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常识判断」(3):初中综合,用超冷门点来搞考生心态

「初中综合」类题目一般不难,但如果出题人另辟蹊径,专门去找比较冷门的点来取材,甚至故意用超冷门点来搞考生心态,那难度就不好说了。
2024国考「常识判断-初中综合」类题目就有多道难题,极端情况下统计正确率甚至不到30%,这就和题目取材密切相关。本文会重点分析其中的3道题。

第1题:
【2024国考】中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和第二大支流泾河,二者汇流出现「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
(B)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
(C)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与著名的西湖位于同一省份
(D)黄山不仅有「五绝」,还以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

中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和第二大支流泾河,二者汇流出现「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
(B)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
(C)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与著名的西湖位于同一省份
(D)黄山不仅有「五绝」,还以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
正确率27%,易错项ABC

本题ABD都不是热门地理知识,作为「选是题」「是」项的D更是超级冷门,导致正确率奇低。逐一分析:
A「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和第二大支流泾河,二者汇流出现『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
「泾渭分明」大家都很熟悉,但本题要考的不是后半部分,而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是渭河,第二大支流是泾河」这一知识点是否正确。
想要做对这道题,最好是记住黄河的主要知识点。不过,就像「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中「乔戈里峰」相对不容易记住一样,「黄河第一支流是渭河,第二支流是汾河」的「汾河」也不是特别容易记住。
「黄河地图」基本情况如下:
通过本图可以看出,黄河第一支流是渭河,渭河第一支流是泾河,因此A选项表述错误。
如果忘记了本图的主要知识点,还有个很巧妙的方法可直接推理出。
推理:通过「泾渭分明」的本义可知,泾河、渭河应当汇到一起,只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渭河是泾河的主要支流
泾河是渭河的主要支流
只有这两种情况下才会「泾渭分明」,如果两者都是黄河的支流,则根本不会存在「泾渭分明」的情况(不符合基本的平面几何逻辑),排除A。
B「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
黄果树瀑布的确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位于贵州,但它不在贵阳市,而在安顺市。
B选项属于基本常识,如果没记住,也有推理技巧。
推理:贵阳是贵州的省会,省会需要较好的地理环境才能发展,交通运输条件尤其不能差。「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说明其所在的地区必然海拔落差大、交通相对不便,一个省会所在地有一个超级大瀑布不太符合逻辑,据此判定B大概率错误。
C「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与著名的西湖位于同一省份」
丹江口水库确实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但它横跨湖北、河南两省,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和西湖所在的浙江无关。
推理: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而「人工淡水湖」必然和「蓄水」相关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一般位于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青藏高原等地。
浙江位于长江下游,理论上不会有特别大型的此类工程,因此C正确的概率很低。
D「黄山不仅有『五绝』,还以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
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黄山「五胜」: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
D选项表述正确,但却是一个极为冷门的知识点。各位小伙伴可能知道「黄山五绝」,但几乎不可能复习到「黄山五胜」。
因此在不了解D的情况下,只能判断该选项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不确定。
综合分析可知:
A不符合平面几何逻辑,必然错误
B不符合省会的客观规律,基本错误
C中,浙江省的长江下游位置和「人工淡水湖」的要求冲突,很可能错误
D不知道对错
因此本题只可能选D——虽然大部分考生不知道D是否正确。

第2题:
【2024国考】下列与花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培花卉应选用洁净的偏碱性的水
(B)压条是一种常用的多肉植物繁殖方式
(C)叶面施肥通常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D)日照时间过长会导致短日照花卉死亡

下列与花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培花卉应选用洁净的偏碱性的水
(B)压条是一种常用的多肉植物繁殖方式
(C)叶面施肥通常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D)日照时间过长会导致短日照花卉死亡
正确率19%,易错项D

「花卉」不是热门考点,本题D选项又特别有诱惑力,导致正确率奇低。逐一分析:
A「水培花卉应选用洁净的偏碱性的水」
为了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水培花卉最好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因此A选项错误。
该选项很容易排除,因为根据常理可知,只要是植物,一般都会需求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的环境,「偏碱性的水」明显不符合常识。另外,「盐碱地贫瘠,庄稼不容易存活」也是常考知识点,据此可推出A选项错误。
B「压条是一种常用的多肉植物繁殖方式」
直接根据常识推理。提到「压条」,大家往往想到的是:
而「多肉」给人的印象一般是:
根据外观稍微推理下,可以发现将下图的多肉「压条」相当不合理,即使不知道B是否正确,通过「压」「条」的字面含义也可以推理出B选项是错误的。
C「叶面施肥通常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叶面喷施最好选择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蒸发量小的上午9时以前,最适宜的是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如遇喷后3~4小时下雨,则需进行补喷。据此可知,「叶面施肥通常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表述正确。
推理:如果C错误,那么正确的时间应当是中午或夜间。
中午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叶面施肥」本质上相当于「把肥料以喷洒的方式让植物吸收」,如果烈日当空喷洒,那不一会就全部蒸发了,施肥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夜间施肥的问题在于,夜间植物处于不活跃状态,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强,这时候施肥的效果也明显不佳。
排除两个不太合适的时间段后,可判断C大概率正确。
D「日照时间过长会导致短日照花卉死亡」
D选项从字面上看极有诱惑力,它很像一个正确表述,也是大多数考生的选择,但很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出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
「短日照花卉」的真正含义是「在较短的日照环境下,能够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是「开花」的前置条件,而不是「生存」的前置条件,日照时间过长会导致短日照花卉不开花,而不是死亡。
推理:假设D为真,那么只要在夏季,所有的短日照花卉都会死亡。现实显然并非如此,据此可确定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综合分析可知:
A必然错误
B「多肉」和「压条」矛盾,基本错误
C正确概率较高
D看上去很像正确表述,但通过反推法可确定其一定是错误表述,排除
因此本题的核心在于识破D选项的「字面陷阱」,这种一眼为真的表述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但请各位小伙伴思考下,这可是2024年代的国考,其他几个选项理解起来那么难,D却如此直白,有没有可能是出题人有意为之呢?

第3题:
【2024国考】下列与生活中的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制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B)石油分馏利用了组分间的沸点差异,汽油比柴油沸点高
(C)为增强铁质器具的抗腐蚀性,可以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锌
(D)洋葱独特的强烈刺激性气味来源于有机硫化合物

下列与生活中的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制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B)石油分馏利用了组分间的沸点差异,汽油比柴油沸点高
(C)为增强铁质器具的抗腐蚀性,可以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锌
(D)洋葱独特的强烈刺激性气味来源于有机硫化合物
正确率39%,易错项CD

本题融合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常识,其中ABC考的都是教材上的重点,有一定难度。逐一分析:
A「硫酸铜溶液可用于配制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A为基本常识,无法推理。
波尔多液是化学教材上重点强调的杀菌剂,由硫酸铜(CuSO4)、生石灰(CaO)和水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该杀菌剂常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
「波尔多液」是和硫酸铜相关的最重要知识点之二(另一个是「无水硫酸铜」和「五水硫酸铜」),记住就是记住了,没记住就是没记住,没有任何推理技巧。
B「石油分馏利用了组分间的沸点差异,汽油比柴油沸点高」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推理:众所周知,汽油比柴油「轻(密度低)」,而比汽油更「轻」的是烷烃类,比柴油更「重」是蜡、重油、沥青等。
显然烷烃类常温下就是气态,沸点必然比蜡要低,因此汽油比柴油沸点低,B选项错误。
C「为增强铁质器具的抗腐蚀性,可以在其表面镀上一层锌」
提到「铁质器具的抗腐蚀性」就容易想到两个方面:
一是不锈钢,大致为钢(以铁为主)+铬or镍的混合物。
二是「镀层」,在铁制器具表面镀层可以抗腐蚀,哪怕是刷一层油漆也有明显的效果。
推理:即使不知道「镀锌」的具体效果,但根据「镀层一般有保护作用」的特点,也可判断该选项大概率正确。
D「洋葱独特的强烈刺激性气味来源于有机硫化合物」
常识:臭鸡蛋有刺激性气味,这是硫化氢的味道;前些年常出现的「硫磺熏馒头」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硫磺味(二氧化硫味)」,也有辛辣和刺激性。
推理:既然臭鸡蛋和硫磺熏过的馒头会产生刺激性气味,那么洋葱独特的刺激性气味可能也和硫元素有关,因此「来源于有机硫化合物」有一定正确概率,不过难以判定。
其实,相对于「臭鸡蛋的硫化氢」,洋葱味道的来源比较冷门,它来自于「硫醛」类物质。如果不了解的话,只能认为D难以判断是否正确了。
综合分析可知:
A必然正确(如果没复习到,那就是不知道是否正确)
B必然错误
C正确概率较高
D有正确的可能,但难以判断是否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D虽然不好判断,但B的错误和D相比非常明显,应当优先选B。

「常识判断-初中综合」类题目,理论上较为简单,但也可以出得特别难,例如2024国考就出现了多道难题。
现在看来,出题者越来越喜欢在正确选项(例如「选非」题的「非」项)上做文章,甚至设置一个完全陌生的表述(例如「黄山五胜」)作为正确选项,也可能设置一个特别有诱惑力的干扰项(日照时间过长会导致短日照花卉死亡),让考生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
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多掌握推理的技巧,遇到难题也不要纠结,实在推不出来就在4项中选一个概率较高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