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正的虎口脱险——从日本鬼子手里死里逃生

2020-12-05 09:43 作者:高焕之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爷爷的二哥,他从东宁炮台只身逃生,保全性命。过程惊险,连抗日神剧都编不出这样的内容。

       话说我的太爷高德字润身,生有三子一女,前两个儿子是在辽宁老家生的。之后,我太爷在巴彦县做买卖,期间一直没有回过老家。我的爷爷和姑奶是在多年之后,太奶找到巴彦县之后,一家团聚之后又生的。所以我爷爷和两个哥哥的年龄差出了整整一代人。今天讲的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爷爷还在国小上学呢。

       太爷的几个孩子中,公认的最聪明最有灵气的,不是后来在巴彦教育界颇有名望的大爷爷,也不是解放后在哈尔滨当过区委书记的爷爷,而是一辈子不着调的二爷爷!也是本文的主人公。老人们回忆说二爷爷这个人脑子极灵,很多东西都是一学就会。各种手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到什么程度呢?一个人就能操办一场红白喜事,从吹鼓手到大厨子,只要给他帮几个打下手的,他就可以搞定流水席。但就这么个人物,却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结婚分家之后,我太爷照例给了他财产和房子。然而他没多久就扔下老婆自己出去浪了,从来也不管家。几经辗转,来到了哈尔滨打工。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那场劫难。

       彼时,小鬼子要在东宁修筑炮台来防御俄罗斯。这个重要的军事设施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为了保密,鬼子就没想要干活的中国人最后活着离开。发几张图大家感受一下炮台遗址。

       小鬼子在哈尔滨招收苦力,用的是别的名目。只说是要在牡丹江那边盖一个大工程,时间要好几年,而且给的价格相当之高。为了尽快找到人手,直接给现大洋,而且是一次性给清。年代太久了,具体给多少钱老人们记不太清了,有的说是几十块,有的说是百多块甚至更多。比鬼子更可恨的是汉奸们,当时日本人让本地的华人工头拿着明晃晃的银元去招工,这样容易招人。这本是买命的钱,日本人都肯付出高价,但是汉奸们却歹毒的连这笔钱都克扣。他们骗工人说,先给几块大洋的定钱,在干满几年之后,回来再给全款。可怜的工人们哪里知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再也回不来了。小鬼子要别人卖命,至少肯付出代价,而黑心的同胞往往比敌人更该杀。在当时,几块大洋就是一个小伙计一年的薪水了,这个价格不可谓不高,所以不知真相的穷苦百姓争相报名。我二爷爷也是觉得有利可图,跟着报名了。不过这是一个非常鸡贼的人物,他可不会去出苦大力,而是当了伙夫。没想到这个决定使得他后来有了逃出生天的机会。

       到了东宁之后,经过了最开始的忙碌之后。他感觉到事情有点不对头。日本人对这里看守的极严,对中国人更像是对待一群随时要逃跑的犯人。而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极大,简直是冲着榨干体力去的,根本不在乎人命,不断有人累死在工地上。惯听评书掌故的二爷爷心里打了个冷颤,没来由的,他想起了传说中给皇帝老儿修皇陵的故事。为了保密,干完活之后把工人全部杀掉。看着在山体中一天天变的有规模起来的要塞,和不断死去的工友,他的心揪了起来。小鬼子怕不是要卸磨杀驴杀人灭口吧。

       同样的疑惑不止他一个人有,中国人里从来不缺聪明人。于是人群中开始传出各种小道消息,也开始不断有人尝试逃跑。但是防备森严的基地,和空旷荒凉的群山,是最大的敌人。更不用说,小鬼子早有防备。手无寸铁,也没有任何计划的盲目逃跑,根本没有机会,不断有人被抓回来。但是日本人并不惩罚这些劳工,只是抓回来继续干活。一付有持无恐的样子。这样一来,二爷爷就更加惶恐了。以小鬼子的揍性,居然没有怎么惩罚逃跑者,这说明在他们眼里,这些人形同死人,早晚要完蛋。不行,得跑!我说过,伙夫这个职业最终让他有了逃命的机会。比起别人,他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偷偷的搞点口粮。这极为重要,几百里荒无人烟的大山,不是一天能跑出来的。没有吃的,逃亡之路只有死路一条。

        利用身份之便,他开始偷偷截流棒子面,摊成煎饼,藏起来。为什么是煎饼呢?因为煎饼做得了之后,可以折叠起来,不占地方,容易隐藏。而且非常的轻便,不增加多少负重,并且不会变质。就这样他一边攒着煎饼,一边观察路线,终于开始出逃了。很快他就被抓了回来,和其他同胞一样,想逃出去,太难了。但是我们家人特有的韧性开始发挥作用了。他老实了一阵之后,再次开始尝试。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他一边总结经验,一边筛选可能性最高的路线。终于在尝试了七八次之后,他成功的从小鬼子的封锁线中冲出来了。这是很难的,因为鬼子手里有狼狗,追踪气味就是一大难关。他没说过具体的细节,我至今不知道是他找到了什么手段对付军犬的嗅探,还是老天爷和祖宗庇佑,才让他逃离了死亡。在逃命的路上,他平时多闻强记发挥了作用,他准确的定位了偏西方向的牡丹江,并向着那里执着的前进。为什么是牡丹江,而不是哈尔滨或者巴彦呢?因为太远了,从东宁到哈尔滨直线距离怕是也有上千里地。

       在脱离了一定距离之后,他开始白天睡觉晚上赶路,以躲避追捕。虽然有效的避开了鬼子,但也大大的加深了难度。夜间的大山里,更难找方向,还要躲避野兽(当时的黑龙江号称有山必有虎,野兽是很多的),行进速度也更慢。天知道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总之,等他到了牡丹江时,早就衣不遮体,形同乞丐了。煎饼早就吃完了,靠着坚持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向当地好心人讨饭,他才得以生存。然而到了牡丹江之后,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怎么回家呢?走回去是不可能的,其他也没有好办法。这几百里地大山环绕,要怎么回去呢?

       天生胆子大的他跑去了火车站,天天守在那。终于不久后让他遇到了一个机会。这天,一个日本妇女带着大包小裹和孩子,来到车站等车。看这位女人穿着不像一般日本人那么简朴,气质也不太像普通人。他眼珠一转,估计这是个官太太,也可能丈夫不是大官,但一定是个有点身份的。此人行色匆匆,身边又没带仆人,很不便利。于是他立刻点头哈腰的凑上去,帮着人家拿行李。当时日本人推行奴化教育,在东北的学堂里是以日语授课的,我爷爷他们几兄弟都会说日语(搞笑的是,就因为这个在文革中我爷爷被打倒,除了三家村,走资派的身份,还有一个日本间谍的罪名)。几句搭讪,知道了这位的老公被调去哈尔滨任职,当太太的是后赶去哈尔滨。

       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于是他更加热情,忙前忙后,俨然一副贴身仆人的模样。就这样,他跟着混上了开往哈尔滨的列车。而铁路的日本员工也就把他当作日本的佣人,放行了。直到在哈尔滨下了车,在站台分手时,那位日本太太还在客气的感谢他一路的帮忙。却不知被他利用,完成了大逃亡的重要一环。

       回到哈尔滨之后,他稍做休整,就扑奔了香坊,找到了当时招工的工头。尾随到了一个巷子里,他一刀逼住了那人,把前因后果问了个通透。那黑心工头哪能想到还会有人活着跑回来,早吓尿了。磕头作揖,并领着他到家,给了他几倍的工钱,求他饶过一命。这时候其实是麻秆打狼两头怕。工头怕二爷爷把事情抖落出去,那么受害人的家属能活剐了他。二爷爷也怕工头向日本人告密。于是拿了钱匆匆的消失在夜色之中。后来八一五光复,赶走了小鬼子,他还打听过工头的下落。听人说,这个主儿经过他一吓唬,也不敢在哈尔滨立足。据说连夜收拾细软,跑回了山东老家。经过这件事,老人们说,黑心的同胞比小鬼子更可恨。也不知道这个人后来有没有被发现黑历史,揪出来清算。

       二爷爷带着钱赶回了巴彦县,到家一看房子都倒架了,老婆孩子不知去向。他因为常年不着家,也不给家里寄钱。二奶奶一个家庭妇女无有生计,于是就投奔我太爷太奶了。虽然早就给他分家了,但老人也知道儿子不成器,家里不差双筷子,就收留了儿媳妇。他想去想来,找不到人也奔我太爷家找来。据我爷爷说,当时自己没上学,正坐在家门口台阶上玩,看到一个乞丐直愣愣的走来。第一个反应就是转身进屋给拿点干粮,再一看这乞丐怎么这么眼熟,仔细一看,这不是我二哥吗?就这样,这段死里逃生的传奇告一段落了。

       照理说,大难不死,他又得了一笔横财。搁在一般人身上,就该老老实实过日子了。但是这位爷天性难改,没多久觉得风头过了,又出去浪了。钱也很快被他挥霍一空。在那个年代自行车是一种奢侈品,回到哈尔滨的他从卖命钱里拿出一部分,买了个自行车,得瑟了很久。刚建国那会,政府曾经有过一次疏散城市人口。把人从城市转到农村,按人头给补贴。为了这笔在当时不菲的价钱,他和当年一样离开了哈尔滨。所不同是,这次没有性命之忧,而他也不是光身一个人,还带着二奶奶和我二大爷。

真正的虎口脱险——从日本鬼子手里死里逃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