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吉利4月销量新出炉,长安三个月利润近70亿
上周我们看了四月新能源汽车排名,长城和吉利两家车企销量昨天才公开,作为国产车,在新能源汽车群雄涿鹿下,长城和吉利在燃油和新能源领域均衡发力,展现出不凡的实力。另外,长安汽车也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及2022年度业绩。

01吉利同比环比双增长
昨日,吉利汽车公布4月销量113642辆,环比增长3%,同比增长约58%。
作为当前市场的重要增长点,4月吉利在新能源市场迎来新的台阶。包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等品牌在内的新能源汽车,4月销量29874辆,同比增长约112%,环比增长超6%,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超过26%。
其中纯电销量达到2.71万辆,同比增长148%,前4个月纯电累计销量达到8.47万辆,而在这2.7万辆纯电销量中,销量最大的当属大众化时尚纯电系列几何,4月销量达到18525辆,同比劲增超153%。其中,熊猫mini畅销10615辆,销量连续破万、增势持续强劲,凭借同级独有的真快充、无感启动、激光焊接车顶等越级配置,一举成为微型纯电市场的新星。同时在需求旺盛的入门级产品市场中,重塑微型纯电市场新格局。

虽然当下的市场环境非常利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对于广阔和多元化的中国汽车市场,燃油车依然占据着70%的市场份额。
从趋势来讲,新能源是未来,但对于车企来说,需要燃油车提供更多的利润、研发和体系运转的支撑,对更多首购用户和充电不便利的消费者来说,更好更新更智能化的燃油车产品,依然是市场需求的核心部分。
4月份,吉利品牌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20741辆,同比增长约65%,高价值的燃油车产品依然备受消费者青睐。而基于CMA架构打造的博越L,4月销量达到10845辆,环比增长7%,可见,卓越技术一直是产品销量和品牌热度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下市场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燃油车被一些消费者放弃?那是因为当下很多燃油车更新慢,跟不上时代,并且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新汽车产品的需求。虽然燃油车没有电气化作为支撑,但是作为新汽车竞争时代的智能化,却可以为燃油车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
02长城销量93107辆,海外成绩格外亮眼
同样在昨天,长城汽车发布了2023年4月产销数据。
今年4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93107辆,同比增长73.14%;新能源车型销售14863辆,同比增长284.06%;海外销售21814辆,同比增长182.09%,销量占比达23.43%。

其中,哈弗品牌52264辆,魏牌2375辆,欧拉8901辆,坦克品牌10916辆,长城皮卡18651辆。
长城汽车是今年一季度业绩下滑最大的车企之一。前三月,长城汽车销量下滑22.41%至2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仅为2.78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季度,长城汽车营业收入为290.4亿元,同比下滑13.63%;营业利润-7066万元,同比下滑105.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

长城汽车方面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和研发投入所致。
“价格战的下半场不是说定价后再降价,有回旋的余地,现在市场没有回旋余地。”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执行副总经理乔心昱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长城定价的出发点是绝对不亏着卖,哈弗今年的目标不是挣钱,而是先活下来。

当前,长城汽车正在加速聚焦主品类、主价格、主级别、主风格产品布局,持续发力新能源赛道,实现新技术加速落地,稳定推进全球化战略,推动企业进阶向上。
03长安汽车季度/年度财报大公布
长安汽车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及2022年财报业绩,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45.56亿元,总销量60.78万辆,归母净利润69.7亿元。
在长安汽车的财报中,是这样说明的:“净利润表现亮眼、盈利结构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旗下各车型的市场表现足够给力。”
其实,这些年,长安并没有非常出色的合资伙伴。这也倒逼着长安系品牌自我谋求破局,一季度,长安系品牌销量和利润占据集团总量的85%。

在新能源转型上,长安一直非常积极,也收获了不少成绩。目前,长安系中,有主打高端的阿维塔品牌,也有刚刚独立运营的深蓝品牌。今年,各自也有新车上市,比如,阿维塔会新推一款大中型轿车(内部代号E12),深蓝的第二款车S7,已经在上海车展亮相了,上市期已近。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调,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给新能源车企更大的盈利空间。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管未来盈利不盈利,目前多数车企的做法是先拼规模,这也意味着促销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价格竞争仍将持续,新能源整车的利润率难以快速提升。然而,真正能够取得一定规模的是少数头部企业,而能够依靠规模实现盈利更是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