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和二阶差异,从天使轮到真C轮的创新人才能力~
艾玛终于在今天开启青二的正课了。。。主要是青一是做事,现在自己感觉做事问题不大,想升维一下,先刷青二,晨练等正课都刷完了再过吧。。。

第一节课,如何做好年度规划,先讲一阶和二阶的差别
一阶侧重点是见自己,培养目标是可持续进阶的完整能力结构,培养节奏是按能力结构发育次序安排课程,内容是大课+晨练,主线是成长原理
二阶侧重点是见天地见众生,培养目标是可驾驭从0到N各企业阶段的全栈创新人才,培养节奏是按企业发展所需的业务创新安排课程,内容是晨练+复盘课,主线是业务引擎
首先计划回去看一下复盘课,感觉作业复盘的话是百倍才有的,不过可能课程设计是先做晨练思考,然后再上课来刷新认知,这样其实相当于做课前思考了,课前思考能够扩大认知边界
二阶和一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内容,把一阶的能力放到企业经营阶段里面,企业现在需要什么能力,就要立马发育出来,一般企业5年内迈出的轮次阶段压缩到一年里,以前是先讲解发育能力后再去晨练,现在可以先杀进去感受业务发展的残酷性,然后再去复盘

全栈创新人才,企业发展有各个阶段,要求的人才也是不同类型的
启动期是0-1型创新者的生存空间,成长期是1-10型创新者的生存空间,厮杀期是市场份额争夺10-N型创新者的生存空间,成熟期是舒适区,从N-N型非创新者大量涌入,衰退期是煎熬期,大多企业无力回天,变革期又是新的启动期,需要从0-1型人才的

二阶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任何阶段都混的开的人才,起明称为从0-N全栈型创新人才
目标分类后匹配不同的组织和人才结构
0-1需要的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类的人才,完全不知道目标什么时候能达成,能不能达成——想到了华为在做的事情,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什么路径才行,只有不停的尝试路径,不成换一条,然后在有进展的路上尝试迭代,反复调节认知,刷新可能七八百次才能跑通的
从0-1是验证要做的事情怎么做成,验证这个市场是否存在,大部分的创业失败是发现市场是伪需求
到了成长期,商业模式已经成立了,到1-10是要做业务引擎,怎么增长,从几十万营收到亿,这时候需要的是能让企业增长的人才,每年50%的增速、七八年的快速增长,0-1型的人跟这不同,因为他们是验证者,验证事情成立or不成立,要配备资源增长是不同的
接下来10-N是市场洗牌期,竞争激烈,不再是能为用户提供足够好的产品和服务,用户就会选择,比如现在的手机竞争,依然有市场在增长,有在萎缩的,要搞的是竞争优势,为什么客户不选择别人,人才要求是要在关键业务环节,具备能pass竞争对手的能力

竞争期结束后,大量的企业消失,少数的企业获胜,于是有5~15年的舒适区,这时候就是“要去大公司”的人进来了,类似古代争夺了天下,将军卸甲,文人入场,写ppt的做表的,写报告的上去了,而不是真正懂得做业务的,前三个阶段创新型人员居多,到此时,海量非创新人才下场了,企业开始官僚
N年过后,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大部分都挂了,少数公司走变革重新创新,但是这时候比初创还难,因为公司的势在那里、充斥着N-N的非创新者,0-1的创新者很难进去,这时候归隐山林老将临危受命——初始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N-N的不稀缺
我们的培养节奏不再是段位表能力结构图了,而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业务创新地图,到中流砥柱会有管理地图,百万高管是企业经营发展地图

业务创新大致分为,目标、策略、路径、突破口、计划/执行、度量/复盘
一横五纵是目标、策略、执行、业务、团队,其实业务=路径+突破口+度量/复盘?业务是业务引擎,业务优化拆解感觉也就是上面这个等式内容了

轮次,在种子轮到真天使轮,从0-0.1,验证需求成立,在指导下创新
菜鸟上岗,在目标上是被分配目标,没有策略,路径上是被领导分配到某个业务环节,做不到发现环节的问题、寻找到突破口、把不行变成行、或者把量做大这些,被领导指导解决环节问题,被指明业务方向,执行业务计划,最后领导会带着大家复盘,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候才会清晰做的是什么,发现自己太多的事情忽略了没有看到
这是个人在此阶段和业务创新的关系

轮次从真天使轮到真A轮,从0.1-1,可复制的业务引擎,有独立创新能力
当我们慢慢的脱颖而出,比如考评经常都是A,会参与到迭代目标的设定上,策略还是他自己定,业务环节可以自己负责了——驾驭业务环节,可以做单环节的突破,比如从10%到12%,在业务节奏上,也不是过去的布置个时间必须搞定,在定业务计划的时候,领导会征求意见了,让评估需要多久,比如三周够不够,可以探讨时间,在团队复盘的时候,自己的环节可以去做的比较好做个复盘样板了,让各环节参考打板先复盘,领导再带整个团队做复盘,这是某个岗位独当一面的过程

从真A轮到真B轮,从1-10,跑出规模,晋升为主管
于是可以拆解迭代目标,而不仅是参与,从高层下来的目标到中层,在自己手上排兵布阵,有哪些人,去拆分大家的工作量分配,用好人,参与策略的设定,驾驭业务段——比之前的业务环节往前往后延展了,然后要带领团队找业务段的突破口,提升度量值,拆解业务段的计划,对业务段做复盘

从真B轮到真C轮,从10-N,市场份额领先,晋升为总监
有资格带大家设定下一轮的迭代目标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方向,达成的策略是什么,做/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为什么
驾驭整个业务引擎的优化,去思考根本问题: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的阶段当中,跟竞争对手的竞争当中,现在的引擎还有优势吗?是不是引擎本身的架构要做调整,如果架构要做调整,整个的业务/业务流是不是都发生变化,那是不是管理的大的部门或几个部门的组织架构也要变化
整体调整,就要去设定业务节奏了,要先调业务引擎的哪个部分,才能业务继续进行,组织还是要能继续支撑业务,要合理的调节奏,然后带整个业务团队分层级的度量业务引擎,进行复盘

这是一个全栈型的业务人才进阶的全过程,为了让大家能理解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以没有设定一个大公司的基层上升,这不全栈,因为企业发展阶段背景场景不支持,所以安排了各个轮次的场景

按照上面的轮次场景,就把一家企业在各个轮次会遇到的场景都覆盖了,C轮之后基本就IPO了
首先,目标,策略,路径,突破口,计划/执行,度量/复盘,这个对应认知-复盘的成长原理,决策=策略+路径+突破口+计划,就我个人做销售,不断的在抽取销售逻辑,策略就是打法的主线,而路径是顺序checklist,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遇到什么情况如何应对,突破口这是针对度量的目前数据思考优化,计划就包含是具体的时间点项了,还加上具体情形具体应对的变化,认知理解对应目标,执行就是行动,也很顺畅
所以业务创新也就是在更大的时间格局下应用成长原理
在上面自己对应一横五纵,其实也就是帮助理解,到最后还要忘招而执一呢,先理解能指导实践就行

而在业务创新的二段和四段点,对应到段位表的二段四段能力结构,也都是一致的
能力结构在二段的时候,见自己、天地,主动性好奇心,短期目标感,认知级,计划、节奏,独立交付业务,业务创新地图在天使轮到真A轮时,目标分下来,策略没有,被分配业务环节,指导环节突破口方向,做计划和执行
能力结构在四段的时候,见自己、天地,责任感连续性,中期目标感,理解级,策略管理,业务小引擎、小引擎节奏感,业务创新地图在真A轮到真B轮时,参与目标迭代,是业务段的管理能力
不完全一样,毕竟能力结构是大公司里的结构,而业务创新是0-10的结构

这一篇差不多就到这样~
over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