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文釆不输电影满江红!(不)知名作家新作——微小说《破阵子》上线!

《破阵子》
文/华亭后学
一
大宋孝宗淳𤋮八年。
江南东道临安府,皇城丽正门内,天子光驾垂拱殿,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
话说当年宋、夏、金三朝对立,中原失陷敌手,鞑虏流窜九州,烧杀抢掠,昔之田野、城池、楼阁、皆于胡尘中灰飞烟灭。百姓民不聊生。于是今日早朝,圣上与文武百官共议抗金大计。
“当今金人大举犯境,敢问谁人可以抵御?”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正色问道。
……
“我大宋就无一个御敌贤臣了么?!”
“官家,卑职对带兵打仗略知一二,心怀报国之志,且待终军弱冠、宗悫长风,于此请缨,还望官家给臣一个报国之机!”百官之末,走出一个青袍小官,盈盈下拜。
众人皆哗然。
朝臣中有人认出他来:“哟,这不辛弃疾吗,建炎之后,回来混得归正人(宋代对外邦投诚人的统称)之闲职,就想带兵打仗?哈哈哈实乃荒谬至极……”
宰相周必大趁机弹劾,道:“圣上,辛弃疾者,本非汉臣,行事轻率,本就不可委以重任。此前,其为北伐屯积牛皮,实则贪污。而今其又欲掌控兵权,实乃居心匪侧!辛弃疾幼时长在金国,万一与金人里应外合,则社稷危矣!请圣上明察。”
众人又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皇帝听信谗言,顿时龙颜大怒道:“大胆!辛弃疾!朕初时念你有意归正,委你一职,现在,竟敢恩将仇报,心怀不轨!来人,把他赶出皇城!”
面对奸臣的污蔑,皇上的误会,年近半百的辛弃疾,没有愤怒,没有为自己的清白辩解。他早已看透了这个朝廷——这个声称要中兴,实则外强中干,奸臣当道的朝廷。
“罢了,罢了!海曲窜于梁鸿,岂非圣主?离开,离开吧,离开这个污浊不堪的官场吧……”他喃喃道。
辛弃疾脱下锦衣,卸下幞头,挥袖而去。
时年,他被贬谪信州。带着妻儿家眷,奔赴异乡,虽有愁畅,可更多的,还是一种远离官场的闲适。
二
黄沙道旁,竹影摇曳。微风拂过,万竿倾斜。“稼轩草堂”前,山路迤逦,一个头戴羽巾,手持竹杖的的人,身披孔明氅,足踏谢公屐,徐步走来——是日,辛弃疾野游归来。行路劳顿,使他倍感疲乏,刚一进屋,便卧榻歇息。带湖边的风,轻轻刮过,竹林发出细碎的响声,沙沙声入耳,使人困倦。此时,他已遭贬一年有余,心中烦闷已释然大半。可有时想起自己仕途不顺,宦海沉浮,报国无门,那份烦闷便又涌上心头。
“大丈夫平生最恨抱负不得实现!”他望着叙阳,一声长叹。“人生于世,无以造福黎民,法习尧舜,逍遥自在,又有何用……既然己志已然石沉大海,那就杜康解忧、一醉方休吧。”他唤侍女取来浊酒,举杯痛饮。
八杯饮罢,畅快淋漓,他昏昏欲睡,心移神骇。
他醉于榻上,带湖的风,吹来京东路济阳郡的梦。梦中,他,辛幼安,号稼轩,仿佛还是那个辛弃疾,字坦夫。(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是,这才是他,本来的他,还是他。他要做回他。醉梦里,他打上火折,点亮油灯。微微的灯光给这秋夜添了一丝光明,他拨出佩剑,借灯火细细端详。利剑射出几丝寒光,灯火虽弱,不难辨出剑身银里带着丝丝青玄——是把良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
三
梦中,大宗钦宗靖康丁未年,靖康之变。
金兵入关,汴京失陷。王廷哗变,百姓惶恐。是时中原,百姓自发组织了许多义军。其中声势最大,影响最广者,乃是大将军耿京组建的义军。辛弃疾心怀报国大志,渴望建功立业,毅然投靠耿京。
他想到了那个秋夜,那年,他任职掌书记。坐于营帐,正值点兵。阴风怒号,连角声声。生起炉火,宰牛烹肉。火花四溢,肉烤得滋滋冒油,飘香满帐。
忽得部下来报,道:“掌书记大人,下官奏上,义军收复海、济二州。下官听闻端王于建康即位,重建宋室,大宋复国有望啊!”
“甚好,甚好!”辛弃疾听到,兴奋万分,忙从太师椅上坐起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当年仁宗讳明孝皇帝之盛治,可得而复焉!哈哈哈哈,收复河山,指日可待啊!”
他端起盘刚烤好的肉,赏给部下,又道:“宣司仪,奏军乐,以壮士气!”
霎时间,鼓声隆隆,编钟悠悠。琴瑟齐鸣,唢呐喧天。“收复失地,还我河山!收复失地,还我河山!收复失地,还我河山……”士气倍增,官军齐呼,气振日月,胡奴胆寒。
正是: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次日,两军交战,话说狄酋完颜亮亲自督战,欲图南进。
要说大宋官军之势,甲光向日,车骑并驱,以侯大战,好生威武!但见旌旗遮天,马作的卢,驰骋沙场,风尘飞扬。金兵早已被这气势吓掉了三分士气。大宋弓箭手个个都张满了弓,一声令下,弓似惊雷,震耳离弦,箭如雨下,金兵纷纷坠亡马下,全军乱阵……
“壮哉,男儿之志,当替君王收复社稷!成光复大业,齐家治国,是以留名青史,赢得这生前身后名啊!”辛弃疾大喜,策马扬鞭,振声高呼:“弟兄们,速速杀敌,以儆效尤!”
这或许是他一生最快乐、欣慰的时候。
……
四
翌日清晨,黄沙道旁,“稼轩草堂”边,依旧疏影摇曳,微风轻拂。别枝之上,几只乌鹊喳喳鸣叫。
梦醒。
梦灭。
辛弃疾猛地惊醒,一下子坐起来,清醒片刻,草堂还是原来的草堂,青山仍在,草木依旧,方才料到是大梦一场,不禁怆然,潸然泪下。
侍女匆匆赶来,见状忙道:“小女无知,大人您方才曾于梦中大叫, 怕不是做了恶梦,被梦魇住了?”
“也许吧。”辛弃疾随口说道。
“大人放心,梦一般都是反的。”
“唉,此言极是,”辛弃疾听了,苦笑道,“反的,反的……”
“速取笔墨来。”
辛弃疾文思泉涌,手执毛颖。笔毫落纸,五字七言,跃然纸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丝白发,飘到纸上,在黑字的映衬下尤为明显。
坦夫老矣。
反的,的确是反的。辛弃疾又是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