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infp/isfp在人际关系中矛盾的根本原因
fi dom在人际交往的深层阶段中容易产生被背叛感。 首先破除所谓“fi即情绪化”的完全谬误的刻板印象。多数的刻板印象最起码有点参考价值和代表性,但“fi情绪化”绝是一条反方向的谬论。fi dom会把情绪严格框定在一个限定范围内。所以你看到的多愁善感会倒苦水的人基本不会是fi主导者,话又说回来,陷入fi-si循环、ne/se又被搁置的ixfp,确实会给人一种难缠的感觉。值得批判的是,网络上很大一部分关于此群体的二次创作,尤其在infp这个标签里表现得尤为强烈——她们已经是一种将自己代入infp的梦女式创作,而至于他们创作的与他们自己是否是infp,我们几乎无从知晓。不同于此的是,在现实中,绝大一部分ixfp,表现更可能是强硬;决绝;偏执的。 有时你看到的并非fi的情绪,而是观点。他主观上的价值观会被严格的遵从,并(不成熟的fi主导者)认为人人都应该遵守这种价值观,最常见的就是对“平等”的执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fi主导者在任何不对等关系中表现得如此介意。 即使fi主导者明白自己的回避与反抗可能对客体影响不大,但他们仍严格遵循主体的价值观做出行动。 fi排斥同化,既不想被他人同化,也不想同化他人,所以不擅长正面沟通,而擅长放弃,回避,消失。 fe式道德绑架老生常谈,也常被作为诟病fe的伪证。那么,fi式的“绑架”是怎样发生的?以下仅探讨te ne se均发展不良的fi主导者,最终不能代表所有ixfp。 他们和一个人(通常是朋友)的关系发展到中后期,会呈现出一种侵吞的趋势,表现上就是高控制欲,具体表现为一对一的,极易吃醋的,高度渴望对方效忠自己一个人的那种——“只能咱俩好”。 而fi的内核本身排斥同化,于是主体(fi主导者)就会在这个阶段中诞生了矛盾与痛苦。这也是许多fi主导者在亲密关系(包括但不限于恋爱关系)中回避,不坦率,不表达情感甚至反向表达情感的原因。这同时是fi人一般不想伤害别人的内心源头:在某一时刻直接的代入他人,即如若我是你,我不想被这样对待,所以我不这样对你。 以《NANA》中的大崎娜娜(isfp)为例。
奈奈esfj,主导功能fe娜娜isfp,主导功能fi。 为什么娜娜后期在和奈奈的关系中感到悲伤和矛盾? 因为她们是朋友,朋友并非一对一关系,不可能一个人只能和一个人玩。这也就是我曾忘了在哪写过的,fi人会出现拎不清友情和爱情的问题,所以fi一方面强调个体独立和差异,一方面想要让对方(最亲密的那个人)完完全全的接纳自己的价值观。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为什么大崎娜娜在和本城莲的关系中没有这种矛盾? 莲和娜娜是情侣关系,此时已是一对一关系。 再次强调,注意识别勿对号入座。 当你完全接受了fi主导者的“绑架”,服从了这种他定制出的同一性,作为infp来说,他的fi在你这就饱和了,等他的ne跳脱出来,就会去寻找下一个人/事/物,继续侵吞其他东西。俗称,退坑找新游。 这是从理论上来推测坏的结果。 最后,放段荣格在《心理类型》对内倾情感型(fi主导)表现的描述,如下:
“她们的外在举止是平和的,并不惹人注目,给人以一种令人喜爱的文静或与人相和共鸣的印象,但并不想以此去感化他人,以任何方式去打动、影响或改变他人。如果这种外在的方面变得明显的话,那种不屑一顾的和冷漠的疑虑就出现了,有时实际上变得完全不顾他人的安适和幸福。于是,人们能明显地觉察到情感撤离客体的运作。不过,对正常的类型来说,这种情形仅仅发生在客体的影响太过于强大的时候。只有当客体按照它自己适度的路线运行,而不想介入他人的运行线路时,这种谐和的情感才会持续下去。很少存在对他人的真正的激情努力做出反应的状况;通常它们更多地遭受阻抑与冷漠的对待,或以一种否定的价值判断使其渐渐地平静下去。虽然她会为平静而和谐的相处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对陌生人却并未显示出丝毫亲切的迹象,没有一丝相应温和的目光,遇到的只是显然无动于衷的或冷若冰霜的态度。人们甚至还会被迫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面对任何可能使她迷惑或者唤起热情的东西,这种类型常常坚守温和的但不失批判性的中立立场,并且不时流露出一抹优越感的神色,很快便给这个引起敏感的对象一个下马威。但是,暴风雨般的激情将会被残酷的冷漠所浇灭,除非它碰巧能从无意识方面抓获这位女性
——
即,除非通过唤醒某些原初意象来击中她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无意识被触动),它会霎时感到一阵软瘫,随后甚至更为顽固的抗拒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径直击中另一个人他的最脆弱的地方。这种情感关系尽可能地保持在安全适度的状况中,任何无节制的激情都被绝对地禁止了。因此,情感的表达保持在近乎吝啬的地步,她的对象一旦意识到这种状况,就会滋生一种一度被看轻的感觉。不过,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因为他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对他所显示的情感的缺失,在此情形下,无意识的情感要求将产生出强烈要求受到注意的症状。但实际有很深的情感。
既然这一类型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和含蓄,那么一种肤浅的看法是认为这种女性根本就没有情感。但这是完全错误的;真实的情形是,她们的情感是内敛的而非外延的。它们朝深处发展。一种外延的同情感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从而迅速地再度恢复到正常,而一种内敛的同情由于无法用任何方式表达出来,就获得了一种激情的深度,其中包含一个悲痛的世界,甚至为悲痛所麻木。它或许会以极度的形式爆发出来,导致一种近乎英雄般性格的惊人举动,引起这种爆发既不与主体本人相关也不与客体相关。对外部世界或对外倾型的盲目来说,这种内敛同情看起来似乎冷漠,因为它通常没有任何明显可见的表现,外倾意识是无法信任那看不到的力量的存在的。这种误解乃是这种类型的生活中所常有的情形,并且常被用作否认与对象间存在任何深刻情感关系的可能性的最有力的论据。但是,这种情感所系的真正对象只不过被正常类型自己给朦胧地神化了。
但排斥外界绑架(如果外界强迫,会有疏离排斥的反应,一种有意识推开的强烈感觉。因为是理性功能是选择性的冷漠,跟感知功能
ni
和
si
被“内容”占据头脑,被迫看着、跟着跑不大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