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认输了,召回在尼日尔的大使并撤军,这背后是与美国的撕裂
该来的总会来,发生在非洲大陆的尼日尔政变,法国终于服软认输了。马克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驻尼日尔大使将离开尼日尔首都尼亚美,法国驻尼日尔的1500名军人将在数周内开始撤离,并在年底前完成撤出。尼日尔军政府回应称,这标志着该国“迈向主权的最新一步”,“基于相互尊重和主权的合作新时代已经开始”。
早在8月25日,由尼日尔政变军人任命的外交部长桑加雷致函法国外交部长科隆纳,要求法方做出上述撤离行动,但法国方面拒绝执行。早些时候,尼日尔军政府方面曾发表声明称,尼日尔将对法国商业和军用飞机关闭领空,以便军政府能够“重新完全控制其领空和领土”。马克龙一度声称将展开武力干涉,同时痛骂拜登不愿意坚持价值观外交。
随后,法国没有待到任何西方盟友的支持,西非共同体也不愿意武力干涉,法国在尼日尔的存在反而变成了当地支持政变民众攻击的目标。
马克龙在尼日尔政变问题上的服软,意味着法国殖民利益在非洲大陆的一次溃败,这不仅仅是输给了非洲民意,也与美国在背后捅刀有关。
一、美国一直不下场,导致法国的独木难支。在历史上,西方国家发动任何对外军事干涉都是团结的,前提者美国带头干涉,或者发动武力干涉有利于美国利益。这件事证明,美国不会在军事干涉问题上帮法国,也意味着法国以后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上进一步决裂。拜登政府的不干涉主义,或者只愿意通过政治协商而不是动用武力的方式干涉非洲事务,让法国没有底气继续保留殖民主义宗主国的角色。
马龙克态度强硬但法军实力有限,毕竟真打起来要死人的。政变发生后,数以千计支持军政权的尼日尔民众在法国驻军基地附近集会示威,要求法军撤离。法军同尼日尔军队“反恐合作暂停”,一些部队原地扎营,无法移动。另外,法国大使实质上已被尼日尔军政府“扣为人质”,尼军方阻止向大使馆运送食品,法国人只能啃军用口粮。
二、尼日尔民意转变,让法国最终认识到自己是多余的。尼日尔军政府推翻民选总统,按理说应该会受到普通尼日尔民群的反对,要有不断上演的游行希望法国站出来主持公道才对。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更多的抗议发生在法国驻尼日尔大使馆前,有些人高喊“普京万岁”,要求法国大使、法军和法国企业滚出去,这就是法国人长年对尼日尔进行资源剥夺的后果。
这样的民怨从本质上讲还是法国支持的民选政府统治的失败,反而是军政府顺应的民意。法国如果继续坚持,动武就是唯一的选择,但是1500名法国军人不具备打败军政府的实力,或者就是一点威摄力。
三、尼日尔不惧怕强权迎来一个的历史性时刻,还意味着非洲的半殖民时代的终结,有可能带来更深层次的示范效应。原尼日尔政权代表西方殖民者法国的利益,是一个买办政权。价值几十亿美元的铀矿资源几乎都被法国占有,尼日尔只占有一千五百万美元。尼日尔军政府收回铀、铜矿等权益正当合理。代表的是尼日尔人民的利益。尼日尔军政府不但有民意支持,还得得到俄罗斯、瓦格纳的支持,这对法国是很大的制约,甚至还要反省在其他非洲国家的做法。
总体而言,法国是核电国家,尼日尔是铀资源主要出口国,因此马克龙为了利益想拼死一博。这是老殖民国家的猖狂挣扎,但现在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美国不愿意帮助法国维持自己的殖民利益,必然会对非洲的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值得我们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