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型MBTI深入探讨isfj
这位网友做完六十四型MBTI性格测评后反馈:

世保观点:
先回答你提出的基本问题,再回答你提出的具体问题,既然你认为六十四型MBTI测试结果和你对自己的认知接近,那么说明了六十四型对你异性家长和同性家长本性的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同环境,会呈现你不同的性格,你主导性格表现的行为会与环境匹配度高,这种行为对应你性格的本性,你次级性格表现的行为会与环境匹配度一般,这种行为对应你异性家长的本性(主导性格),你的抗压性格表现的行为会与环境匹配度低,这种行为对应你同性家长的本性(主导性格)。你觉得在你的印象里刚好相反,异性家长脾气大、情绪稳定性差,对人不怎么亲和,实际上,你说的是奶奶的本性的负面,你奶奶的本性遗传,构成你异性家长的次级性格,那么你异性家长的本性是什么呢?当然是随和(SF),问题又来了,你会所你异性家长对人不怎么亲和,也许在你看来,他不那么善解人意,亲和还是有的,亲和是你异性家长性格的初阶,更多的是指人与环境的和谐,你异性家长性格的中阶是善解人意,另外,你异性家长是刀子嘴、豆腐心,为何是刀子嘴呢?这是次级性格的行为表现,为何是豆腐心呢?这是主导性格的表现,主要是基于你异性家长的本性是天性善良。
你说自己在压力下发火的样子就像异性家长发火的样子,我个人觉得,你在压力下发火,应该考虑与自己同性家长的本性(主导性格)对应起来,因为你的抗压性格是同性家长本性的遗传,但是你又觉得同性家长为人亲和,缺乏主见、情绪更包容稳定,这恰恰是在描述你外公的本性(主导性格),你外公的本性是你同性家长的次级性格,那么你同性家长的本性(主导性格)是什么呢?你已经告诉我答案了,你在压力下会发火,发火行为背后的性格是强势(NT),你同性家长与异性家长刚好相反,如果说异性家长是刀子嘴、豆腐心,同性家长是豆腐心、刀子嘴,同性家长表面上是随和(SF),实际上是强势(NT),表面上看起来是柔,内心是刚,也就是说,你同性家长是外柔内刚的类型。
你还说,父母的共性是缺乏勇气,不喜欢思考和挑战,关于这一点,有点符合你的异性家长,不符合你的同性家长,你可以问一下你的同性家长,他年轻时,是否有勇气、喜欢挑战,我想是的。
性格遗传自家长的部分,会受到孩子对家长亲密度和认可度的影响,从你的内心深处来看,基于你的本性(主导性格)是随和(SF),你与异性家长的本性(主导性格)相同,如果你不仅天性善良的根基深,平时与人好相处、乐于合作,那么你的次级性格中受隔代负面的影响较少,受异性家长本性的影响较多,不过,根据你对异性家长的描述,你印象中更多的是负面,多发现异性家长与你契合的部分,更有利于强化正面。同性家长对你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尽管在你的印象中更多的是正面,基于这种正面不是源于同性家长的主导性格(本性),而是源于同性家长的次级性格,导致你在压力状态下更容易发火,而不是迎难而上化解压力。
家庭里同性别的孩子,如果本性(主导性格)相同,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完全一致,如果本性(主导性格)不同,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会略显差异,大体一致,这种差异表现在,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主要是父母本性的遗传,有当事人本性(主导性格)的参与。
性格遗传与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分阶段性,7-1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会认同异性家长,15-2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会认同同性家长。
网友再次反馈:

世保再回复:
次级性格和抗压性格源于父母的遗传,目前,在学术界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可能是性格理论和检测方法走进了死胡同,我首创的六十四型MBTI源于现象心理学的原理,现象心理学认为,能够得到经验支持的就是科学。
父母遗传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忽视这种力量,会出现心理问题,孩子性格的发展规律,0-6岁是主导性格的关键期,7-14岁是次级性格的关键期,15-24岁是抗压性格的关键期。
一般情况下,孩子希望或认同自己的心理性别是异性,是处在7-14岁之间,这种现象是健康的心理表现,特殊情况下,若孩子的性格被扭曲,可能不是希望或认同的问题,而是可能出现怪异行为,最严重的情况是,做变性手术,性格只是特点,正面和负面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会违背遗传发展的规律,哪怕家长缺席,也不会背离这种规律,只是针对某些性格类型,家长缺席会让孩子表现出性格负面,也不是所有的性格类型都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因型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