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之际,上汽大众换帅,贾健旭接任陈贤章
内忧外患之际,上汽大众换帅,贾健旭接任陈贤章。
传言往往是真相,上汽大众人事变动再次应验。早在2月17日,业内就有报道称,上汽大众陈贤章将卸任总经理一职,由延锋总经理贾健旭继任。此时,陈贤章任职已有9年时间,名副其实的一员老将,距离退休只有1年时间。

上汽集团2月20日正式官宣,贾健旭出任上汽大众总经理。此前,贾健旭一直在零部件企业—延锋任职,这与陈贤章当时履历几乎一致,都是外部调任。2014年,陈贤章就是从联合电子总经理一职调任上汽大众。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汽车行业人员流动大抵如此。
由此可以,面对新形势下的竞争,看出上汽集团的应对思路,还是从有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中产生,而不是从整车企业选帅。换人如换刀,上汽大众能否再现200万辆辉煌?
自2014年起,陈贤章接手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在其任内经历了多个高光时刻,累计产销量从1100万增长至2600万,实现了从170万辆到200万辆的跨越,一举超越一汽-大众,曾连续四年稳坐销量冠军宝座。

上汽大众在陈贤章带领下,进行了深度转型和本土化,一批耳熟能详的车型,如朗逸、帕萨特、途观等都是细分市场的主销车型。此外,上汽奥迪正式落地和ID系列的推出,为上汽集团高端化打下了基础。
不过,陈贤章也有遗憾。
上汽大众自2016年开始,迈入了200万辆俱乐部,不过这样的局面只持续了四年时间,2020年时销量只有139万辆,2021年下滑到134万辆,2022年继续下滑到132万辆。不仅被一汽-大众反超,甚至被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压过一头。
看似风光的背后,上汽大众已暗藏隐忧。
当然,近几年一直被疫情反复和缺芯困扰,汽车产业链承压,汽车销量也是起伏不定,但是上汽大众最根本的还是电动化步伐缓慢所致。数据显示,上汽大众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不到10万辆,其中ID.系列全年销量仅7.5万辆,还不如蔚小理销量。

今年1月份,上汽大众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1437辆,包含了上汽大众和上汽奥迪所有车型。伴随着明显销量下滑,更糟糕的是,消费者口碑也变差。
2019年,是上汽大众的一个拐点。当年,帕萨特碰撞测试中A柱折断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线。引发消费者对大众减配的质疑,帕萨特之所以碰撞测试中A柱折断,一直被认为是减配造成的后果。
虽然说,朗逸现在仍能在紧凑级轿车市场驰骋,但是帕萨特这一面中级车市场的标杆倒下后,对于上汽大众中高端布局有着深远影响,从而导致其燃油车整体下滑。
再就是上汽奥迪出师不利,从车型定位到直营模式,都遭受了重大考验。首款车型A7L被指失去了灵魂,自去年元旦开启交付,上汽奥迪前2个月只卖了574辆,尴尬的销量数字背后,透露出一股子凉凉的寒气。

于是,去年9月上汽奥迪宣布官降,降价求生这是不少合资车企的杀手锏。奥迪A7L最低下调2.0万元,最高下调4.1万元,而且配置不变。官降意味着利润下降和二手车贬值,上市不到半年就召回,更是雪上加霜。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汽奥迪A7L销量3800辆,奥迪Q5 e-tron销量1721辆,奥迪Q6销量758辆,合计销量只有6000多辆,很难支撑上汽集团的高端梦。
ID系列销量,2022年全年销量仅7.5万辆,还不如蔚小理销量。今年1月份,上汽大众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1437辆,包含了上汽大众1367辆和上汽奥迪70辆,包含了两者旗下所有车型。

ID系列除了销量以外,大众 ID.家族系列车机软肋也让人头疼,因气温骤降出现大面积黑屏,车机问题引发车主投诉,涉及到上汽大众 ID.3、 ID.4 X和 ID.6 X等车,最终也没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高端化不力,电动化迟缓,成为上汽大众最大顽疾。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贾健旭能解上汽大众难题?
只有45岁,贾健旭优势就是年轻,就是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贾健旭曾负责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欧洲市场的开拓工作,对汽车整车也并不陌生。自2018年起,贾健旭开始任延锋总经理。
大家对于延锋这个企业比较陌生,其与上汽大众渊源颇深,延锋正是起于桑塔纳国产化。在1980年代,延锋抓住桑塔纳国产化的机遇,主动出击,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后来,从上汽大众合资中积累了经验和技术,现已成长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

贾健旭能为上汽带来什么?全球化的视野,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更深理解。延锋除了是零部件供应商,也提供数字化座舱解决方案企业,如智己LS7 搭载的XiM21s智能座舱就是出于其手。
目前,上汽大众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需要重新的定位和创新的思维者来引导,贾健旭拥有年轻化的优势条件,也具备了智能化企业的深入认知,关键是还有大多数人所没有的,调动运转企业供应链资源的能力。
当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大象转身,也要有一个过程。上汽大众在完成新老交替之后,会开启一个什么样新篇章,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