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强者自救,圣者救人

2020-03-16 15:07 作者:Tinkie_Yang  | 我要投稿

生活的破碎和希望,往往源于你开始问一个为什么,进而努力找出一个突破常规的答案。打破惯性之后,你会蓦然发现,你的人生已经在你一步步的探寻中慢慢开启了新的一页,而你过去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为这一刻的开启而酝酿的,尽管那过去的时光储纳更多的,是你不为人道的悲苦和艰辛,但它们毕竟是你获取新生的原料。

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并不是一个生来就喜欢打破常规的女子。在她眼中,女人的命运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在遇到范柳原之前,白流苏几乎已经认定自己没有突破旧我生存格局的可能性。28岁的白流苏早已安于自己是个年轻寡妇的命运,她对生活几乎不再抱任何希冀。我们甚至很难看出她曾经是否有过对爱情的期许,哪怕遇到了范柳原,白流苏还是搅和不清自己究竟是爱上了他,还是仅仅将他作为提供新生活的保障者。

《倾城之恋》整个小说,几乎从头到尾都在白流苏想通过结婚来保障爱情——范柳原想借助恋爱试探婚姻的真诚这二者的角逐中展开。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不是内力的主动在发挥作用,而是外力的助推——战争和倾城。是香港战争的爆发,让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一同经历生死的两人觉得,生死面前,个人的情感诉求不再重要。通过这种彼此的生死托付建立起来的信任,让二人不再拘泥于先结婚后恋爱和先恋爱后结婚的各执己见。

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产生的真正时刻,不是范柳原的持续调情进攻和白流苏的逃离式自我保全,而是他们只想在动荡的时刻相濡以沫,甚至在必要时刻不惜牺牲自己以保全对方。其实,所有爱情的产生几乎都跟无怨无悔的真心付出有关,当你的情感格局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投放于他人身上,这时你已经处在爱的氛围中。你不仅爱他人,也开始被他人所爱。毕竟,爱总是相互的。

当你不知道你的人生还有其他选择时,你很容易满足现状,也不会去四处奔突,误打误撞搅起一场人生波澜。人几乎生来就有对未知的恐惧,对看不见的人或物总是过度魔化或神化。人的普遍反应是,面对无法理解的事情和无法靠近之物,选择保持沉默和旁观的姿态。当你安于现状时,你很少再突破惯性,尝试新的活法,你很少再抱有希望去开掘新的生命可能,直到你开始明显觉得受困于此、几乎无法自由呼吸了,于是你选择逃离此地,寻找生命的新大陆。

电影《楚门的世界》同样如此,当楚门安于现状,无意识选择麻痹自己的好奇心时,他对外在的一切都是满意的。直到他逐渐开始拆解周围人工设置的重重迷障,才逐渐发现他的整个前半生,都淋漓尽致地被展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从来都没有过任何隐私,他玩过的所有小伎俩和小手段,他的一举一动,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儿女情长,他的休憩与劳作,都被小镇上随处隐蔽的5000部摄像机时刻瞄准。在楚门生活的世界里,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他人全都是演员。除了楚门之外,每个人都有演员之外的真实生活,而只有楚门一人一直误将表演当真实。当楚门打破这种对人性的束缚,决定走出人为设计的桃花源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人生新的一页将要开始了。虽然前方充满未知,也可能荆棘密布,但我们坚信,这才是楚门自己可以掌控的人生。

强者自救,圣者救人。这句话出自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宣传海报。上面提到的白流苏和楚门可以被称之为强者,因为他们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突破了旧式惯性思维带来的麻木和惰性。然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却理所应当地被我们冠以圣者的称谓。安迪的人生理念很明确: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安迪还始终认为,希望是件好事,自由谁也剥夺不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故事的讲述人和经历者瑞德,也是安迪的好友,说过很多振聋发聩的话,但有这么一句话值得我们继续反思: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其实,监狱不过是个隐喻,所有束缚人性和内心自由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监狱。

白流苏同样表达过类似言论,只是更为犀利。当范柳原跟她谈起自己在融入异国他乡和自己家乡的双重隔膜之痛苦时说:“还是你那样好些,初次遇见,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久了,你怎么分得清,哪一部分是他们,哪一部分是你自己呢?”

最后用瑞德的一句话总结文章:

“有的鸟终究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翼太富有光辉。当他们飞走时,你会由衷的祝贺他们获享自由;然而,无奈的是:你得继续在这无聊之地苟且偷生。”

那么,你会继续不问所以地苟且偷生吗?如果不,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


强者自救,圣者救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