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沙奇人唐国明:一个在世界各地旅游的北京大哥眼中,那租居8平米小屋追梦的半途主义

2023-11-27 18:52 作者:唐国明  | 我要投稿

长沙奇人唐国明:一个在世界各地旅游的北京大哥眼中,那租居8平米小屋追梦的半途主义青年 ———————————————————————————————— 喜欢我唐国明书的朋友,可直接加我微信:13467607858 ————————————————————————————————

(提醒:在本篇正文后,可以了解我出版的书与我的思想,及我开创的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的唐国明在《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与《零乡》书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集开创,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 原标题:田野笔记||……你们拍不死一个16年蜗居8平米小屋,一天只吃1顿饭的文学青年的梦想

———————————————————————————————— 作者:一陆疯景 写于:2017-08-11 前言:这篇文章,是我在2017年7月底拜访这位长沙“奇人”唐国明并进行了直播之后的补记,如果看完此文后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他的故事。 7月底,陪着我们家格格到长沙讲课,格格讲课的两天时间,我就再次成了闲散之人,因为已经来过长沙几次了,就在想这次来要看些什么呢?除了看风景,还是看看人吧。 于是在百度上开始搜索“长沙奇人”。 搜到的结果第一条就是他。 点进去,知道此人名叫唐国明,于是再搜 看到的是这样的标题:

关键词:红楼梦、哥德巴赫猜想、鹅毛体诗人、隐居......每一个都这么戳动我这个曾经的理科文学青年的软肋。 二话不说,喜欢猎奇的老卡决定,一定要找到并拜访这位奇人! 于是,一边在朋友圈中询问是否有人认识这位奇人可以引荐,一边继续在网上搜索,希望能联系到他。 随着在网上搜索的深入,关键词的列表越来越长:8平米小屋、一天一顿饭、梦想秀、被拍砖、单身、疯子........ 拜访这位奇人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不再仅仅是好奇,更增加了些钦佩和惺惺相惜,因为他的梦想和他的甘于寂寞的执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篇他自己的博客文章中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有手机和QQ,当时觉得直接打手机恐怕不太礼貌,于是添加了对方的QQ,没有过太久,申请被通过了,先发了些我个人的介绍,让对方了解我。然后提出了想在第二天拜访的要求,没想到他很快的答应了。并且同意,我把对他的拜访,在花椒上同步进行直播。 约好第二天上午的时间,他说:“我这里不好找,先给你发个地址,到这里给我电话,我去接你,我不是总在网上。” 他给我的地址距离我住的地方大约有8公里,长沙的上午已经是很热了,骄阳似火,但我没有打车,而是选择了骑共享单车,一是8公里的确不算太远,30-40分钟的车程,另外,我希望以这种方式向这个有梦想的人致敬。 到了他给我的地址,这里是岳麓山的向阳坡,位于湖南师范学院里,他依约过来接我。 远远地,第一眼见到的唐国明,头戴棒球帽,圆领衫、牛仔裤。 寒暄之后,他热情地接过我的自行车,带我走进这样一条小巷。 上去这个坡,前面有一座刚刚装修过的小院,就是唐国明居住的地方。

当时看直播的一位朋友就说,在长沙有一处平房,是很难得的事情。 但我知道,他并不是房子的主人。 而进来院门左边的这个小门洞里面才是他租住的一方小天地。 虽然来之前做功课,已经知道他一直在这个只有8平米的“蜗居”里生活了15年,但当他打开门,我第一眼看到这间房子的时候,心里还是一紧。 大家先和我一起看看这间斗室吧。 一进门看到的就是这张占到几乎房间1/3面积的高架床,下面是他睡觉的地方,薄薄的一层褥子,被子套着简朴的被罩,纵向叠在床的内侧。 高架床上层空空的,只有一个白色的小箱子,看起来是放着一些衣物。

床旁边有一个简单的双开门的大衣柜,本以为里面会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于是,先特意问了一句是否可以打开看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同意了。 柜子里面分两层,上层有一些书和杂物,下层挂着几件圆领衫和仔裤,仅此而已。东西之少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难道,十五年,他一直就是这样的简单生活?

剩下两面仅有的靠墙的地方,是两张小书桌,摆成L型。一边略有杂乱的摆着一些书、文具、笔墨纸砚(有一些杂物是我进来后为了给我腾出一张坐着的凳子而临时挪到桌上的)。

另一边的桌上有几页稿纸,靠墙是一面镜子,旁边是吃饭用的一个带盖子的搪瓷缸和一只碗。 桌上靠门口的地方有一个电水壶和保温壶,正中是一个积满茶渍的陶瓷杯子。

我坐在他给我腾出来的一张小圆凳上,几乎就是和他在“促膝谈心”了。 和唐国明之间似乎没有多少的陌生感,几句寒暄之后,我就开始了对他的访问。 很怕文章太长,先把访问的内容分项列出来,大家找感兴趣的看吧。 1、关于他的经历 2、唐国明与红楼梦 3、作家与哥德巴赫猜想 4、午餐与食色 5、关于鹅毛诗和鹅毛诗人 1、唐国明的经历 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否则不会一说话露出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典的笑容 当然更是因为,说起他的经历时他的直接和豁达。 他很自然地谈起自己出生在邵阳的农村,并一直在那里长大。能做一个有用的人,是父母对他最大的愿望。“有用”的人,在农村就意味着,一定要出来读大学。 而他自己,自从14岁那年,同学的姐姐送给他一本《红楼梦》,他就开始立志将来要做一名“作家”。 高中毕业后他没能考上大学,只能像其他农村的孩子一样,开始到大城市打工。用他的话就这样“放荡”了几年,仍旧觉得无法放下自己的梦想。于是通过自考,考取了湖南师范学院文学院。他觉得距离自己的“作家”梦越来越近了。 用他的话说,要成为一个作家,必须要广泛涉猎,成为各个方面的专家。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在校园里汲取养料。几年里,他在学校听了不下1000场的的讲座,并开始尝试着自己的创作生涯。 毕业后,他像大家一样找了一份工作,一份在编辑部的工作,但一周后他便辞了职。理由很简单:每天下班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是睡觉,拿起书就已经开始犯困了,这样,怎么能当作家呢! 自此,他就开始了现在这样的生活。那一年是2002年,他29岁。 交谈中,我发现,他并不像我一开始所想象的以及他所说的那样,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特别的向我说明,父母在老家有百亩的山林,每年的产出可以自给自足,并已经有了足够的养老积蓄;妹妹在县城,也有着不错的生活,所以,他不是一个只追求自己梦想,不顾父母、家人的“不孝”的孩子。 直播中很多人都看到了他的生活状况,有朋友提出,不要再过这种苦日子了,让我带他去“风月场所“体验一下不同的人生。他听到后,脸上再次露出他经典的腼腆的笑容,说他也曾被朋友带到那样的地方,当一排漂亮女孩儿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对那些写满风情的脸产生不了一丝的兴趣。 那这十五年,他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他一直租住在这样一个8平米的小屋中,每天早餐,就是一小袋放在桌角的黑芝麻糊。之后,每天就吃一顿饭(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了他日常的主餐,不过是一个8元钱的菜,米饭可以免费)。偶尔和朋友出去,一起吃饭,朋友都不会让他掏钱。院子里住着的女生(关于院子里的女生,等会还会讲到)出去逛街,有的时候也会邀上他一起,而这些女孩儿自然也不会让这个”作家“来掏腰包。长沙很热,但他屋里没有空调,只有一台极其普通的电扇。说到这里,他再次露出他的笑容,说,即使有空调他也舍不得开,因为要费电(我和他交谈的这几个小时,他一直让电扇开着,但我不知道他平时是否舍得这样)。衣服和用品,我们都看到了,所有的”资产“,可能都比不上我们日常去一趟超市的支出。 说到收入,我能感觉到他的骄傲,他说,从14岁开始,就没有再用过家里的钱来支撑生活。在家里,会帮着做些农活,高中毕业后也曾去外地打工。之后,他说,他不是没有工作,而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工作,自己毕竟是一个”作家“,可以写些文字发表,虽然挣不到什么钱,但也够他日常的开销。当然,也免不了曾经在最紧张的时候,向朋友开口借过少量的钱渡过难关。 说到这里,他鄙视地说,他也遇到过有的无业的”所谓”作家,从朋友那里借到钱,第一时间做的事情就是嫖宿。 他一直没有结婚,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感情生活,容我先卖个关子,因为他讲给我的故事和他成为“鹅毛诗人”有关,我们留在后面再讲。 下面进入到第二个话题吧 2、唐国明与红楼梦 前面已经提到,唐国明的“作家梦”就是源于14岁时候看到的一本《红楼梦》。后来读书、工作,甚至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支撑他的还只是“要当一名作家”,而非一定要在红学领域做出他所说的“复原曹雪芹《红楼梦》的无法超越的成就”。 他自己开始研究《红楼梦》则是源于他的一本(目前仍在创作中)长篇小说《零乡》,从他的介绍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一本有着极强自传风格的小说,小说的题目就充满了对梦想无从落脚于现代生活的迷茫和无奈。小说中,主人公是喜欢红楼梦的,因此,为了写好这个主人公的故事,唐国明开始深入研究《红楼梦》,并使用了考古研究的方式,用自己的方法和才气,试图找回(他也认为自己已经找回)最接近曹雪芹著作的原貌。 相信,他并不是用笔在写这本小说(《零乡》),而是用自己去书写小说主人公的故事和生活。 就这样,十年左右的时间,他完成了自己的书稿《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他非常不喜欢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用“续写红楼梦”作为标题来描述他的作品和成就,他强调,他并不是要重新续写《红楼梦》,因为他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无法超越的巅峰,而他能做到的,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努力复原曹雪芹《红楼梦》的本来面目。 对此,他骄傲地说,他相信自己做到了,他相信在复原曹雪芹《红楼梦》的领域,超越了过去的所有人,以后也不会有人能够在超越他的研究成果,因为,他复原的书稿,已经是“99%的接近”曹雪芹《红楼梦》的版本了。 前面说到,他并不是一个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人,还表现在他对待《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上。我能感觉到,他曾经的,迫切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被承认的渴望。因此,他对每一个对他成果的正面评价和提供过帮助的人都充满感激。 他津津乐道于他的研究成果(他不喜欢说是作品或著作,而喜欢说这是他的研究成果)曾被3家海外的中文媒体连载刊出,也有朋友帮助他以丛书的方式将他的研究成果出版面世,更有《红楼梦学刊》(这是一本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将这本书列为2014-2016年的红学书目。 这一切加上他的独特的经历,的确在13年到14年让他“火”了一阵,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他还登上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 就是在这个舞台上,他的梦想是能够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发行。 现在想想,这不过是只需要几万元帮助的一个梦想,但遗憾的是,作为评委的赵忠祥和郭敬明,去没有让他的梦想在那个舞台实现...... 但他最珍惜的却是,2013年底,他终于收到了湖南作家协会的通知,接纳他成为湖南作家协会的终身会员。

终于,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说自己是“作家”了。 但这似乎并没有能让唐国明改变他的处境,更没让他变得有钱。2015年之后,媒体和社会对他的关注逐渐减少。这两年,大家在网上能够看到的关于他的消息,则多数来自于他不断在各个网络媒体平台,对自己成就的宣传和推广。 就是这样一个,能够15年身居斗室执着于自己梦想,却又内心强烈希望获得认可的矛盾的唐国明,就坐在我的对面。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努力向他的父母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3、作家与哥德巴赫猜想 我想,凡是和我同时代的人,一定不会不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也一定有不少同龄人,因为中国出了一位论证了“2+1”这一数学命题的陈景润而立志成为一名数学家。 哥德巴赫猜想可谓是数学城堡中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也是问世300多年来困扰了无数数学大家和天才的斯芬克斯之谜。 而一名“作家”,宣称自己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个位数法”就解开了这个终极谜题,让我不得不像网上大多数人的评价一样感觉这位“奇人”更像一个“疯子”。

在来拜访唐国明之前,为了更好的沟通,我也做了一些功课。唐国明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证都放在了网络上。于是,我在微信群里说要去拜访这样一位奇人,并想找到专门研究数学的朋友对他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下点评。当时有的群友就说,“能够解开哥德巴赫猜想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我更倾向于后者”。 而数学教授给出的评价是,思路看起来不错,但并不能证明最终的结论,想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理论来解开哥德巴赫猜想是不可能的。 但坐在我对面的唐国明却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信心满满,并试图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论证他研究的正确性。即便如此,论证所需要涉及到的内容仍旧完全超越了我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我不得不打断他的“数学课”,把话题转到我更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作家”,为什么要去碰触这样的一个数学难题? 唐国明的回答再次出乎我的预料,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诞生时间是和曹雪芹同时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那本未完成的小说《零乡》,小说中的主人公要研究数学了。 此时,我觉得自己有点恍惚,不知道是因为要写好主人公的故事才去挑战这个世界性难题,还是因为想挑战这个难题的人正在书写自己的故事。 4、午餐与食色 看直播的朋友有人问起他的个人生活,是否结婚了,有没有家庭? 于是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他的感情生活。 说实话,以唐国明现在生活状况,在现代的社会中找到一个能够一起安贫乐道,并支持他全部精力继续投入自己梦想的女孩实在很难。本以为他能够十几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应该是在感情方面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欲望和需求。 但他的答案再次出乎我的预料。 他紧接着我的话说出了一句“我对爱情还是很渴望的。” 然后,已经聊了近两个小时,并且逐渐打开心扉的唐国明讲述了一段在网上从没有查到的一段感情经历...... 很多年以前,因为一个朋友的介绍,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位16岁的女孩儿。QQ交谈中,对当代诗歌的不满成了其中一次的话题。于是,高中时期曾经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诗而感到迷茫、甚至有过轻生念头的唐国明试着写了一首发给这位女孩儿,而女孩儿的回复是“终于读到了自己喜欢的诗歌!”。从此,受到鼓励的唐国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从每周一首,到一天写二三十首......同时,和女孩儿的感情也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直到2010年,这个女孩来到长沙读书,他们终于见了第一面。就在这次见面中,女孩儿提出了一个最简单,但对于唐国明来讲却是最难承诺的一个要求:“你要想娶我,必须要先有钱。” 之后的几年中,他们只见过几次面(唐国明的话讲,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和她交往)。直到有一天,女孩儿不辞而别去了深圳。 这段唯一的走进他心灵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就此结束,但在唐国明心中却似乎并没有画上句号...... 到了午餐的时间,我说来请他吃顿饭,于是他带着我来到他每天吃一顿饭的小巷中的饭馆。 餐馆很小,只有几张桌子 唐国明点了一个最普通的8块钱的炒菜,他说,每天中午,他就来这里点一个8块钱的菜,在这里米饭是免费的。

我点了一个回锅肉、一瓶啤酒和两听可乐。

餐馆的老板和唐国明显然是太熟悉了,他告诉我,在这里,大家都称呼唐国明 “作家”,而显然,唐国明对这个称呼非常受用。 吃饭时候的聊天就更轻松了,聊天儿的人从两个变成了三个,但话题却一直集中在“女人”身上。 据说,湖南师大的美女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而唐国明租住的这个小院儿里,除了他,住的都是在师大读书或刚毕业的女学生,最多的时候有60人,而男人只有他一个。唐国明常说,这里就是他的大观园。 但就在这百花丛中,唐国明却一直保持着孤身一人。用饭馆儿老板的话说就是“他太老实!” 一个对他倾慕的女孩儿想要来看他,他问对方,你住哪里呢?对方直接回答,就睡你那里啊~~唐国明的回答是“作为普通朋友交往可以,不要有其他想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另一位因为买了他的书,便买好了11月11日到长沙机票的女孩儿,也是因为得不到唐国明同样热情的回馈,最后,也没有了更多的故事。 作为这样一个奇人,我相信,倾慕他的文学女青年,一定不止这几位。 但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可以走进他的生活和内心,和他一起享受这份平淡,或者带领他走向新的生活。亦或者,他还能找回那没有写在他心里的句号。 5、关于鹅毛诗和鹅毛诗人 上面一节,已经讲到了唐国明开始写诗的缘由,在和那位女孩儿交往的几年时间中,唐国明共写了一千多首诗。女孩儿离开之后,他把自己写的这些诗整理、修改、润色,并开始陆续在《星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

(唐国明所书自己的鹅毛诗) 他推崇“海子”的诗歌,而极其鄙视当代诗歌中的“下半身”现象。他追求诗歌的纯净、纯粹和韵律的美,就像他自己对“鹅毛体”诗的定义:“像鹅毛一样洁白、美丽、干净、还富有音乐节奏感”的圣洁的诗歌。 他说“我的诗都是可以唱出来的!” 还没等我提出要求,唐国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说,要来唱一下他的一首诗,一首用摇滚的方式唱出来的诗。 经过4个多小时的交流,对于唐国明,其实我已不再去想他的红楼梦考古复原是否准确,他是否真的验证了哥德巴赫猜想,更不去纠结鹅毛诗是纯净还是幼稚。 而是你能够感受到从他身上慢慢散发出来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和我们每天所感受到的气息是那样的不同。因此,这种力量虽然不大,虽然微弱甚至缥缈,但他却可以穿透你的身体,让你不自觉的把目光望向远方,而他的形象则从模糊变得真实又再次变得模糊。

因为时间原因,我已经准备向唐国明告别了,但唐国明似乎还意犹未尽,他提出再唱一首自己的诗《今霄与你同月圆》 从这首诗的最后几句中,你或许能够听到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躁动和吼声。 记者路兆兆在《唐国明:隐居云梦湖边的天鹅》的文章中称唐国明:“他是红楼的痴情者,十一年埋首岳麓山脚,八平方的天地,溪水炊烟。岁月流转,他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浪漫,考古修复《红楼梦》是他精神的源泉。天鹅的白羽,岳麓的山川,将他的灵魂浸染。他是纯情的才子,却躲不过形单的影子。”

唐国明很喜欢这一段,把这段话印在后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实力派作家精品博览”丛书中,属于他的那一本的封底。并告诉我,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作家”,或者“云梦湖边的天鹅”。 说到出书,这也是唐国明略有介意的一件事,他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单独出版,并且因此还曾走进“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但很遗憾的是,他并没有通过现场嘉宾的考核,未能在梦想秀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我,坐在电脑前写完这段文字,似乎更加无从分辨,这位长沙奇人,是为梦想而活,还是活在梦想之中...... 但我知道,有梦,还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人是最美的! ========================================================= 或许,你被他的故事所感染 或许,你有能力给他的梦想以支持 或许,你愿意向他表达你的敬意 或许,你已经爱上了这个奇人 或许,你可以直接联系到他。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唐国明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猜想的方式。 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书《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所表述的那样: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

唐国明2022年出版,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开创“半途主义”“诗意流”文学的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这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同时,《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更是《零乡》的另一半。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是一部,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散文随笔、是诗意流小说也是百科全书式自传。 《零乡》更是一部融鹅毛诗、半途主义、自由古体诗、红学、数学为一炉的诗意流百科全书式自传小说。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更是一本开创了文集式、鹅毛诗式的形散神不散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小说。 《零乡》以“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作者简介: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编辑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编辑

—————————————————————— ……………………………………………………………………………………………………………………………………………………………… 唐国明,男,汉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鹅毛诗、找到80回后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因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2023年5月写唐国明追梦之事的《蜗居8平米每天开销不超10元,他被困在“红了梦”里》一文,上澎湃镜相5月榜第2名。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长沙奇人唐国明:一个在世界各地旅游的北京大哥眼中,那租居8平米小屋追梦的半途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