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题

2023-08-21 09:04 作者:云井彰  | 我要投稿

一个很常见的大学笑话是这样的,家长要求孩子为家里的某个亲戚制药,为某个亲戚逃脱法律的制裁,为某个亲戚修理电脑。因为自己的孩子便是在大学学习药学、法学、计算机的。 但是显然孩子不能回应家长的诉求。换句话说,孩子自身专业给予他自己的力量与父母对孩子的专业方面的期待相去甚远。因此,作为观看者的我们,一眼就看出了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一个笑话因而形成。 我们可以尝试分析孩子与父母双方的问题,而这正是笑话的原因。 父母对孩子的专业显然是无知的,因此才会形成这样的观点。父母与孩子的差异首先应该是不同代人的生产方式的差异。 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便是实践的过程,而理论是服务于实践的,实践本身是先于理论的,唯有实践失败,人们才会反思理论改良实践。以我为例,我的上一代很多都是种地,因为种地,能够收获,卖钱。还能够留一部分用来自己吃,也可以送人用来串亲戚,交朋友。这种情况下一个农民说要学开收割机,那么他便很可能就是用于自家的田地,说要学除草,那么也便是用于自家田地割草。 但是对于这种父母,最经受锻炼的便是与人们交往,合作的能力。而他们也最知道金钱与权力的重要。因此寄希望于孩子的未来 希望孩子锦衣还乡。 但是孩子学习的专业往往不是一门技术,不是立刻就能应用与实践的理论。比如药学的大学人并不能独立制药,工科的人仅仅学了工程专业的一个小类别,而很难独立完成工程任务。 简单来说,过去是木匠收学徒,徒弟学完便可以打个招牌谋生,而现在这是专业的无限细分,效率的无限提高,个人唯有成为集体的一部分,成为公司的一部分才能够谋生。而这与工厂流水线将生产环节细分然后交给工人重复劳动本质并无差别。 任何专业都脱离不了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联系,想要自己单独做一个小专业,是不可能也没有实际意义的。 你要学习制药,就要自己去采购材料,自己去购买化学仪器,自己去做提纯。你要研究控制,便应该自己将一个小工程的流程走一遍。这比纸上谈兵要好很多。 当一个人懂得利用他人,利用社会的帮助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的时候,便会真正理解了自己专业的内涵,也实现了实践与所学的结合。在这种意义上,科学与艺术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工程师,如果能够将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依次落实好,那么这与绘完一张满意的油画感受相同。

无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