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村镇带你游安徽丨响肠古镇:红色摇篮 古祠古韵

2022-10-28 12:21 作者:中安文旅  | 我要投稿



  响肠镇位于岳西县城西南边陲,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响肠镇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沉淀下大量的文化遗存。法云寺千年佛塔, 600余年历史的响肠老街,以及著名的请水寨暴动遗址等等,见证了历史上响肠的繁荣。

  佛光塔影法云寺


  法云寺座落于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寺边杂树生花,竹木掩映,湖光塔影,风光旖旎。四周山麓树木葱茏,百鸟鸣啼;寺后林间处处奇石,泉水叮咚。依山傍水,雄伟壮观。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全盛时期,各地大兴佛塔,法云寺位于司空山二祖道场与天柱山三祖道场之间,是长江两岸佛教的一处重要驿站。清康熙《安庆府志》载:“后山寺在清朝乡、县(潜山)北八十里,一名法云寺,晋创、明末寇焚”。


  如今的法云寺于1996年重建,寺内留有一座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千年古塔。清同治年间重修法云寺碑载:“潜北后山寺,古名法云,浮屠七级,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咸丰年间,劫火四起,塔存而庙宇皆毁......”。


  古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塔平面呈四方形,高28米,塔基宽3.5米,腰檐、斗拱规范,每层各面均有十二个佛龛,每龛内供有一佛二弟子三尊佛像,内外壁龛中有砖造佛像1680尊,故称“千佛塔”,塔身北面有菊花、莲花、太极图三种图案,象征着儒佛道三教,三种教义不同的文化印记,并存于一处宗教场所,十分罕见,因此,法云寺塔极具宗教研究价值。2013年被国务字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岳西县唯一一个国家级文保场所。

  时光里的响肠老街

  响肠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是湖北到安庆古道上一个重要集镇,至今600余载,街长300米,街宽3米,昔日这里两旁商号店铺鳞次栉比,白天商贾不断,夜晚灯火通明。

  老街上现存有方氏宗祠、谱馆及周氏宗祠,祠堂内精致的戏楼,宽敞的大厅,古代圣贤的匾额、楹联和雕刻,是皖西南古建筑的完美呈现,映出昔日老街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景象。


  后冲、彭山两河交汇于此,河面有座石桥相通,街头河岸耸立一座宝塔,名曰“惜字亭”,建于清康熙年明,朝路的一方留一孔,专供文人秀才焚烧写有圣贤经文的书页纸张,风吹来,隐隐透着字纸的芳香,是古人惜字如金,重礼修文的最好见证。

  青山绿水红土地


  响肠镇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0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爆发了鄂豫皖四大暴动之一的请水寨暴动,诞生了一支具有重大影响的的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下辖3个大队,100余人,随即在当地革命群众的配合下,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开辟了天堂红色区域,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

  现今的请水寨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当年的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枪械所、稽查处和军需处等暴动旧址仍得以保存,并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响肠镇政府在此修建了请水寨暴动纪念碑、纪念馆及火炬雕塑等标志性建筑。在请水寨暴动纪念馆里,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等为我们还原了那场影响深远的武装起义。

  请水寨暴动旧址是革命老区的象征,是红色岳西的缩影,见证着鄂豫皖革命斗争史,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教育意义,是市县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前来瞻仰和悼念近万人。

  响肠镇的一砖一瓦,沁透了古意与沧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响肠的未来可期。(岳西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部分图片来源丨岳西网


古村镇带你游安徽丨响肠古镇:红色摇篮 古祠古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