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细胞干预眼部疾病距离临床还有多远?

2023-06-06 14:40 作者:干细胞精研社  | 我要投稿



2020年10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世界视力报告》。这份报告的出炉点穿了当下眼部疾病发作率日趋上升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一份具有广泛调查意义和研究深度的报告确实来的太晚了一些。



报告显示,全球近视人数已经飙涨到26亿,其中仅仅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就多达3.12亿。其中我国的病患人数尤为突出,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超过了六成和九成,触目惊心。


虽然眼睛素有“心灵之窗”的美誉,但我们对视力的索取几乎是贪得无厌的:从晨起睁开眼睛的瞬间,便几乎没有给眼睛以喘息的机会。动辄数小时紧盯电脑屏幕,总是忘记每隔一小时起身极目远眺来松弛一下眼部肌肉,在候车、等电梯时也不忘捧着手机翻阅新闻小说,视力的下降起初都是缓慢的,但真性近视的形成却是不可逆的。


当然,近视反倒是眼部疾病中相对温和的一类,其他诸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和视网膜疾病、角膜病、眼外伤、翼状胬肉、眼部肿瘤、葡萄膜炎、泪囊炎、斜视、玻璃体混浊等,轻则使视力下降,五米以外不辨天日,重则致盲,余生都陷于黑暗的囚网中。



青少年好动,喜欢身体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中年时从事的若干工种则需要面对粉尘、焊渣、锐器或强光,眼外伤发作的几率也不容小觑;随着年龄增长,机能衰退和病变将更加显著与频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狼疮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则成为致盲的主要病因


这些疾病许多都只能仰仗精湛的手术治疗,但拥有优秀的主刀大夫和精密设备的顶端医疗机构却相对稀缺。眼科疾病的诊治向来风险极高,费用也并非寻常家庭能够承担[1-2]。


面对如此棘手的医学挑战,干细胞治疗的相关研究团队从未气馁,不断尝试将干细胞技术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相结合,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多“解题思路”。




干眼症


干眼(dry eye,DE)是眼睛表面组织或泪液发生的病变,以泪膜稳态失衡为特征,在女性和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临床常规给予病患人工泪液治疗,虽然其具备滋润眼睛、缓解干眼的作用,但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而且日常补充人工泪液也相当繁琐。


研究人员考察了多种干细胞,最终确定了来自胚胎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具备可调节免疫、低免疫原性的特性,通过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泌体的作用改善眼部微环境,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在创伤部位的分化迁移。


研究者已经在眶内注射刀豆蛋白a的干眼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实验发现小鼠模型眶周注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以降低眼眶内腺体及眼表面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刺激泪液生成,对角膜上皮有一定修复作用[3-4]。




角膜疾病


针对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LSCD),随着病程进展会发生角膜上皮反复剥脱、角膜上皮结膜化、角膜混浊等症状,最终致使患者失明。


目前的医学研究普遍认为LSCD的始发病因并非角膜缘干细胞受损/缺乏,而是炎症导致的眼表伤害,类似的病理机制在人体全身广泛存在。因而,化学烧伤、灼热、眼部疱创、翼状胬肉或手术都可能引发角膜疾病


医疗团队针对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进行了无缝线BMSCS羊膜移植,实验证实其对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有一定治疗效果,并且术后的炎症反应较小,角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度[5]。


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macular degeneration)的病因至今不明朗,医学研究者推测其与年龄、遗传、环境、光损伤等有关。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干细胞具有完全再生视网膜神经元的潜能,并可在视网膜已经发生损伤的前提下大量扩增和替代受损缺失的细胞,此外,干细胞产生的表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还具备激活神经再生潜能的功效,在抗炎症与提供视神经营养的方面也相当有潜力,这对于改善视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采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是医学研究者选择进行实验突破的重点项目,在国内已有少数资质卓越的医疗机构可以执行其临床应用转化,值得眼病患者密切关注。


结语


围绕干细胞治疗的大量实验项目已经初获成效,不少理论上可行的干细胞移植实验虽然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其能早日转化为成熟的医疗手段,让各种眼疾都得到根治,为不同年龄层次的病患带来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周瑜,胡柯,万文娟,计岩.眼表菌群分布和眼表疾病的地理多样性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07):1170-1174.

[2]黄畅,应沛汐,易果果,符晟,王燕,郭茜,张玉玺,符敏.单细胞RNA测序在眼角膜和视网膜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13):2106-2113.

[3]梁春兰,师齐,刘莲,钟敬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眼免疫性疾病[J].医学研究杂志,2022,51(09):171-174.

[4]张春丽,刘景晨,周文杰,俞永珍,汤翠翠,邹秀兰,邹玉平.干细胞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的保护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10):1593-1602.

[5]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433137


*内容为【干细胞精研社】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干细胞干预眼部疾病距离临床还有多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