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93 乐器两三事
上一次在《大囍》那篇文字里提到过手鼓,就想起了一些关于乐器的事情来,当时说要“再写一篇”,这一篇就来了。
笛子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乐器,这里的笛子还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学音乐课上学习的笛子。当时好多同学都买了笛子,多数都是米白色的塑料竖笛,三十公分左右长度,上面有几个孔也记不得了,大都只图一时新鲜,乱吹一通,过了那阵子,就没有人再吹了。另外一种笛子还在塑料笛子之前,是柳笛。春天河边的柳树刚刚长出新芽,小孩子们能上树的就上树折高处的柳条,上不了树的就折垂下来的柳条,然后把柳条用小刀或者剪刀截成一到五公分左右的长度,左右拧上面的树皮,使得树皮和木条分离,然后抽去木条,只留下空心的柳皮,这个过程要很小心才行,力气大了,树皮就容易弄破,弄破就不能用了,好在一根柳条可以分出好多段来,多做几次,总会有一个成功。然后把柳皮的一头用指甲或小刀刮去树皮的表皮,只留下薄薄的一层,再压扁,这就做成了一个柳笛,乡下把这个叫mì,查了查,似乎没有对应的汉字。不同长度的柳笛能吹出不同的声音来,短的声音比较明亮,长的声音比较低沉。也许这种柳笛也是可以吹出旋律的,古诗里就经常会出现柳笛、折柳之类的,因为“柳”和“留”音比较接近,就有恋恋不舍的意思吧。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是比谁吹得响、吹得时间长而已,现在想来那种声是很刺耳的。
第二个接触到的乐器是架子鼓,也分两件事。第一次见到架子鼓是在村子里,大概也是小学,甚至是学前班。那时候如果家里有人过世,就会当街搭起棚子,棺材、长明灯、披麻戴孝的家眷之类的都会待在里面,另外还会搭一个台子,是唱戏、唱歌、跳舞用的。按照风俗,如果家里有人去世,会请唱戏唱歌的班子在台子上表演好几天。小时候对这种事情很是不解,为什么家人去世反而要大唱大跳,曾问过大人,说是谁家办的越热闹就表示越孝顺。有个词语叫“红白喜事”,也许在某种层面上来看,白事对于家人或者当事人来说也是喜事吧,后来看历史上也有遇见不好的事情反而开心的人,可能好与不好,只是相对而言,毕竟立场不同,思想各异。正因为这些唱戏唱歌的,让我第一次见到了架子鼓,那会吹拉弹唱的人用的都是真的乐器,除了架子鼓还有二胡、唢呐等乐器,可能因为唢呐和二胡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好听,而且都是老年人演奏的,再加上唢呐二胡都是经常见得,而架子鼓是第一次见,也就只见过一次,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吧。第二次见到架子鼓是高一,那一年学校的迎新会上。我们班四个学生临时组了个乐队,每天晚上都不上课,去排练,迎新会上,主唱兼吉他手,还有一把吉他、一把贝斯、一台架子鼓,一共四个人,印象里现场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想来可能和音响关系比较大。负责架子鼓的是我们班长,他用的架子鼓是乐器行的,虽然他非常想要一台自己的架子鼓,但是他说一台得好几千,太贵了,不过终于在过年的时候,他父母送了他一台架子鼓作为新年礼物,此后他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会让我一起去玩。我近距离的看过几次,他戴着耳机,打鼓的时候手脚并用,摇头晃脑,对我来说鼓的声音简直是振聋发聩,有些忍受不了,不过那种节奏感倒是挺喜欢的,近距离的冲击感也印象深刻。他练习的地方在教学楼四楼一间空置的教室里,那时候四楼的教室很多空置的,楼下是物理化学实验室,距另一头的教室也很远,不会干扰到教学,而他练习的时候多数是下午放学吃饭的时候,这时候在一楼经过,便可以听见鼓的声音,我去看过几次之后,就不再去了,一方面是鼓声太大,再一个耽误放学吃饭。
第三个接触到的乐器是吉他。大一下学期,也就来年的春天,我报了一个吉他课,至于怎么找的吉他老师,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不过还是能想起一些其他事情来。这个吉他老师之前和别人合伙开过吉他培训班,后来开了个奶茶店,好像是和他女朋友一起开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女朋友在店里,也许见过,只是没有印象了。于是教吉他就变成了副业,就在他的奶茶店里教学。奶茶店大概三米宽,进深有十多米的样子,店门偏右侧,进门的左侧放有一个圆桌和四把椅子,再往里左侧是大概有五六米长的吧台,吧台边有几把高脚凳,右侧靠墙放有四张左右的桌椅,再往里面就是库房了。奶茶店距离学校大概四公里,每次都骑自行车过去,自行车是舍友的。每年新生入校,买自行车都蔚然成风,不过丢失率也奇高,加上没有车棚,半年后,如果自行车没有丢,也会变得锈迹斑斑,很多学生便不再骑了。舍友的车也是如此,我就从破车堆里找出来,推到车行简单修理了修理,给利用起来了。奶茶店的附近,还有两个大学,但是他的学生并不多,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个女孩,就是附近大学里的,曾经碰见过她来练习吉他,此外就没有碰见过其他人了。奶茶店朝南,虽然春天的风比较大,但是关了玻璃门,坐在落地窗后面桌子边,在太阳下练习吉他是很暖和的,如果有顾客来的时候,我就得换到别的位置去练习了。由于店里人比较少,所以他经常在店门口那个绝好的位置教我练习,过程中他经常引导我边唱边弹,我比较内向,唱的也不好,就很难张口,他总是和我一起弹一起唱,这会让我感觉自在一点。有时候会遇见他的朋友过来玩,他俩会二重奏,一个弹旋律一个弹和声,会弹很多首曲子,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因此我非常期待他这个朋友能经常来,不过也只遇到过几次而已。关于他那个朋友,有一件小事印象深刻,他来弹吉他的时候,是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来拨片的。最后,练到一个大横按的和弦的时候,久攻不克,就此止步了。顺便说一下吉他,当时我的吉他是在京东上买的,记得价格好像是八百多,而吉他培训费好像才两三百,后来吉他扔在家里的阁楼上,多年没再看过,估计上面早已落满了厚厚的灰。奶茶店里的有好几把吉他,我平常练习用的是两千多,也是最便宜的,他自己用的吉他五千多,虽然他有时候让我用那个五千多的吉他,但是我实在感受不出来有什么差别,加上那把吉他实在贵重,所以我就用他店里教学用的吉他,不过也很贵了。最后说一下奶茶,店里的奶茶都是比较常见的奶茶,算起来,奶茶单上也有二十来种的样子,最便宜的是2.5元,多数价格都在4元上下,如果我在店里买他还能给我优惠,不过买的次数不是很多。他还给我讲过一些关于奶茶的事情,现在大都忘记了。
最后接触的乐器是手鼓。四年前的秋天,觉得有些空闲,就想找些事情做,因此想起四年前的春天在“纸的时代”书店听过一个音乐讲座,讲座的嘉宾就是开音乐培训班的,而她那次演奏的就是手鼓,于是就想了起来。“纸的时代”基本每周末都会有公益讲座,那时候周末空闲,就去听了不少讲座,虽然多数都是新书分享会,不过也听了不少新东西。教我手鼓的是一个女老师,看起来比我还年轻一些,和学吉他时候差不多,她也是从基本的音符、小节、节奏等基础知识开始教,因为此前学过,还记得一些,所以这部分就快速略过了,不过手鼓的记谱方式和吉他很不同,手鼓记的是轻重变化,当然也有节奏变化。此后就练习一些基础的节奏型,熟悉了之后,她也让我边唱边练,不过我实在不好意思唱出来,结果搞的她也不好意思了,不过她还是带着我一起唱一起练,次数多了,我就会唱一些。大概练习到深秋,也就是十一月份左右,有天晚上练完出来,被街边的“健身游泳了解一下”拦着了,然后就买了健身卡,结果因为去健身房和去练习手鼓的时间冲突,也可能因为刚买健身卡比较兴奋,就不再去练习手鼓反而去健身房了。后来另一个老师我问我练得怎么样了,我说好久没去了,她问我的时候已经离职了,所以不知道我已经很久没去了,她还对我说,要多去练习,不过我再也没有去过了。再后来这个老师又复职了,她好像主要教钢琴和尤克里里,也会一些手鼓,好像她们都会好几种乐器。
以上大概就是我和乐器的一些事情,虽然都没有坚持下来,不过倒也是一种经历,起码对于乐器和乐理知识多少有一些了解,因此有时候遇见学音乐的人,也能聊上几句,这也不失为一种收获。现在记下这些事情来,算作留念,也是对上次说“再写一篇”的交代。
2022年5月8日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