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武松, 曾打死老虎砍掉5000日军, 抗日名将赵登禹有多强


他被称为“现代版武松”,曾只身打死老虎,他精通十八般武艺,白刃战之强,曾率部砍杀日军五千余人,被日军称为“白日下的噩梦”。他是被国共两方都极为尊崇的“抗战英雄”,牺牲后被追认为上将,举国为之悼念。

赵登禹,1898年生于山东菏泽,少年时因家庭贫困。由于他身体素质不错,便拜了当地的武术高手为师,只用三年时间就将刀、枪、剑、棍等各种兵器耍得十分纯熟。得知冯玉祥的部队军纪严明,又爱护百姓,于是决定与同乡一起去投军。因为两次惊人的表现,赵登禹在军中彻底扬名。

第一次是赵登禹与战友正在山下练兵时,一只猛虎突然从丛林中窜出,赵登禹见状,猛地跳到其背上,几拳下去就打得猛虎彻底断了气。冯玉祥得知此事后,还专门让城里的照相馆为赵登愚拍了一张挥拳打虎的照片。另一次则是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因行动暴露,危急时刻,赵登禹果断出手,瞬间拿下了拔枪欲射的匪首,而且因为下手太快,没注意力道,赵登禹竟然徒手拧断了对方的脖子。

1933年初,日军已经占领了山海关,赵登禹所在的109旅奉命立即赶赴长城御敌。经过700余里的急行军,他们却惊讶地发现,日军已经占领喜峰口的东北高地,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于是,赵登禹马上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几个小时的肉搏拼杀,终于将高地夺回。等到第二天,吃过了亏的赵登禹,眼见日军又调集大批重炮飞机,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到他们接近时,赵登禹突然率部冲出,挥舞着大刀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赵登禹身先士卒的表现,激励了109旅的无数将士,他们以最简单的武器同装备精良的日军一直激战到天黑。最终,日军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选择了撤退。喜峰口之战,赵登禹部砍杀日军5000余名,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此,日本评价此战为“皇军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而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则评价赵登禹是“白日下的噩梦”。

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可惜最终遭到了暗算。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赵登禹率领的132师拼死抵抗。由于叛徒泄露,日军已经抢先一步在公路两侧设下埋伏,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经过时,汽车突然被炸毁,赵登禹也身负重伤。但直到这时,他仍不肯撤退,反而还要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可惜,就在此时,一枚炮弹飞来,炸断了赵登禹的双腿,人也随即昏迷。等到苏醒时,赵登禹知道自己已经活不成了,但看着周围流泪的将士们,仍慷慨地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有何悲伤。”说罢就英勇牺牲了,年仅39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赵登禹将军就是这样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