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就睡觉》
《关灯就睡觉》
书名:《关灯就睡觉》
作者:(英)格雷格•D•贾克布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数:214页
不知道各位大学生每晚都是几点睡觉的,我首先自我批评,我是一点左右。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还是怎么了,晚上越来越难入睡了,往往都是玩手机玩累了就睡着了,躺到床上不玩手机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而且也根本睡不着,试过把手机放在床下,发现也没什么用,因为虽然手上没有手机,但心里想着手机,也睡不着,很可能因为晚上睡觉前没玩,到了第二天玩的更多了,与手机斗争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就摆烂了!放开玩吧。 人一生要花1/3的时间睡觉,睡觉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之前有记者采访谷爱凌的时候问谷爱凌为什么学习那么好,她说她每天要睡够十个小时,我无法评判她说的这个习惯是否真的对学习有帮助,但是从侧面说明精英家庭是非常注重孩子的睡眠质量的。各种原因促使我打算找一点资料来看看睡眠的内在机制,只有充分了解其中的门道才能更好的掌控它,缓解一下我的睡眠焦虑。比如说要摈弃8小时睡眠的准则,其实我们需要的核心睡眠是5.5h(有效睡眠时间)。
书中第二章——睡眠和失眠的基本事实为我们揭开了睡眠的神秘面纱。
第一:睡眠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昏昏欲睡的放松状态。俗称“打瞌睡”。 第二阶段:浅眠阶段。这一阶段人睡着了,单数非常容易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深睡阶段。深睡时,我们几乎对外界毫无意识,所以很难醒过来。 第五阶段:有梦睡眠。又被称为快眼动睡眠( REM )。 一夜酣睡中,我们渐渐从阶段一过渡到阶段四,然后进入REM 阶段,整个过程大概90 分钟。睡眠良好的人会在一夜中经历四到六次这样的睡眠周期,5 %的时间集中在阶段一,50 %在阶段二,20 %在深度睡眠阶段,25 %在REM 中。不管你上床的时间是在晚上9 点或11 点,还是凌晨1 点,睡眠始终会保持这种循环模式。 所以我觉得可以以1.5h为一个循环来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比如你想睡7.5h,早上7:30起,晚上12:00睡觉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前提是你能在12:00就犯困。
第二:人一天中体温的变化
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日出前开始逐渐上升,一直持续到下午 3 点左右。之后,体温会稍微下降,继而重新上升,在傍晚 6 点钟左右达到一天中的最高点。几小时后,体温会逐渐下降。入睡后,体温下降更为迅速,最后在凌晨 4 点左右降到最低。对健康的年轻人来说,一天中体温的变化幅度大概为 1.5 度。体温低的时候我们更容易睡着,体温高的时候是人体较为活跃的时候,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去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 一般来说一天中体温波动大一些更有利于我们晚上的睡眠,所以每天做一些锻炼有利于体温的波动,有助于晚上睡眠。其次是要多见见阳光,因为我们人体对阳光是非常敏感的,晒太阳会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是在白天,到了傍晚太阳落山,身体会判断黑夜来临,自然而然会感觉到困意。
第三:午睡
如果你有午睡的机会,就小睡一下,特别是在前一晚没睡好后更应该午睡。午睡醒来后,你的思维会更敏捷,精力更充沛。可是,你要确保你的午睡时间不超过 45 分钟,而且不要在下午 4 点后午睡。否则,你可能会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会有一段时间感到眩晕无力,而且会减少晚上睡觉的欲望。
第四:睡觉时间随年龄的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睡眠量也会发生变化。人在婴儿时期,每天的睡眠为 16 ~ 18 小时, 10 岁时的睡眠大概为 10 小时,到了青少年时期,睡眠时间仅为 8 小时左右。中年时期,我们每晚大概睡 7 个小时,到了 70 岁,睡眠时间减少到 6.5 个小时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午休补充 1 小时的睡眠。 所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睡得少了是正常的不要过于焦虑。
书的第二部分:
关于改变与睡眠相关的思想和行为,这一部分我认为是对还未存在失眠问题,但有睡眠焦虑的同学有所帮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要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书。 首先是三步曲: 第一步:卧室仅用于睡觉等相关活动。不要在卧室里看电视、工作、学习或打电话。如果在床上读书或看电视可以帮助你入睡,那务必将时间限定在 20 ~ 30 分钟以内,不要妄想读书或看电视的时间久一些会引起睡意。 第二步:既然你的目标是将床与睡眠拴在一块,就要保证你上床睡觉时,正好感觉昏昏欲睡。否则,你更有可能会睡不着,只能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强迫自己入睡。因为你一般起得较早或睡得较晚,减少了床上时间,睡前自然会觉得睡意浓浓。此外,你要学会识别睡意袭来时身体内部发出的暗示,如眼睑下垂、点头打瞌睡、打哈欠或一行字读了好几遍都不明白,而不是靠外部暗示,如时钟、你爱人上床的时间或晚间新闻的结束。你的目标是将床与睡意联系在一起。 第三步:如果你二三十分钟内还没睡着,或半夜醒来后,没办法在二三十分钟内睡着,不要躺在床上瞎折腾(关注时间只会让你更担心睡不着,所以粗略估计一下就可以),最好去另一间房睡,或在床上做一些安静、放松的事,如看电视、读书、看杂志、浏览产品目录,等等,直到觉得困了再去睡。有需要的话,就反复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真正睡着。 另外对于喜欢睡前听音乐的朋友而言,务必要定好时间,让音乐在 45 分钟后自动关闭,否则你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因为跟其他声音一样,音乐也会抑制深度睡眠。 对于喜欢睡前喝酒的朋友而言,要知道即使酒精会让入睡变得更容易,但会抑制深度睡眠,让人睡得更浅、更不安稳。酒精也会抑制有梦睡眠,引起“反弹”,让人在后半夜因连连的噩梦频频惊醒。所以最好不要借酒助眠。 如果你想入睡更容易,就在睡前一两个小时吃点高碳水化合物的点心,避免吃高蛋白质食物。如果你想减少夜间醒来的频率,吃了含碳水化合物的点心后就立马睡觉,这会增加夜间血清素的含量,帮助你睡得更安稳。即使睡前吃的点心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也可以确保你半夜不会饿醒。 消化系统在晚上的消化速度会放缓,吃了夜宵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要尽量避免睡前吃大餐。此外,晚上 8 点后,也要少喝水,减少起夜的可能性。 “睡前一杯热牛奶改善睡眠”的说法又是否可信呢?虽然这种说法还没有在科学上得到验证,但牛奶中的钙可能会有轻度的助眠功效。此外,喝热牛奶也有可能会引起安慰剂效应,帮助人入睡。 最后一部分是讲如何缓解压力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总结: 1.减少床上时间(不要早早上床,在床上玩游戏或工作,等有了困意再上床,提高睡眠效率,减少床与清醒之间的联系)早早上床不仅不能增加睡眠时间,反而会让失眠进一步恶化。原因很简单,你越早上床,在床上躺的时间越久,睡前清醒的时间就会越长,而这会削弱睡眠系统,加剧失眠。长此以往,床上时间过多会降低睡眠效率,床发出的清醒暗示也会更加强烈。 2.固定起床时间(睡眠计划法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无论你前一晚睡得多糟糕,每天都要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 3.千万不要强制自己入睡 4.锻炼和日照可以改善睡眠 5.睡前 3 ~ 6 个小时活动筋骨最有助于睡眠,而睡前 3 个小时内运动则会让你更难以入睡,因为运动后,你的体温可能会居高不下。 6.不要在下午或者晚上喝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