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病态自恋的两个重要因素。
很多人都想了解,病态的自恋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有些人的自恋很健康,有些人的自恋却发展成了病态的呢?实际上,自恋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在众多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强的是以下两点: ·自恋创伤(narcissistic wound) 自恋创伤,就是自恋患者在成长过程中负性的生活经历,即感觉真实的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或被认为不好。这种情况通常在童年期出现,并且以特定的方式影响自恋患者。从那时起,他们就戴上了人格面具,与真实的自我相违背,以换取他人的接受、尊重、认可,从而避免痛苦、侮辱与伤害。这种补偿机制,可以帮助自恋患者抑制内在的羞耻感,以及对自我的厌恶感。 不少80年代的朋友,都看过偶像剧《放羊的星星》,尤其是对里面的女2号“欧雅若”印象深刻。她出场时的角色是知名企业的珠宝设计总监,漂亮优雅有才华,在事业上也很努力。同时,她还有两个令人羡慕的身份,其一是南极科学家的女儿,其二是企业继承人兼总经理的未婚妻。一切都完美至极,简直像是没有后妈的白雪公主。 追剧的过程中,吃瓜群众大都会吐槽欧雅若,这个女人太虚伪、太会耍心机了,做了很多令人不齿的事。可越往后看,越对她“恨不起来”了,因为在她的傲慢自大、优秀出众乃至不择手段的背后,藏着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事实:她不是白雪公主,甚至连灰姑娘都不如,她是一个杀人犯的女儿! 在成长的过程中,欧雅若长期遭受父亲的家暴,并目睹父亲的各种恶劣行迹。父亲被捕后,她成了无人照看的“孤儿”,但这对她而言已经很好了。由于从小家境极差,导致她十分要强,甚至有些不择手段。就这样,她慢慢地往上爬,试图摆脱过去的一切,并给自己精心打造了一个“南极科学家女儿”的人设。 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个掩饰多年的秘密逐渐被揭开,一切都在不断脱轨。到最后,欧雅若所有的算计、隐忍和希望,通通化为泡影。我们不能像推理小说一样,去推理青春偶像剧的情节,但“欧雅若”这个形象,却是十分真实的。借由她,我们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恋患者为了让自己更容易被他人接受,拼命地饰演着自命不凡的角色,可事实的真相是,他们一直在跟内心的不足感作斗争,这种自恋倾向也在破坏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 ·自恋放纵(narcissistic indulgence) 自恋放纵,通常是家庭、社会、教育或职业等因素影响了自恋者的认知,让他们觉得自己比他人更特殊、更优越。这种认知让自恋患者觉得,他们有权利获得特殊优待,不应该受规则的束缚,也应当被周围人迎合着、追捧着,这是他们的“自然权利”。我们在开篇的案例呈现中看到的琳琳,就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放纵的自恋患者虽然在外表上看起来很傲慢、很自负,但这种病态的本质是,他们的自尊是完全建立在外物的装饰上,其内在是一个难以填补的黑洞,被强烈的不安全感与自我怀疑笼罩。当别人无法快速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就会让他们勃然大怒。如果丢失了在人前的那份“优越”的光环,自恋患者立刻就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无名之辈。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导致的病态自恋,都有一个类似之处:自恋者早年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没有在重要关系中感受到自己“是否可爱”“是否被接纳”“是否安全”。正因为此,自恋者难以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自己,把本应该流向外界的爱和欣赏留给了自己,通过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和肯定来给自己一些安慰。当然,这些都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不健康的自恋给患者带来的最大灾难是,当有一天这种自我肯定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否定时,即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自恋与控制欲时,他们内心那个脆弱的自我将被摧毁,自我世界彻底崩塌,随之而来的恐惧和焦虑会让他们手足无措,像孩子一样哭闹、歇斯底里,甚至绝望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