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天安门最初叫什么?

2022-08-08 13:02 作者:王氏活宝王思齐  | 我要投稿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比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但其中有一个景点,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天安门,许多人认为天安门是和故宫一起建造的,所以被认为是元朝的时候才有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元朝只是在北京建立了一座皇城,而故宫的整体以及天安门直到明成祖永乐年间才开始修建,那么,这座历经600年的古建筑经过了怎样的沧桑岁月呢?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

公元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下旨招聘全国的能工巧匠,在北京修建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前身),当时的工匠仿照南京的承天门,建造了一座宏大的木牌坊,并在上面悬挂匾额,命名为“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承天门就是最初天安门的原始雏形了,在建成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在朱棣的圣旨下达之后,明朝的国都正式迁往北京

公元1456年(明景泰七年),承天门经历了一场雷击导致的大火,当时该建筑被焚毁,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承天门也就没有及时重建,直到公元1465年(明成化元年),明宪宗朱见深才下旨招聘工匠重建承天门,这一次重建,工匠们把原来的建筑加以扩大,形式上也开始由简单的牌坊改制成了宫殿的式样,这也奠定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天安门的基本形式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承天门被毁,在来年又被重建,而它首次被命名为“天安门”是在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在当时的废墟上重修的,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之后在康熙年间又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修缮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天安门被八国联军炮轰并洗劫,饱受屈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天安门才再一次得到了整修,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经历过数十次的整修和重新粉刷,让这座历经600年沧桑巨变的古建筑重新焕发了青春

虽然经历过历史上许多次的摧毁、重建与整修,但如今的天安门依旧屹立在首都的中心,成为人们十分尊敬以及向往的地方,如今的天安门仍然作为中国以及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中外游客在北京旅游的必选之地


明朝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天安门最初叫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