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获胜咬奖牌?先问问自己的牙答不答应
要说近来最受大家关注的国际大事件就要属东京奥运会了,从奥运会开幕式的“接地气”表演到体操比赛的“还没摔出日本”......各种有关奥运的新闻频频热搜,看了网上的花式评价,不得不夸一夸中国的网友们实在有才,硬生生把奥运会变成了“吐槽大会”。

截至8.4日上午10点,我国取得了32金21银16铜的好成绩,暂列奖牌榜第一,让中国国歌响彻东京奥运。在众多奥运相关微博热搜中财迷小贝关注到了这么一条——“奥运会金牌只有6克黄金”!

点进去的导语是这么描述的:

拍照咬奖牌这个习俗,早已成为运动健儿们夺冠后的经典动作,并且这个动作还做到了全球统一。
▲1991年英国田径队激动咬奖牌合影

看着他们咬牛肉干一般的姿势,看来胜利奖牌的滋味十分“美味”,yummy!但是,照归照,可别激动地用自己牙和奖牌硬刚。
如果你觉得应该不会有因为咬奖牌这个动作而伤到牙齿的人吧?Emmm...你别说,还真有。
2010年冬奥会上,德国雪橇手大卫•莫勒(David Moeller)在领奖的时候,就做了咬奖牌的动作。这位耿直boy对着自己的奖牌狠狠咬了一口,然后晚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牙齿断了一截......
幸好还是有补救的方法的,这种由外伤造成的牙齿缺损一般的处理方式有:

如果由于撞伤而造成某颗牙齿完全脱落,要尽快带上脱落的牙齿找口腔科医生,或许能通过"再植"使脱落的牙齿重新回到原位。
牙齿的缺损如果修复不及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像上面这种因为咬奖牌造成的牙齿缺损寥寥无几,但是我们生活中因为疏忽大意摔跤磕碰导致牙齿缺损还是挺常见的。
下面是牙齿缺损不及时修复的一些危害:

给大家分享两个修复案例:

▲上面提到的瓷贴面修复:是采用粘结技术,在保存活髓、少磨牙或不磨牙的情况下,用修复材料直接或间接粘结覆盖,以恢复牙体正常形态和改善其色泽的一种修复方法。

金牌的含金量其实只有6克黄金左右,再加上今年东京奥运会为了环保,造奖牌的用料其实是来自旧家电和旧手机。明知咬奖牌的动作没用却还要执着的咬,一直都是奥运会里的一项诡异的传统。
在浏览众多咬奖牌照片后,小贝悟了,不咬奖牌,怎么让大家看到自己BlingBling的牙齿?

有上面这种看谁更璀璨系列,当然也有想跟黄灿灿的奖牌一决高下,比比谁更黄的?

一口黄牙有时真的会让我们的完美笑容逊色几分,所以很多广告里的明星牙齿是又白又齐,令人羡慕不已。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的牙齿变白一点呢?
小贝先不得不让大家认清一个现实:仅仅依靠刷牙或者一些美白小窍门(美白牙贴,洗牙,以及一些“偏方”——白醋、小苏打、柠檬汁、花生碎......)是没办法让牙齿变白的。(可能会有一丢丢效果,但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牙齿的基本构造,大致可分为:牙釉质、牙本质以及牙髓。

首先,我们的牙釉质是基本透明的,所以牙齿呈现出来的颜色不仅是牙齿表面的颜色,还包括透过牙釉质显现出来的下一层牙本质的颜色。幼儿时乳牙是乳白色,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会慢慢变黄。
造成牙齿着色、发黄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外源性着色(外部细菌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牙齿表面存在着多种细菌,它们在牙齿表面分泌许多黏性物质,日常饮食中的茶、烟、以及饮用水中的某些矿物质和人们唾液中的矿物质吸附在这些黏性物质上形成菌斑和牙石,逐渐使牙齿变黄或变黑。
内源性着色(由人体内部因素引起):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我们牙神经坏死后,血红蛋白与细菌分解产物结合,就可能会让牙齿变黑。而一些呼声很高的牙齿美白秘籍:洗牙(仅去除牙结石,对美白没什么特别大的作用);美白牙贴(有效美白成分不够,美白效果不显著);醋、小苏打、柠檬汁......(这类“偏方”不仅没啥美白效果,像醋这类酸性强的长期使用可能还会伤害我们的牙釉质)。想要拥有明星级的亮白牙齿,主要还得靠三种方式:冷光美白、瓷贴面、烤瓷冠。


在牙齿表面粘上一层贴面,对已经变色的牙齿起到遮挡的作用。


将牙齿的外表面根据设计要求磨除一层后,选用牙科专用瓷性材料制作成牙冠后覆盖在基牙上的方式,达到恢复牙齿的外形、功能和美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