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四十八)风云巴尔干世乒赛终遭改期 波澜尼德兰教练组排兵布阵

2020-04-27 20:15 作者:皓维说  | 我要投稿

各位亲爱的粉丝们,前天粉丝长得我都惊着,我的粉丝瞬间跨过了330大关,让我颇为惊喜,作者也有了更新动力,更新奉上。

—————————————————————————————————————————

曼谷亚运会国乒顺利完成了保五的目标,相较于上次亚运会带回了女单男双,丢了男单。

不过男队都是正值巅峰,不用考虑什么更新换代的问题,权当是为了双子星交得技术改造学费。

女队其实也没有,或者说曾经有,但是没必要了。

本来邓亚萍是打算1997年世乒赛后退役的,但是教练组不放人,于是邓亚萍一边读书一边抽空练球,也做了复出的准备。不过王楠用亚运会单届四枚金牌的战绩打消了教练组和邓亚萍的顾虑,邓亚萍也就功成身退在清华安心读书了。


先后在清华和诺丁汉大学读书的邓亚萍

国际乒坛上香港仔宝也开始逐渐淡出国际赛场了,陈丹蕾正式退役,进入香港体育局和朋友打高尔夫球;齐宝华则是在1998年跑去加拿大生孩子去了。

生完孩子准备复出的齐宝华

伴随着香港仔宝的淡出江湖,以68黄金一代为代表的女乒颗粒胶的辉煌时代已经逐步进入尾声,虽然齐宝华在1999年世乒赛复出,何千红、井浚泓和陈静等人还在国际赛场坚持,并在悉尼奥运会上和国乒平分天下,也有李佳薇,桑娅婵这些颗粒胶新秀,但是女乒进入弧圈球时代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其实不光是女乒,男乒也是一样,虽然男队仍然有着不少颗粒胶的新秀,而且刘国梁也是正胶出身,但是国乒未来的重点培养目标已经放在了马琳和王励勤的身上了,也更倾向于让孔令辉担未来的大梁(国乒冬训期间,让孔令辉去丹麦打得大球比赛)。

正当国乒上下厉兵秣马,准备二十一世纪的最后一次世乒赛的时候,世乒赛的举办地南斯拉夫却出了事儿。

自冷战结束后,东南欧积怨已久的各种民族、阶级、宗教矛盾终于大爆发,“巴尔干火药桶”再次点燃。

再次出事的南斯拉夫

尤其是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南斯拉夫,先是来了个大解体,分成了五个国家。接着,由塞尔维亚和黑山所继承的南斯拉夫联盟又闹出了科索沃危机,其境内的科索沃共和国在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下再次提出了分裂要求,到1999年的时候,双方之间的战争已经一触即发。

早在1989年的时候,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就决定1993年的第42届世乒赛由南斯拉夫承办。但由于南斯拉夫地区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波黑战争和国际社会对南斯拉夫所采取的制裁措施,使南斯拉夫乒协放弃了1993年世乒赛的主办权。此时,瑞典乒协“挺身而出”,经过短短几个月时间的筹备,在的哥德堡举办了第42届世乒赛,而在1995年又由我国的天津市承办了第43届世乒赛。

再一再二不再三,南斯拉夫地区的局势刚刚稳定下来没多久,南斯拉夫乒协再度提出申办世乒赛,而南斯拉夫政府也是表示全力保障,尽最大可能将这次世乒赛举办成功。

最终,1999年世乒赛落户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

期间,徐寅生还亲自访问南斯拉夫,确保世乒赛的顺利举办。

但是很不幸,最终还是出了事儿。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问题又开始升温,1月20日北约开始进行军事部署,1月29日英法美意德俄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各方在2月6日在巴黎进行谈判,并在2月13日巴黎谈判结束之前达成实质性的决议。

1999年2月23日,经过了三次延期之后,巴黎谈判总算有了结果,各路神仙先就实质性自治达成了协议,至于如何履行3月15日再说。

换句话说结果大家认了,但是该咋办不知道。

前脚巴黎的政治会议开完,国际乒联的各位大佬马上云集卡塔尔多哈,商议这届世乒赛到底应该怎么办。

虽然南斯拉夫那边对于世乒赛的筹办没怎么受到影响,但是眼看着整个南斯拉夫都即将完全暴露在枪口之下,国际乒联的大佬们几经考虑最终通过了三个决议:

第一:组建一个特别小组,由第一副主席沙拉拉,执行副主席叶永誉,副主席博格斯特罗姆牵头研究世乒赛的举办问题以及如果无法举办的应急处理办法。

第二:委任小组成员,国际乒联副主席博格斯特罗姆(瑞典人)为全权代表,于3月17日—3月20日在贝尔格莱德进行考察。

第三:国际乒联推迟报名期限至3月24日,抽签延迟到3月25日,并以3月25日为最后期限,商讨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

不过国际乒联虽然这么说了,但是很多国家明确表示不会参加团体赛(虽然最后都报名了),但并不反对运动员自己参加世乒赛。

但是事件的发展朝着国际乒联最不想的方向一路狂奔。

3月18日,科索沃方面代表签字,塞尔维亚代表拒绝签字;

3月19日,主持会议的英法两国外长宣布会议中断;

3月20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1400名成员全部撤离科索沃;国际乒联副主席博格斯特罗姆回函表示南斯拉夫世乒赛筹备一切正常。

3月22日,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姚振绪飞抵贝尔格莱德为抽签仪式做准备,并在陈宝庆黄锡萍(1973,1977,1978三届全锦赛女单冠军)夫妇的陪同下在诺维萨德进行考察,为国乒进行先期准备。

3月23日,美国特使宣布“最后斡旋”失败;

3月24日,在这最后期限的前一天,北约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为“保护人权”,决定对南斯拉夫发动空袭,科索沃战争正式爆发!

3月25日,国际乒联一方面为世乒赛进行最后的准备,姚振绪坐镇贝尔格莱德抽签现场,另一方面国际乒联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做最后的决定。

再抽签会场的姚振绪

北京时间18:57,坐镇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沙拉拉开始呼叫世界各地的其他五位国际乒联执委,坐镇北京的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副主席汉斯•吉塞克(德国人,负责财务)、叶荣誉(马来西亚人,负责技术)、塞贡(尼日利亚人,负责国际关系)和瑞典的博格斯特罗姆(瑞典人,负责世乒赛)。

没办法,事急从权,只能先叫上几位最关键的大佬了,其他的几个部门的主任主席以及几位重点地区(日本,韩国,匈牙利,法国)的乒协主席来不及找了。

人少好商量,最终大家仅用时二十分钟便通过了两个决议:

第一,第四十五届世乒赛延期举办。第二,取消南斯拉夫的主办权,更改主办国家。

至于其他的也来不及讨论了,距离南斯拉夫那边的抽签已经只有半个小时了,徐寅生一边安排沙拉拉询问有哪个国家的乒协愿意主办世乒赛,一方面全力联系姚振绪(此时距离北约采取军事行动已经过去了十六小时三十分钟,炸弹已经落到了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德的电话通信已经时有时无了,李铁峰他们为了联系姚振绪打了几十遍电话),通知南斯拉夫方面中止抽签仪式。

而徐寅生自己则是前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乒赛延期易地。

北京时间19:40,姚振绪正式转达国际乒联的意见,南斯拉夫乒协表示接受国际乒联的决定,并表示理解,并开始协调驻南斯拉夫国际乒联人员撤退问题。

至此,1999年世乒赛正式宣布延期易地。

但是,中国人还没到流泪的时候。

1999年5月7日(北京时间5月8日),北约发射使用三枚精确制导炸弹或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击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人,酿成了震惊世界的“五八事件”。


遭到轰炸的大使馆

北约解释这是误炸,原因是使用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过时的地图,而且中国大使馆距离北约轰炸的真正目标南斯拉夫军事总指挥部仅仅只有180米,且两个建筑物的大小形状都十分相似。

对于以上的解释,作为一个半吊子军迷我唯一的回应只有四个字母:QNMD。

那一天,是中华民族蒙羞的一天,但也是中华儿女们团结的一天!

向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烈士致敬!默哀!

这也并不是乒乓球第一次被战争所蹂躏。

在1999年的60年前,1939年,因为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乒赛被迫中断了8年之久,直到二战结束两年后的1947年才恢复。

而那一次,别说乒乓球了,就是“世界第一运动”的第一比赛——足球世界杯,而全世界竞技体育的最高盛典——奥林匹克运动会,都被迫中止了12年之久。

可能这一次唯一值得国际乒联安慰的是,科索沃战争毕竟不能与二战相提并论,所以这次世乒赛还有挽救的余地。

其实开会的时候就有人提议将世乒赛挪到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但是很快遭到了否决,原因很简单:克罗地亚以前也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你从南联盟首都挪到它分裂出去的加盟国首都,这实在是有点侮辱南斯拉夫。

在综合考虑后,国际乒联决定将本届世乒赛拆分为两个,单项比赛在荷兰的埃因霍温举办,团体比赛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办。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这突如其来的更改会让主办方的财政可能吃紧,压力大,加上比赛赛程比较长,还有电视转播以及赞助问题。

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次对世乒赛的大胆修改,竟在四年后被确定了下来,最终成为了今日世乒赛双数年举办团体赛、单数年举办单项赛的滥觞。

不过世乒赛这么一延期,很多人的命运就改变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包括牛剑锋、阎森、张莹莹和李楠。

最亏的是牛剑锋,失去了这么一次锻炼的好机会,状态急转直下(1999年一个公开赛单打四强都没打进去),闷了一年多才缓过劲来,而当她缓过来的时候,和她一起重点培养的张怡宁已经是绝对主力了,她直到2001年世乒赛才出头。

小亏的是张莹莹和阎森这两位双打世界冠军,本来的团体名单之中是有这两位,但是这两位在1999年世乒赛单打项目上成绩不算靠前(倒不是这两位轻敌,纯属对手太强),再加上种种原因,最终在第二年被孙晋和刘国正换下,失去了成为团体世界冠军的机会。

不过这两位最后也在双打赛场上打出来了,但是团体冠军的缺失,多多少少有点小亏。

最赚的是李楠,出征前的几个月里,根据队内队外比赛等种种表现,留出了一个名额让牛剑锋、张辉和李楠争夺,最终从来没打过国际比赛(连公开赛都没打过)的李楠表现神勇拿到了这张单打入场券,即将踏上属于自己的爆冷之旅。

这也是中国队参加世乒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阵容之一,最大的阎森、孔令辉24岁,最年轻的张莹莹只有16岁(应该是女乒历史上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第三年轻的记录了,最年轻的应该是郭跃),男队平均年龄不到22岁,女子19岁,超过半数选手是首次参加世乒赛,再加上原来的世乒赛都从团体赛打起,中国队有团队优势,这回首次分开,先打单项,蔡振华认为比赛经验和应变能力,是对中国队最大的考验。

赛前他还排出的夺冠难度顺序,从易到难是女单、男双,混双,女双,男单。

个人感觉蔡振华对于女单难度估计有点偏低了,虽然王楠李菊亚运会表现出彩,排名前十国乒了六已经走人的了邓亚萍和邬娜这个时候还在榜单之上),的种了四是刨去这两位,其他几位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而且国际乒联那奇葩的积分规则搞得不少选手排名虚高(我第一次看1999世乒赛女单种子名单看的我一脸懵逼),世乒赛上几位女乒大种子(1-8号)选手的灾难级别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个积分规则有多扯淡,我就奇了怪了,蔡振华哪里来的勇气说女单夺冠最容易,梁静茹给他的吗?

而且海外兵团的各路对手也是全数到位,更要命的最让国乒头疼的何智丽这次要正经打世乒赛了。

其实按照总体成绩来说最让国乒头疼的是陈静,不过陈静这个时候忙于准备读书以及台湾那边主持人笔试面试的事儿,实力依旧不在巅峰状态,而且陈静是个聪明人,知道啥叫点到为止,不会让国乒太难堪(1993年世乒赛纯属国乒自己发挥失常,邓亚萍乔红又不是陈静打下去的,半决赛高军那个表现陈静要赢不下来,她就别在台湾混了)。

但何智丽就不一样了,不说之前闹得天翻地覆的汉城奥运会的种种糊涂账,光是广岛亚运会两边就已经是有点撕破脸皮了,而且何智丽去年离了婚(1998年2月,身心疲惫的何智丽和丈夫小山英之离婚。小山英之趁她忙于打球,他与一位17岁的小队员偷情。其实何智丽的老后台孙梅英得知何智丽要远嫁东瀛的时候就有点替她担心,觉得何智丽很有可能处理不好家庭关系),此时全身心都投在了乒乓球上,状态也开始逐渐回暖,排名也开始提升,1998年的几次大赛(何智丽好像没参加亚运会)发挥也不错。

欧洲那边也涌现了不少表现不错的新手,克罗地亚的鲍罗斯,罗马尼亚的斯蒂夫也开始崭露头角。

不过女单虽然艰难,但是胜算怎么算都有六成以上,而男单就是真的没办法了,欧洲三虎,日本双削,韩国的金泽洙吴尚垠,以及老当益壮的盖亭塞弗,逐步进入自己巅峰期的罗斯科夫和施拉格,时不时浑水摸鱼的格林卡和科贝尔……

所以蔡振华觉得女单夺冠难度低也不是不难理解。

(这里建议大家,去看看1999世乒赛男队自己列的的主要对手表,当时有点名气的大家伙认识的基本全糊上了,真是“料敌从宽”)

当年七月三十日,国乒众将抵达埃因霍温,参加这场二十世纪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单项世乒赛。

和以往每次逢九必出经典的世乒赛一样,这次的世乒赛同样是精彩绝伦。

—————————————————————————————————————————

各位亲爱的粉丝们,老规矩,还是先求一个三联。其次这一章字数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一章是过渡章,那几年乒乓球队内也没啥幺蛾子,所以字数不多就这样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四十八)风云巴尔干世乒赛终遭改期 波澜尼德兰教练组排兵布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