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复旦大学政治学考研招生计划、考试科目及复试简介指导
院系介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建立的政治学系。1964年2月,根据中央批示,学校正式将政治学系改为国际政治系,成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三个国际政治系之一。2000年10月,在国际政治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改革开放后,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学科被评为A+学科;在QS学科排行榜上,位居亚洲前列。学院秉承“卓越为公”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面向世界的学科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对社会、国家和世界有担当、有贡献的学院,朝着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奋进。
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有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其中自设博士点2个),硕士点11个(其中自设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MPA硕士)1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市级精品课程3个。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学科被评为A+学科;在QS学科排行榜上,位居亚洲前列。
招生计划:
计划招生33人,推免27人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政治学理论
02(全日制)中国政治
03(全日制)比较政治
04(全日制)中外政治制度
05(全日制)政党政治
06(全日制)政治哲学
07(全日制)国际政治
08(全日制)国际关系
09(全日制)外交学
10(全日制)国际政治经济学
11(全日制)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
12(全日制)区域国别研究
13(全日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
14(全日制)全球事务中的欧洲与亚洲
备注:
1.本专业拟招收33人,其中拟招收推免生27人。
2.01-13方向学制3年。
3.01-06方向拟招收12人,其中拟招收推免生10人。共同组织复试,复试内容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
4.07-14方向拟招收21人,其中拟招收推免生17人。共同组织复试,复试内容包括“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含外交史)”。
5.14方向为复旦-巴黎政治学院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学制2年,全英文授课,详情请电话咨询:021-5566548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43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理论(含外交学理论)
复试简介
一、确定复试名单
本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生考试招生计划为:政治学专业9人(其中01-06方向不多于2人)、公共管理2人。
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学校公布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招生计划和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名单在本学院网站上公布。
本学院采取差额复试,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差额比例不低于120%,总成绩相同的末位考生都进入复试。
符合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生源数量少于招生计划120%的学科专业,安排全部合格生源参加复试。
二、成立复试专家组
学院按政治学专业(其中01-06方向、07-13方向成立各相应复试专家组)、公共管理专业成立3个复试专家组,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及外语水平较高的人员参加复试。每个复试专家组不少于5人。
三、复试时间、方式、内容
复试时间:3月29日举行,具体安排以邮件或短信正式通知为准。
模拟复试时间:3月28日举行,具体安排以邮件或短信正式通知为准。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采用网络远程在线方式进行复试,通过 “腾讯会议”平台实施。
复试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所报考专业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外国语水平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
每名考生的复试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 20 分钟,全程录音或录像。
四、考生成绩评定
考生的总成绩包括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中,专业知识成绩占70%、外国语听力与口语占30%。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复试成绩不及格者(指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