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超高采样率意义何在?(中)

2021-10-09 10:45 作者:造音星球  | 我要投稿



上篇文章中,我们总结了高采样率对于抵抗混叠效应的作用,并提到了实际应用中的抗混叠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本篇文章将继续这个内容。


2. 使用采样器制作音色时的高采样率


有了抗混叠滤波器和适当高的采样率,我们总算让我们的录音在人耳可听范围内保持足够干净了。但是这还没够。


 因为不仅在录音的时候会产生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声音。混音阶段也会。 


第一个最简单的,变调。众所周知,变调就是改变歌曲的频率,同时用某种算法确保时间不要变化。后者是各个厂商的秘密武器,各有各的办法,不在讨论范围。 


变调如果在合理范围内还好,如果在条件限制下(甲方爸爸要求你一定用某个版本的伴奏,而且要升高6个半音,且没有预算重新扒谱,等等),硬要变调,就会出现频率问题。 举个例子:


一条正常的伴奏,低频延展到合理范围(50Hz左右),高频因为是MP3,最高拓展到16kHz
升调6半音的伴奏,100Hz以下低频全部腰斩,高频倒是上去了,然而大多数成年人听不到那个频率 
降调6个半音的伴奏,10kHz以上高频彻底消失,肉耳可听的闷


要怎么样才能确保变调之后能尽量保护频率呢?更高的采样率可以容许更多的声音信息,即使是原本不可听的频率,通过降调之后也可以听到。 


当然,在高端的制作中一般不会遇到这种降调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领域却是躲不开的——采样器。 


著名的Native Instruments公司的采样引擎Kontakt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音色厂商开发了高质量的采样音源,做到多数情况下不靠变调的技术来实现采样的音调变化,但是在一些普通的采样器中,是真的一个采样用给所有琴键的所有力度。


人气颇高的Alicias Keys钢琴音色,每个键位都有多级采样
Kontakt原厂音色库中的电钢琴音色,仅采样了11个电钢琴音色,通过采样器的处理形成所有琴键所有力度的映射


甚至也有制作人只用一个采样就做成了一个乐器(说的就是我),在不重要的段落中可以用,但是一旦作为主奏就原形毕露了。 


我用Studio One的Sample One采样了一个嘴巴发出的声音制作成军鼓音色,这个过程只用了一个采样


用方波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高低采样率的音频的频谱,以及经过变调后的特性:


44100Hz采样率下的方波经过降调后不能延续方波的谐波成分,高频只能延展到5kHz
192000Hz采样率下的方波经过降调谐波成分,高频部分依然能覆盖人耳可听部分(20kHz) 


方波只是一个例子,代表着具备丰富谐波的各类采样,实际的音频采样如果有效频率远超过24kHz的话,建议用更高的频率进行采样,从而获得更多的处理空间。 


3. 混音时的过采样

 
在音色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触碰到采样率的边界。 


提一个小问题:什么样的操作会引入原本不存在的频率呢? 


变调、非线性放大、激励器、压缩器都会产生新的频率。它们通常会产生原本频率的整数倍的新的频率,也会由于两个不同频率的波形互相调制而产生互调失真,总之这些新产生的频率称为谐波(Harmonic)。(谐波的产生又是一个大坑要填)


左侧是原始频谱,右侧是iZotope RX8轻微变调后的频谱,可以看到产生了新的频率成分。他们不仅是整数倍,还有其他失真的存在


非线性放大会产生谐波失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吉他的失真放大器。理论上谐波失真是可以延展到无穷高的频率的。当然失真效果器的设计中也有低通滤波器的存在,用于减少高频失真信号,那部分不好听。

 

这是一段电吉他,左边是DI信号,右侧是使用了失真效果器后的频谱 

听听看原始信号的频率是如何被延伸的:


电吉他DI信号和失真效果


正是因为谐波失真可以覆盖到无限高的频段,所以所有饱和、失真类效果器,都有必要配备抗混叠处理,通常就是用过采样的方法。看看iZotope Ozone Exciter的处理吧: 理想情况下,谐波失真应该是往上增加倍频的,如下: 


正弦波产生磁带模式的失真,左侧峰值为原始信号,右侧序列为谐波


当信号不进行过采样,则混叠的信号非常明显: 


本来应该在极高频区域被抹去的谐波,由于欠采样而混叠到低频部分


来听听看混叠会对声音产生什么影响:

1. 原始音频是一段正弦波:

2. 有过采样的失真处理,可以听到清晰的高频部分

3. 没有过采样处理,产生了混叠。混叠导致高频部分减少,低频部分浑浊。


警惕混叠给声音带来的污染!这种音色可能某些时候可以接受,但是多数情况下产生的结果并不理想,它并不像谐波失真那样干净,也不带有音乐性,实际上是会对低频信号产生干扰的。而且一旦频率受到污染,则原始音频无法再次还原。  


另外,压缩器中也存在非线性放大,对一个1000Hz的正弦波使用Purple Audio MC77压缩器进行压缩,可以形成1000Hz整数倍的谐波序列:


经过压缩器后的正弦波产生了原本不存在的高频谐波信号


可见,一些效果器的处理,本身就会产生新的高频信号,这部分信号是效果器特性的源泉。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些谐波的存在才让声音更加好听——但是我打赌你不想听到这些谐波又被混叠到低频区域。


因此很多插件内部会提升采样精度,做2倍甚至4倍的上采样,处理完后再经过一个抗混叠滤波器输出不带混叠的声音。 毕竟这些声音处理原本是在硬件中进行的,硬件走的全是模拟信号,不存在采样、混叠一说,这也是早期很多人认为数字插件存在“数码味”、没有模拟的声音那么好听的原因之一。当然,现今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这些问题已经不像当年那么尖锐,Mix In The Box已经是很常见的混音方式。


本文作者:艾夫

音乐制作人、编曲人、混音师、艾楽音乐工作室主理人、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专业硕士。

*欢迎原创投稿,详情请联系本号后台;
*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完全代表本号立场,仅供参考交流学习;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处理。


超高采样率意义何在?(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