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波对作品&市场的思考分享

2021-12-23 13:13 作者:邪叫教主  | 我要投稿

(又是超字数只能转成专栏)

昨天在动态聊了聊一些创作/市场审美看法,因(难得地)踩上热点而引发了(少有的)评论区热议。今天再顺着这话题补充一些个人想法吧,不带热点作品看看还能不能重现昨日那“盛况空前”的讨论。为了照顾大家的观感,这次我决定给我的观点再批注上一些个人反思,以示我认同相互对立的观点也能相互参考。

我感觉近些年(全地球范围的)主流市场创作风格呈现出了一种大倾向,我为这种大倾向自造了一个词:“蜜糖化”,很难形容,只能意会。大概就是刻意规避激烈、锋利,大多追求温和甜美的质地,流连于小确幸和小抑郁的情绪之间,且以这种方式去创作严肃题材时会刻意消解其严肃性,但同时也不会增加多少娱乐性。
我拉俩作品来对比一下,证明这种风向变化确实存在:曾经定位为青少年向幻想题材的《十二国记》和最近以真·历史题材改编的《平家物语》。前者不乏近乎严酷的现实笔触,后者的叙事视角反而是不是温柔了很多?当然我举这例子也不是说《平家物语》就不好,我觉得它有些部分比如以“平曲”唱段进行蒙太奇叙事,塑造出了一流的美感与哀悼氛围。可整体上,从我个人对这种题材的期待来说,就还是觉得差点意思吧,会感到可惜。
我指天发誓我也能欣赏甜美可爱,我自己也常常狂刷猫猫视频。但我同时也确实发现这种主流风格对其他风格的空间产生了挤压,或也担心创作如果一味地迎合市场只做甜美可爱的产出,不也是在形成《妄想代理人》中的玛洛美精神入*侵之潮?所以相比于一眼看上去不符合大众标准的东西,我反而对那种太符合大众标准的东西更感到警惕,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种应激机制而已。
【反思】:正如我本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化信息系统、不一样的审美回路,市场的倾向与选择中必也存在其道理与价值,大量“可爱”的作品也许正可以平息现代内卷社会给人们造成的焦虑。创作者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如果要让作品面向更多观众,则不能完全不考虑受众的视角,否则也会成为另一种局限。

我还发现某些作品包装在蜜糖化的外壳之下,反而更容易夹带“粉*饰太*平”的私货。比如16年的某部披着反*战外衣、实则粉饰军*国主义二*战洗白大作《在这世界的角落》,真就是表象很可爱,叙事内核emmm……可能因为我对叙事更敏感一些吧。
【反思】:对叙事的敏感和对表象的敏感,都有各自的价值所在。内核和形式都会造成观感反馈,最好不要顾此失彼。

经过昨天跟大家的讨论我现在也理解到,人和人不一样,获得的直观感受自然也不同。所以就像别人无法说服我一样,我也说服不了别人。好比很多人压根也不会想到,我昨天会写那个起码7成的冲动还是因为看到有人在吐槽雄狮的时候顺带吐槽了《乒乓》的画风……作为《乒乓》吹本吹立刻上头。
【反思】:不反思!!《乒乓》就神作!!!我就是有人不爽也要说真话的本世纪最大刺头!!!!

有关作品的想法先就说这些了。我最后想为特定的一种人加油鼓劲:就是那种主动来私信挑*衅找茬,却仅仅因为我回复时的打字速度稍微快了一点点,就丢下一句“我说不过你”拉*黑开溜的人。真令人不痛快。你几乎都没有尝试说过我,为什么要那么快投*降?我不许你这么看低自己!哪怕你再多坚持一会儿呢?!如果你还看得到这段话的话,希望你能鼓起勇气解除拉*黑跟我继续对线,不要一辈子都做自己的逃*兵!!


第二波对作品&市场的思考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