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飞豹”要来了,中国正在研制“歼轰-XX”,这是真的吗?
最近,在网络上流传了好多年的歼轰-xx战斗机又有了“新进展”。之所以打个引号,这因为这种存在于网络上的“新飞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又没有明确的证据。
按网上的说法,歼轰-XX正式立项,最大起飞重量约60吨,配备2台涡扇15,航程6000公里上,内埋式弹仓可搭载中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也可以发射远程空空导弹打击海空目标。
这是真的吗?从上面的数据就能看出来,这种飞机要比苏-34个头更大,还是采用了隐身外形设计,进气口位于机背。如果采取涡扇-15非加力版,或者放大涵道版,似乎研制一款歼击轰炸机达到上述性能指标也是合理的。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这个消息不合理的地方也很明显:一、中国是否有研制一款歼轰-XX的需求本身就存在疑问;二、涡扇-15刚刚在歼-20上试飞,距离推出非加力版和大涵道版的发动机还有一段时间,不可能在一种新型飞机上投入使用;三、要想在60吨级的歼轰-XX的内置弹仓装上高超音速导弹,恐怕需要个头更小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目前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武器。
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中国还需不需要研制下一代歼击轰炸机。
歼击轰炸机这种作战平台在乌克兰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比如苏-24和苏-34。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双座布局,有两位飞行员可以更好的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作战任务。
拥有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但机动性能比较差,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航程,是一种专门用于远程战术打击的空对地、对海作战平台。飞豹作为一种2.5代战斗机到现在都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其战术定位并不要求进行高强度空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成本低、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大等优势。
但是,如果说中国还要发展新的歼击轰炸机,那就错了。具体原因有这么几条:
一、中国已经有了歼-16这样的多用途双座战斗机,完全可以现实对歼轰-7的完美替代。装备专属对地攻击机还是多用途战斗机,后者拥有更好的军事效益。歼-16完全可以持续量产,替代已经到寿的歼轰-7,这就是最佳方案。
二、中国已经拥有双座歼-20和研制隐形战略轰炸机项目,不再急需一种60吨级的隐形轰炸机平台。双座歼-20本身就有较好的隐身性能和较大的作战半径,已经能够满足中国空军对周边区域的战术打击需要。而要想在更远位置执行轰炸任务,未来还有隐形战略轰炸机和轰-6N,其载弹量远远不是所谓“歼轰-XX”能比的。
三、随着隐形无人机的兴起,有条件对所谓的“歼轰-XX”形成替代关系。中国有攻击-11,未来还可能列装彩虹-7,隐形察打一体无人机会拥有更好的隐身性能,更大的作战半径,更低的使用成本,未来完全可以替代“歼轰-XX”的战术定位。
四、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空军不能无限的增加新一代作战飞机平台的种类,因为这将带来严重的后勤保障复杂化问题。中国空军未来装备的主力战斗机就是4种,歼-20、歼-10、歼-16和FC-31,继续增加的可能性并不大。美国方面也是这样,FB-111早就淘汰了,并没有列装一种歼击轰炸机的计划。
总体而言,虽然中国有研制一款60吨级隐形歼击轰炸机的实力,但是真的没有这个迫切需求。未来执行高风险远程对地打击任务,我们有更好的选择,更多的使用隐形无人机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