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如何通过提高合同能力,吸引更多客户?

作者:鲁婷婷
出品:高云合同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高云合同实训营和大家一起交流沟通,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鲁婷婷,目前就职于云南弘蕊律师事务所,是一名执业律师。
我200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国银行、安信证券工作,在银行和券商做了10年的理财经理后,选择转行做了律师。
一、合同写审改为什么重要?
我从实习律师开始,所在的团队基本都是以做诉讼业务为主,但是我身边很多朋友有自己的企业,或者在一些行政事业机关工作,我发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懂得打官司的律师,更多的需要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合同写改审的能力。
对于这点,我的当事人施某感触很深。他早在2019年的时候,与赵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赵某将其所有的林地上的树木卖给施某,施某自行砍伐。合同期间,如果的林地、树木存在权属纠纷,我的当事人施某有权解除合同。结果签订合同后,我的当事人确实能够砍伐树木,但当地村民多次到该林地闹事,导致我的当事人砍伐树木受到阻碍。
我的当事人无奈之下,只能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与赵某的合同。不料被法院判决败诉,因为法院认为,《买卖合同》当中并无明确写明合同目的包括取得不存在权属纠纷的林地、树木,因此我的当事人不仅因为一点不顺利就要求解除合同。
当我的当事人找我吐槽这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放在以前,我也只能感叹一下法院的判决令人难以捉摸。但这次不同,因为我早前恰好听过了有位同行分享高云教练的“合同六法课程”,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律师也可以通过提高合同写审改能力,将保护权利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就像上述案件,如果我的当事人能够听从我的建议,早在《买卖合同》当中将合同目的条款单独列出,详细写清楚,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了。
个人认为,作为执业律师,尤其是在我所在的保山市这样的小城市里执业,只做非诉业务是不太现实,但,随着律所的公司化,律所人员规模的扩大,诉讼业务的量是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要留住和扩大长期客户,就要在做好诉讼业务的同时,精进自己的非诉业务能力,而合同写改审,就是最根本最常用的一项。
要做好企业法律顾问,除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外,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顾问律师与公司业务意见不一致时,我认为可以把握好如下两点:
第一,先搞清楚双方依据的事实和证据
公司业务看待和思考问题,不像专业律师思维严谨,多数喜欢按照自己主观意志和思维模式进行。有些比较自大的甚至认为,我已经帮你律师都分析好问题甚至给出答案了,你律师就动动笔,将我说的记录下来就好了。
在这时候,律师首先不要和业务争辩他的对错,而是先逐一问清楚纠纷发生的根源,它所依据的每一件事实和对应的证据。依据确定好的事实和证据,才能准确定性法律关系,然后将律师和业务两种的结论互相对照,才能搞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二,要站在客户利益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合同六法第一篇心法篇,用了很大篇幅给我们讲述什么是“合同新三观之利益观”,让我理解了每个客户,基于他们的利益需求不同,他们的期望值不同,因此他们需要的东西就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客户是家小公司,好不容易签成一张大单,将一大笔货物卖给一家连锁大商超,让你看看合同。作为顾问律师,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呢?我们都知道,这类连锁大商超,他们的合同条件通常都是很苛刻的,例如要求价格最低、质量最好、准时交货等等,而且不允许变动任何字眼。如果我们按照完美合同的思路来提意见,不仅会将合同修改到五颜六色,遍体鳞伤。而且客户必然觉得你提的意见很鸡肋,没有用。但如果不提,顾问律师又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我们站在客户利益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简单很多了。既然对方的核心利益——价格最低、质量最高和准时交货全部不能动,我们就不动,这是客户实现利益的最大期望。同时,作为顾问律师,应当懂得帮助客户适当控制风险,也就是准时收钱和止损的风险。就是说,如果我们已经全部做到了,即使你再不讲理,也应该要准时付款吧。
所以,我们可以建议客户两点,第一是要求对方在我们履行完毕合同义务前提下准时付款,否则要支付一定数量的违约金。第二是如果对方违约的,我方有权暂停供货。由于这两点要求,都是基于对方违约的前提下才会发生的。对于强势方而言,他们通常都比较自信,自大,所以对于这两条以他们违约才会发生效力的条款,通常都能够接受。
由于顾问律师自动使自己的理念与业务看齐,就是帮助客户实现利益,所以顾问律师提出的意见,业务也会愉快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学习“高云合同六法”至今的简单分享,谢谢大家!
欢迎大家到我家乡做客!

作者:鲁婷婷,云南弘蕊律师事务所 律师
高云(本名汪宏杰),合同六法创始人,《民法典时代合同实务指南》主编。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理事、中山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1993年开启法律从业生涯,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并购重组和不良资产等业务,历任多家律所主任,上市公司法务总监,合规官等职务,先后出版《思维的笔迹》、《公司法实务指南》等13本法律实务畅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