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 第五届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人大-复旦)论坛

第五届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论坛
现代化与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
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会议议程
6月30日上午
8:30-11:50
8:30-9:00
开幕式
8:30-8:45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致辞
主持人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地 点
学生活动中心陕公大讲堂
8:45-9:00
合影留念
地 点
学生活动中心正门前
9:00-11:50
两校政治学科对话
9:00-10:20
上半场
地 点
学生活动中心陕公大讲堂
主持人
张 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发言人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现代化模式与现代政治理论的起源
唐亚林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现代化叙事的
“人-社会-国家-世界”之关系逻辑
吕 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驱动中国政治学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双驾马车
熊易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全球知识生产体系中的
中国政治学:挑战与愿景
10:30-11:50
下半场
地 点
学生活动中心陕公大讲堂
主持人
李 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发言人
苏长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
蕴含哪些人类政治普遍原理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百年变局与中西关系再思考
吴心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美国对华战略新动向
翟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现代性与权势转移的双轨制
6月30日下午
15:00-18:30
分论坛
15:00-16:40
分论坛一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经验
主持人
唐贤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评议人
黄 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
发言人
贺东航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从发展主义到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演进——
一项知识社会学的考察
祁怀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现代化模式、中美竞争与
中国式现代化表述的演进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
郝诗楠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王 敏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现代化理论到“新现代化理论”——
对现代化研究的文献图谱分析
15:00-16:40
分论坛二
国家理论与中国经验
主持人
王续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梁雪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6会议室
发言人
吴澄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发展型政党国家的再平衡:
集中统一领导与反腐败的
政治经济学逻辑
杨端程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
国家建设理论的中西比较——
时空情境、动力机制与阶段任务
赵迪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
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 立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
战争与国家兴衰:国家能力、
精英关系与领土控制及其
对历史中国国家形态演变的启示
张文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
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当代中国“国家运动”:一个概念分析
15:00-16:40
分论坛三
政治哲学的当代议题
主持人
蒲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陈华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2会议室
发言人
孙国东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阐释政治哲学与
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的公共阐释
李 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和制度选择——
基于分配公正的研究
谭锐捷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后
在潜在与实在之间——
论阿甘本主权的双重形式
杜笑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公民友谊如何辩护公共理性?——
基于罗尔斯公民友谊理念的批判性考察
15:00-16:40
分论坛四
中国党政研究的新视野
主持人
王英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郑云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
发言人
汪仕凯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的
大党独有难题?
孙 龙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方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
规则与运作
彭泽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青年副研究员
针对台湾当局“邦交国”的政党外交
王向民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钰鹏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博士研究生
干部培养、政治教育与政治学校:
现代政治学的中国起源
16:50-18:30
分论坛五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经验
主持人
房乐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罗天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
发言人
田 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国际关系概念的正向格义:
以礼治为例
殷之光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霸权中心主义的秩序构想及其批判
徐雨飞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符号建构的国际社会“目的”——理解
《诗经》中的安全行动与国际关系道德
袁琮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背景知识理性与表象知识理性:
对国家理性行为的再探讨
16:50-18:30
分论坛六
全球治理中的新问题
主持人
徐正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
吕 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6会议室
发言人
唐贤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将政治带回公共政策:
本土化研究的挑战
刘 晔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治理:
挑战、根源与前景
王 琪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景丽丽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从观念到制度的四重转化:
中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案例分析
周寒梦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智慧城市试点、制度环境与
政府韧性治理能力
16:50-18:30
分论坛七
历史中的大国关系与启示
主持人
王 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评议人
王召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2会议室
发言人
叶桂平
澳门城市大学教授
孟静文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关系理论视角下中国
与葡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基础刍议
陈华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民族危机中的历史主义诱惑
燕玉叶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先秦中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机制研究
丁宇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生存空间论”:思想演变、
实践探索与历史影响
16:50-18:30
分论坛八
公共管理学科的新范式
主持人
李春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评议人
韩冬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
发言人
李瑞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政府治事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任 皓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信息获取能否提升政府政策稳健性?
——来自官员异地考察的证据
谢振达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博士研究生
以文辅政:领导文书制定的
运作机理及逻辑
——以A区综合部门为例
蔡全玲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
低碳城市转型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
基于低碳试点城市面板数据的
动态QCA分析
7月1日上午
8:30-12:00
分论坛
8:30-10:10
分论坛九
历史政治学的方法与概念
主持人
贺东航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评议人
马嘉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
发言人
姚中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
对历史政治学的方法论启示
李春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治理语境中德治与法治间关系
倪 超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历史政治学视域下的
西周国家制度建设简论——
以《礼记·王制》为中心的考察
李昊霖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
刘 伟
武汉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探寻历史政治学的过程追踪之道
8:30-10:10
分论坛十
政治哲学的经典问题
主持人
张广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孙国东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6会议室
发言人
任 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心统合主义——
大一统的历史政治学阐释
陈周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政治可教吗?
陈 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沃格林对现代性的诊断
李海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
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
《商君书》“观俗立法”论与
柏克“俗能正法”论的对比研究
8:30-10:10
分论坛十一
国家安全学的重要议题
主持人
陈志瑞
外交学院教授
评议人
左希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2会议室
发言人
吴日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演变
李 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净评估
刘宇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赵思伽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度变迁的类型学分析
——基于比较历史分析的视角
江天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政治安全表述的时代性特征——
从“四项基本原则”到总体国家安全观
8:30-10:10
分论坛十二
区域国别学的知识体系构建
主持人
嵇先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评议人
金晓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
发言人
林 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从替代性发展到发展替代: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选择
张 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中国的世界学:构建中国世界知识的
体系、理论和方法
田文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区域国别研究亟待建构自主知识体系
林民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地缘战略与区域的构建:
重构世界的区域图景
10:10-10:20
茶 歇
10:20-12:00
分论坛十三
国际政治经济学前沿
主持人
郑 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评议人
刘露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
发言人
李 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美国经济国家主义的思想根源
胡 勇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黎瑞琪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构建“发展+市场”复合型三方合作模式:
一项初步的研究议程
姜茗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岸田“新资本主义”理念
与劳动力市场改革
王雪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权债务偿债次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0:20-12:00
分论坛十四
欧美国家的政治与外交
主持人
吴征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刁大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6会议室
发言人
崔守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欧盟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
严少华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
欧洲战略自主:一种新的战略文化
贺嘉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
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
关系变化与规范反馈——
以中、美对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建设
的态度变迁为例
倪枭泽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体制改革成败
及其“破碎化”成因研究
10:20-12:00
分论坛十五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外交
主持人
杨 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评议人
许嫣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2会议室
发言人
曹 廷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全球发展倡议视角下的
中拉新能源合作
温 尧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政党外交的对象国效应:
基于东南亚的讨论
王鸿铭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
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讲师
比较视野下政党建设
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何家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
包容性的限度:
重思印度的民主化及其结果
10:20-11:45
分论坛十六
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研究
主持人
李庆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评议人
张 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地 点
明德国际楼813会议室
发言人
韩冬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公众对环境保护支持的态度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分析
(2001-2018)
谢 超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民族主义如何影响外交决策:
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为例
庄梅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西方政治行为理论的概念反思和突破
12:00-12:10
闭幕式
地 点
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