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公开课--2.2基础的分类

基础分类:
按照受力特点分类:
刚性基础:用刚性材料,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制作素混凝土(素混凝土没有钢筋,很脆,只能用于房屋的基础、柱子等主要承受压力结构,不能用于房屋的大梁、楼板等主要承受拉力结构)的基础,多用于承载力高的地基上建造的底层或者多层房屋。受受力角限制无法集成。
刚性基础缺点:存在刚性角(压力分布角以α表示:刚性角是材料的固有性质,类似于密度,不同材料的刚性角不同)的影响,顾基础的的高度及宽度可以小于等于刚性角角度不受影响,如果大于刚性角角度,基础的受力方式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基础底面刚性角最大受力区域开裂破坏,刚性基础加宽的同时需要加高,保持刚性基础的夹角小于等于刚性角,由于加宽的同时需要加高,导致基坑的深度需要加深,出现造假成本较高。刚性基础的承载力也比较低,目前不适用于现在的土建基础
柔性基础:用非刚性材料,如现代的混凝土内部有钢筋,混凝土包裹着钢筋,这也叫钢筋混凝土(在受到外来荷载的时候,两种材料发挥了各自的受力特性:素混凝土主要用来承受压力,钢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如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础,抗弯能力大,钢筋混凝土因为配有钢筋,利用拉筋承受拉力。柔性基础不受刚性限制,加宽的同时不需要加高,这样柔性基础可以做的宽而薄
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
独立基础:
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称为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常用的基础断面为阶梯形,锥形和杯型等,独立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通常在基础之上设置基础梁来支撑上部的墙体。
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承重时,基础沿墙体连续设置成长条状,一般采用刚性基础。它是砌体结构建筑墙下基础的基本形式,也可用于柱下。
1.墙下条形基础 :当房屋为墙承重结构时(砖混结构),承重墙下一般采用通长的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井格式基础)之间由于个体之间太过独立,土质分布不同的情况下会出现开裂和倾斜,故在基础与基础之间用钢筋混凝土连接成条状使其基础之间发生连接形成整体性同时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不宜开裂。
筏板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承载较大,或地基承载力很小时,常在墙或柱下做整版基础,因为建筑物整体下都为基础相对牢固,称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包括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
箱型基础(有地下室的基础):
当钢筋混凝土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在 3m-5m,并设有地下室时,可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筑成箱型的整体作为房屋的基础,这种基础叫做箱型基础。
箱型基础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能较好的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常做为高层建筑或者大型商场的基础,基础的中间部分可以作为地下车库使用。
桩基础:
建筑荷载较大,而地基的弱土层深度在 5m 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或采取其他措施又不经济时,采用桩基础。优点为节省材料,减少挖土方量,节省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