布人村寨,中国地域面积最大的长寿村,自驾游新疆09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