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文史》淮北市的设立
众所周知,淮北——一个煤城变美城的城市,那么你对家乡淮北建置沿革有多少了解呢
下图是2020年淮北市辖区地图

首先淮北市名称的提出、确立是参考借鉴淮南市的做法。淮南煤矿及市级机构设立较早。早在中华民国时期的1930年,淮南煤矿局就已设立。在1949年成立了淮南矿区。1952年,淮南以矿区的名称作为市名,设立了地级淮南市。鉴于淮南市已经成立,淮北建设的煤矿又均位于淮河以北,与之相对应,“淮北市”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称被提出来。
1958 年 5 月 5 日,淮北煤矿筹备处成立。现如今是淮北矿业集团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决定,撤销濉溪县,将原濉溪县的行政区域全部设立地级(省辖)濉溪市。这也是UP的“出生年月”
1960 年 4 月 6 日,中共安徽省委下发《关于濉溪市机构设置问题的批复》,同意建立地级濉溪市。市人民委员会与濉溪县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挂两个牌子)建市之初,主城区在现在淮北市濉溪县三堤口,当然这也是我们淮北人为什么叫做濉溪县是淮北的母亲县的原因,没有濉溪县就没有现在的淮北市 (o゚▽゚)o
注:当然争取建立的城市名称是“淮北市”,但只能暂以濉溪作为市名(1958年10月2日,中共淮北煤矿建设委员会上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早日成立淮北市(矿区)的建议报告》。11月26日,中共淮北煤矿建设委员会又上报了《关于迅速成立淮北市的再次报告》。两次报告的内容,均是建议早日成立“淮北市”。“淮北市”作为城市名称并以文件形式被正式提出来。中共安徽省委虽然同意设立城市,但认为“淮北市”这一名称对于刚刚筹建的城市来说太大了。按照当时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的说法“淮北那么大,到哪里去找”(邢凯,1986年1月回忆,《关于淮北煤矿初期筹备情况》),于是确定建立的城市名称为濉溪市。)
1961 年 1 月,将濉溪县北端的方顶大队和渠沟大队划归濉溪市管并在同年6 月 17 日,成立濉溪市郊区,辖相山、杜集、高岳 3 个公社。此时也有了杜集区的雏形
1961 年 12 月 1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 114 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恢复安徽省濉溪等 17 个县和撤销萧砀等 7 个县的决定》,恢复濉溪县,以濉溪市的大部分行政区域为濉溪县的行政区域。这时,濉溪市仅保留了市郊区,濉溪县正式恢复成县级
1963年淮北地区洪涝灾害,濉溪市主城区迁到相山
1964 年 4 月 27 日,市郊区撤销。1965 年,濉溪县的任圩公社和烈山公社之二郎庙、杨庄、洪庄、烈山、黄桥、吴山口大队由濉溪市管辖。(目前也开始形成了烈山区的雏形)
1971 年 1 月,恢复市郊区,同时成立相山区。同年3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改濉溪市为淮北市。
1976 年,将萧县郭庄公社的官庄、任庄、任土楼、李洼、孙庄 6 个大队 90 个生产队划归淮北市管辖。
1980年4月成立烈山区,5月成立杜集区,至此,淮北就形成了一县三区的模样
1981 年 4 月 21 日,实行以矿带社体制。将萧县的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 5 个整建制公社和毛庄、牛眠、吴庄、丁里 4 个公社的 16 个大队、1 个生产队划归淮北矿务局领导
1983 年 6 月 22 日,撤销以矿带社体制,将北山、窦庄、钱楼、坡里、朔里、孟庄、毛庄、牛眠、高岳 9 个公社划归郊区。
1984年3月27日,郊区撤销,将其所属相山、蔬菜、任圩3个乡划归相山区;杜集乡和原矿务局代管的高岳、朔里、毛庄、窦庄、北山、牛眠、坡里、钱楼、孟庄9个乡划归杜集区。烈山乡和新增设的青龙山镇划归烈山区;淮北市遂形成市辖三区一县的区划格局。
1985年7月15日,淮北市撤销宿东办事处,所辖区域划归宿县地区县级宿州市管辖。
好啦,以上就是淮北建市的历史沿革了,喜欢的小伙伴希望能投个币点个赞,感谢各位的支持!
参考资料(信息):淮北市人民政府网站,《淮北史话》,微信公众号:淮北传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