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捡垃圾指南(四): Pixel 6的全面预测


目录
前言
Pixel 6参数: 机身, 显示, 存储, 相机, 音频, 通信, 电池, 其他
Google Tensor: 设计规格, 周边硬件, 跑分数据
Pixel 6的新功能: 屏下指纹识别, 本地语义识别, 相机和图像处理, 安卓12和Material You
谷歌AI
尾声
前言
欢迎来到《Pixel捡垃圾指南》 , 在这里你能够得到关于初代Pixel至今的简要说明和发展史. 我们暂时跳过了Pixel 5直接来到了终点站Pixel 6, 是因为秋季发布会开幕在即, 而本章内容都将以预测为主.
在本章中你将会看到:
可能会是国内最全面的关于Google Pixel 6系列的分析和预测
关于后Pixel 6时代大量不切实际的想象
谷歌AI的未来
和国内外市场的差异
在视频开始前你需要知道: 目前没有任何媒体发布过关于Pixel 6的详细测评, 尽管他们之中的有些(The Verge)可能已经写好了稿子准备发布, 但在发布会结束之前,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无"机"之谈. 本章中提到的所有参数, 在没有强调预测时, 都来源于互联网, 和作者一样, 我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但我会用1-5的数值标记它们的可信度, 为大家提供参考标准. 在接下来的视频中, 某些内容可能完全脱离现实或存在谬误, 这是因为, 我不是相关行业从业者, 也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如果内容存在任何技术性的错误, 还请大家指正.
你已经观看并了解了以上内容, 现在请拿好毛巾, 我们将进入正片.
Pixel 6 参数
这是一张空白的Pixel 6图片, 在视频的推进过程中, 这张图片将会慢慢完善, 在视频的结尾将会变成一张整合所有已知信息和预测的全面参数图, 并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信息的可信度.
在以上内容中, 谷歌自研Tensor芯片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部分, 因此我们会在单独的一节对它的性能和参数做详细的解读.
机身
根据第三方销售网站的消息, Pixel 6的尺寸将会是158.6 x 74.8 x 8.9mm, 作为对比, 我们拉出Pixel 5和Pixel 4XL的尺寸(144.7 x 70.4 x 8 mm, 160.4 x 75.1 x 8.2 mm). 将三张图片按照比例和尺寸拉伸, 可以看到Pixel 6明显比Pixel 5更大, 并且已经接近P ixel 4XL的尺寸. 而Pixel 6 Pro的尺寸为163.9 x 75.8 x 8.9 mm, 这将会是Pixel阵营中尺寸最大的手机. 消息来源于第三方销售网站, 可信度 5.
我们尚不明确Pixel 6的重量, 但多次爆料内部消息的Mishaal Rahman(@MishaalRahman)的推文称, Pixel 6 Pro的重量会达到210克, 作为对比, iPhone 13 Pro的重量为204克, Galaxy S21+为202克, 小米11T Pro为204克. 他还说到, 这个数值并非来自官方, 而是加权缩放后的结果, 实际数值可能会相差"a few grams". Mishaal Rahman是XDA的首席编辑, 此前曾准确爆料了Pixel 6的部分参数, 但由于该数值由非物理手段得到, 所以综合可信度为 3. 使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也可以预测, Pixel 6的重量会在175-185克之间.
Pixel 6使用哑光铝合金中框, 而Pixel 6 Pro 为抛光中框, 这一点在官方图片上也能轻松辨认, 可信度 5.
IP68级别的防水防尘早已经是行业标配, 即便第三方销售网站没有公布这点我们也能猜到, 可信度 5.
从Pixel 3a开始, Pixel手机就采用Nano-SIM+eSIM的组合, 我们有理由预测, 在今年的新机型上也会延续这样的组合, 因为, 在国外市场的eSIM远比在国内要更加方便和普及.
显示
目前已知的消息是, Pixel 6将使用 6.4英寸 FHD+ 90Hz AMOLED HDR10+面板, Pixel 6 Pro将会使用 6.7英寸 QHD+ 120Hz LTPO AMOLED HDR10+面板, 从图片中还可以看出, 这将会是一块曲面屏. 两者都会使用Corning Gorilla Glass Victus保护屏幕. 可信度 5.
这里有几个常见的名词. FHD指Full HD, 就是我们常说的1080p, QHD指Quad HD, 我们常说1440p. LTPO全称为 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 低温多晶氧化物, 可以简单地理解, 使用LTPO技术的OLED屏幕更加省电, 并且能缓解低亮度下的偏色问题, 目前主流的旗舰手机都逐渐在向LTPO靠拢. 使用LTPO面板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以上两点, 爆料该消息的Ross Young(@DSCCRoss)还说, 这块面板将会支持10-120Hz的可变刷新率, 但是另一位XDA的匿名人士透露, 尚不明确是完全可变还是在几个固定的数值间跳跃. 在有人问起是否会使用新的三星E5面板时, 他的回答是"Should be yes". 以上消息来自显示行业从业25年的DSCC CEO Ross Young, 可信度 5.
此外关于屏幕分辨率方面, 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其中指出了Pixel 6 Pro的屏幕分辨率为14403200p, 后期来自XDA的消息也确认分辨率为14403120p , 可信度为 5. 而对于Pixel 6, 大多数媒体给出的数值为1080*2340p, 这实际上是根据机身尺寸和长宽比推测的结果, 可信度 3.
根据以上的结果和图像分析, 我们还可以预测: Pixel 6的显示密度可能达到410ppi, 屏占比为百分之85左右, 而Pixel 6 Pro有520ppi和百分之90左右的屏占比.
存储
此前在Geekbench 5上现身的Pixel 6和6 Pro不仅带来了Tensor的跑分数据, 也带来了内存的具体数值. Pixel 6将会拥有8G RAM, 6 Pro为12G, 据Geekbench报道, 它们都使用了LPDDR5内存. 可信度 5.
而在先前由Carphone Warehouse泄露的购买界面, 我们又能得知, Pixel 6将会有128和256G两个版本, 6 Pro多出了一个512G版本. 可信度 5.
我们预测, 它们都会使用最新的UFS 3.1存储介质. 并且和往常一样不会有TF卡槽.
相机
几个月之前就有关于Pixel 6系列相机的消息泄露, 而最近Carphone Warehouse和XDA的消息则确定了之前的真实性, 并且带来了更多的消息. Pixel 6将拥有2个相机组成的相机模组, 官方称之为Camera Bar. 其中包括一个50MP的主摄, 使用三星GN1传感器, 官方声称比前代提升了百分之150的进光量, 这个前代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是谁了吧. Camera Bar中还有一个12MP的超广角镜头, 使用索尼的IMX663传感器. 在6 Pro上多出了一颗48MP的4倍长焦镜头, 使用索尼的IMX586传感器. 这看起来相当有诚意, 在我看来, 超广角镜头远比长焦要更有趣, 为全系标配超广角, 而追求更好的用户可以选择拥有长焦的Pro, 这是个非常成功的营销.
硬件的升级同时带来了软件功能的更新, 可以确定的新功能有"魔术橡皮"和"面部去模糊". 此外通过解包相机app, 还发现了一些没有提及到的, 或者说可能在发布会后一段时间才会实装的新功能, 这些我们都会在新功能段落中讲解. 两款手机的前置相机都是12MP的索尼IMX663, 拥有94度的FOV. 以上消息来自于第三方销售网站和透露消息给XDA的匿名人士, 他们放出了官方的宣传图片和详细的数据, 可信度 5.
音频
Pixel 6舍弃了在Pixel 5上饱受诟病的屏下扬声器设计, 回到了之前Pixel 4上的听筒扬声器. 也和其他旗舰机一样没有3.5mm耳机接口. 匿名人士还透露说, Pixel 6虽然没有使用高通的SoC, 但依然支持aptX和aptX HD协议, 此外还支持索尼的LDAC协议, 并称, 这些都将是"板载的". 可信度 5.
通信
美版Pixel 6系列将会配备毫米波天线, 其他版本则只能使用Sub-6 5G. 在中国的情况和之前的4a 5G和5a一样, 美版支持的频段会更多, 在国内拥有更好的信号. 但是依然要刷入模块才能使用5G.
Pixel 6将支持WiFi 6E协议, 比WiFi 6多出了一个6GHz的信道, 但是考虑到WiFi 6都没有实现普及, 对于6E的支持仍然是面向未来的升级. 消息来源仍然是之前提到的匿名人士, 可信度 5.
在8月底的时候, 谷歌在AOSP的评论中说漏嘴, 无意中透露了Pixel 6将支持UWB技术. UWB, Ultra Wide Band, 超带宽. 特点是信号衰减快, 定位精确, 常被用做室内定位. AirTag就是此项技术的应用之一. 据称Pixel 6内置的车钥匙app可以使用UWB, 这样你就可以用手机打开车门. 由于是谷歌自己说的, 可信度为 5.
电池
Pixel 6将配备4614mAh的电池, 6 Pro将配备5000mAh的电池. 这是谷歌第一次在旗舰机上使用大电池. 虽然他们宣称自研的Tensor芯片拥有出色的能效比, 但对于Pixel本身的续航目标依旧是"all day". 你可能不会相信谷歌在Pixel 4发布时也宣称它的电池拥有全天续航能力. 不管以前说的是不是真话, 这次绝对是最真的一次.
与此同时Pixel 6还用上了30W的有线充电, 使用USB-PD 3协议供电, 半个小时可以充电百分之50, 还有Qi协议的23W无线充电.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最高功率的无线充电是否需要使用Pixel Stand才能激活, 要知道, 就在刚才, Pixel Stand 2代的图片已经泄露. 第二是, Pixel 6的无线充电功率已经比前几代的有线充电功率还高, 究竟是前代爬的太慢, 还是Pixel 6走得太快? 和国产手机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 但对比曾经在同一起跑线的索尼和苹果两大慢充领导者, 谷歌已经成功超越了他们.
我们的预测是, Tensor芯片在能效比上会领先前代所使用的高通芯片, 大电池的加持下Pixel 6的续航可以真正达到"全天"的目标. 而Pixel 6 Pro的电池容量虽然只提升了400mAh, 但拥有可变刷新率技术, 能够减缓SoC和屏幕的耗电, 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和iPhone 13与13 Pro的对比那样, 续航远超Pixel 6. 这一定不是续航能力最强的Pixel手机, 但一定是续航和性能最平衡的Pixel手机.
其他
Pixel 6将会拥有3个配色, 分别叫Kinda Coral, Sorta Seafoam, Stormy Black. 6 Pro也会拥有3种配色, 分别叫Stormy Black, Sorta Sunny, Cloudy White.
Pixel 6将会在中国制造, 并且不会配备电源适配器.
和往常一样Pixel 6依旧不支持USB-C to HDMI视频输出, 这一点不难预测, 我们会在功能段落中详细说明.
Google Tensor
有很多观众对谷歌的发布会十分在意, 他们的兴趣点不在于手机本身, 而是手机搭载的这颗谷歌自研芯片. Tensor芯片有望将Pixel产品线从中端的低迷中拯救出来, 对未来Pixel甚至Chromebook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同时, 也确立了苹果谷歌华为三足鼎立的格局, 他们都拥有全套的产品生态, 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 Tensor芯片的意义重大, 光芒甚至盖过了它的载体Pixel 6,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另开段落单独介绍Tensor.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 我们将首先介绍Tensor的CPU和GPU设计规格, 然后是整合进Tensor的周边硬件. 分析Tensor的跑分数据, 最后预测Tensor的实际性能和带来的新功能.
设计规格
首先介绍一下SoC这个名词, SoC, System on Chip, 片上系统. 在常见的PC上, 想要运行最小系统, 你需要主板, 电源, 显卡, CPU和内存. 而SoC相当于将以上部件整合进了一块芯片上, 在芯片的不同位置封装了运行系统需要的各个组件. 移动SoC大都使用ARM架构, 各个厂商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ARM公版架构组建自己的CPU和GPU整合方案. "自研"的核心在于, 在CPU和GPU以外, 还需要自己设计封装内存, 缓存, NPU, 解码器等周边组件. 这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
Google Tensor的内部已经不是秘密, Tensor 使用三集群核心设计:整合2个 Cortex-X1 , 主频2.8GHz、2个 Cortex-A76, 主频2.25Ghz, 和4个Cortex-A55, 主频1.8Ghz. GPU使用Mali-G78, 主频为 848Mhz. 作为对比, 高通骁龙888 SoC使用了1 个Cortex-X1, 3个Cortex-A78, 以及 4 个Cortex-A55的配置. 使用Mali GPU的厂商目前只有联发科和海思麒麟. 两个高性能的 X1 核心确实让人激动, 但老旧的A76核心又让不少人对定制 Tensor 芯片的实际能耗比表现充满了疑虑. 这不是谷歌第一次做出迷惑行为,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选择一定有自己的权衡. 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正在寻求芯片独立性, 以便它们与竞争对手抗衡中更具有竞争力, 而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供应链中断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困扰. 有意思的是, 在谷歌宣布使用自研SoC后,高通公司股价下跌了0.6%. 不知道是抱着怎样的心情, 高通还发了一条这样的推文.
周边硬件
之前的曝光数据已经指明了Tensor将使用LPDDR5内存, 这是目前的最好选择. 匿名人士还指出, Pixel 6将使用三星的5G调制解调器. 这也代表谷歌彻底脱离了高通的束缚, 也不难理解高通发文时的心情了: ("我成就了你, 你却把我当跳板." )
在这些内容之外并没有更多关于周边硬件的消息, 不过我们在这里预测: 在CPU和GPU的通用计算之外, Tensor一定还会整合专用计算电路, 之前Pixel 4上搭载的Pixel Neural Core很可能将会封装进Tensor中, 我们之前提到过, PNC是一块可编程芯片, 加入Tensor后, 他将会同时承担TPU和NPU的计算任务. 在泄露的宣传图中能看到, 谷歌声称Pixel 6是更聪明的手机, 这代表这块PNC可能已经经过一次迭代.
谷歌一直在力推AV1编码格式, 早在安卓10就提供了AV1的原生支持, Tensor芯片会是一个推进的重大契机, 视频解码器很可能支持硬解AV1.
Titan M2芯片本质上是一块加密的存储器, 相较于M1, M2可能提升了存取速度, 实现更快的生物识别.
Tensor芯片的规模巨大, 包括新的Titan M2和5G调制解调器在内的众多周边硬件都将封装在Tensor内部, 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外挂在主板上.
跑分数据
本以为两个Cortex-X1核心的加持下, Tensor芯片的性能会突破天际, 而泄露的跑分数据着实让大家失望了一把. GeekBench 5的CPU单核性能略微强于骁龙888, 而多核性能落后了一千多分. 从时间戳可以看出, 在不同的几次测试中, Pixel 6的跑分数据都有所变化, 这可能是因为谷歌在核心调度上做出了调整. 在最后的一小段时间里, 谷歌还有机会为这颗芯片做出最终的优化.
在GPU方面, Tensor使用了ARM Mali-G78方案, 它的性能可以直接对标高通的Adreno 660. 我们预测, Pixel 6的两个版本可能使用不同的GPU核心数量, 在Pixel 6上可能使用16核的G78 mp16, 在6 Pro上使用满血版的24核G78 mp24.
从泄露的跑分数据来看, Tensor的性能远远达不到我们对一款2021年发布的旗舰手机的要求. 但是确实, 从宣布使用自研芯片的那一刻, 我就对Tensor报以了太高的期望. 我希望他能如同苹果A系列一般惊艳, 能给一众厂商好好上一课. 我在写下这篇文案的时候也在不断了解目前移动SoC市场的情况, 直到快完成时我才意识到, 谷歌的策略其实很明确, Tensor, 并不需要是一颗最快的芯片.
缺乏竞争对手的ARM近年在性能上一直挤牙膏, 新的armv9架构也只是在提升能效比. 谷歌选择两个Cortex-X1核心可能不是为了更强的突发性能. "定制"是X系列的卖点之一, ARM可以为不同的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的核心规模和组件, 我们预测, 两个相同的Cortex-X1核心为不同的使用情景提供支持, 在一个核心提供高性能的同时, 另一个核心或许可以帮助机器学习, 加速神经网络算力. 只有少数情况, 才会同时使用两个核心同时处理高负荷的任务. 至于带来的功耗问题, 谷歌已经说明了Pixel的续航能力, 我们不必过多担心.
谷歌的CEO Sundar Pichai说, "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们的自研Tensor芯片, 它汇聚了我们4年的努力, 建立在我们20年的计算经验上. 它是我们迄今为止在Pixel上的最大创新..." 或许并非巧合, 大约四年前, 谷歌宣布有意收购 HTC 的手机硬件部门. 那一定是 Google 认真对待 Pixel 系列的那一年——直到现在我们才开始看到这项努力的成果.
Tensor并不需要是最快的芯片, 满足需求就是现阶段的最大目标.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未来Tensor的迭代, 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但这就够了吗?Pixel 6 是否会认真争夺安卓机皇的地位并同时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我们现在还远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Pixel 6的新功能
Tensor带来了更强的AI和ML算力, 我们也能从泄露的只言片语中瞥见Pixel 6将会搭载的新功能.
屏下指纹识别
Pixel 6将会是谷歌首款搭载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 但是目前还没有消息确认是使用光学还是超声波作为手段.
本地语义识别
Tensor的ML性能会给Pixel 6带来更强的本地语义识别能力, 这也是Pixel 6宣传的卖点之一. 这一项改进带来了诸多功能的升级.
首先, 本地语义识别绝对是部署AI的第一步. 在几年前, 谷歌助理的工作流程是: 录音, 上传服务器识别, 下载到本地. 这里有两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是, 用户的录音被上传到谷歌服务器, 无法保证隐私安全. 第二是, 一来一回的网络和处理延迟违背了语音助理即时性的要求. 在Pixel 4上部署本地语义识别之后, 这项流程变成了: 录音, 本地识别, 上传文本识别, 下载文本, TTS输出. 这里经过服务器的数据变成了文本信息, 显著降低了隐私成本和延迟. 在没有网络时, 谷歌助理也能识别一些简单的指令, 但是你或许会发现, 缺少了服务器端的润色, 输出的语音听起来干涩无力.
从泄露的信息中, 我们至少能看到两个关于语义识别的功能提升. 第一是, 本地语义识别将会比以往更加聪明且快速. 我们预测, 谷歌翻译将会是这项功能的直接受益者, 实时翻译功能将得到大幅加强, 并且能够翻译系统层面的所有文本. Google Lens的图片转文字功能将会变得和iOS一样准确迅速, 并且可以同时识别多个语种. GBoard语音输入将会支持语音+键盘同时输入, 并且能使用语音指令编辑文本. 使用体验可能会像反应快一点的TNT. 基于TensorFlow的TTS功能或许能改进离线环境时的输出干涩问题, 但预计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相机和图像处理
通过解包相机app, 我们能发现未来谷歌相机上将会搭载的一系列功能. "魔术橡皮"能够擦除背景. "面部去模糊"就比较有意思, 它可以修复模糊的人脸照片. 我们预测: 这项功能可能会和谷歌相册本身的根据面部归档照片功能联动. 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我在楼顶上随便拍了几张照片, 结果谷歌相册自动把他们合成了一张毫无瑕疵的全景照片. 这说明照片之间的联动存在可能, "面部去模糊"功能很有可能会调用已经存在的人脸信息帮助修补模糊的图像. 还有一些已经存在但意义不明的功能, 我在这篇文章中列出, 并猜测了它们的功能.
安卓12和Material You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项新功能. 如果你手持Pixel很可能早就体验到了新的UI变化. 据称, 正式版的安卓12将会和Pixel 6一起发布, 新的设计语言和可以定义的主题色能突出个性. 我的这一系列视频简单上手了安卓12几个主要beta版本的变化. 正式版还会放出目前没有实装, 但很久以前宣传片提到的功能, 如游戏仪表盘和音频耦合反馈(机翻). 不过, 安卓桌面模式迟迟没有动工, 这也是为什么谷歌迟迟不为Pixel提供USB-C to HDMI的功能.
谷歌AI
随着 TPU 占用更多的 AI 周期, 这可以释放其他芯片以获得更高的性能。可即使是这样, 也仍然很难让人工智能成为手机的卖点.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专用电路实际上是在运算上耍小聪明, NPU或TPU计算特定的问题要比传统的CPU和GPU快上几十倍, 但我们仍然希望只依靠传统的通用计算单元实现同样的效果. 以上提到的所有功能实际上都只是部署移动端AI所带来的红利. 本地语义识别提高自然语言交流能力, Motion Sense解决低级肢体语言交互, 相机和图像识别提供机器视觉, 谷歌云服务器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回看2009年谷歌刚刚起步AI, 硬生生靠大数据堆出用户体验, 十二年后的今天, 只需要更少的数据, 就能预测用户的行为. 以上只是组成AI的一部分组件, 在传统计算机技术没有突破之前, 距离真正的AI仍然遥不可及. 不过, 通过谷歌的一系列动向,我们也可以尝试一瞥未来几年将会发生的变化.
尾声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使用场景. UWB提供了准确的室内定位功能, 只需要拿起手机对准电器, 就可以轻松打开或关闭. Quick Phrase脱离了"Hey, Google", 让用户第一次觉得, 自己在和真实的助理交流. 还记得PixelBuds的实时翻译功能吗, 这一次, 它真正消除了不同语言的隔阂. 强大的ISP和ML能力能够预测图像之间的差异, 通过插入预测帧也能提高复杂图形场景的帧数表现. 你可以通过云服务器下载30帧每秒的画面, 通过本地插帧实现60帧的输出, Motion Sense将会检测你的手指运动, 预测你的下一步操作. 流畅, 低延迟的云游戏体验近在眼前.
Pixel 6会不会成为最好的安卓手机? 在国内, 因为性能不够强肯定第一时间就被筛掉, 不过在Pixel的本地市场, 这样一款产品可能颠覆安卓手机的设计理念. 这是一部永远在线的计算机, 它在设计之初就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它学习, 预测, 反射用户的习惯, 根据环境提供合适的内容. 它足够可靠, 不会出错. 它正在逐渐脱离网络的束缚, 在本地也一样聪明. 它是人工智能的组件, 又在不断进化. 在Pixel 6之后可能又是一个轮回, 通过历代机型的技术验证, 再成就下一款超旗舰机器.
在国外市场UX调研越来越频繁的时候, 国内厂商似乎陷入了堆料的军备竞赛. 宣传片中的参数越来越多, 用户沉溺在其中, 似乎也忘了自己才是手机的主人. 用户体验的弱化是工程师文化对商业竞争的妥协, 这一切只是资本和科技在这个世界冲突的缩影。造就国内外两种情况的原因是不同的社会环境, 它们没有绝对的好和坏, 只是在同一个方向上选择了不同的两条路. 而作为国内用户, 往往对本地环境中的问题看的更加透彻. 通过一个系列视频的制作, 我也对国外市场有了大概的认识, 大洋彼岸的世界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们不能坐井观天.
我希望每一位已经拥有Pixel或想要购买Pixel的用户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耐心去树立自己的观念, 而不是随波逐流丢失自己的立场. 问题的解决本应是学习路上的一部分, 花钱显然违背了折腾的初衷. 我一直在尝试向大家传递唯物辩证法的价值观, 作为用户我们不应该将产品神圣或宗教化, 而是应该透过优缺点和其所处的时代看到其背后技术或尝试的本质. 我希望能用一个系列的视频向大家传递Pixel手机和移动端AI的知识, 这一直是我制作视频的初衷.
这些知识不需要门槛, 更不需要付费, 他们散布在海洋里, 我能做的不过是把他们打捞起来.
他们原本就不属于我, 也不属于他们(奸商),它们属于你.
(A moment a 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