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宇宙悲观主义(1-1-1-4)——科幻小说家的虚无主义自恋范本...

1-1-1-4:宇宙悲观主义cosmicism
代表人物: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二向箔,降维打击。非常无聊的数数游戏,文明分类。
目的论:给世界去目的论化。失败主义悲观主义。数字是4,没有目的
小朋友刚会数数,互相比拼谁能更大,隐含意识形态:数学量上的崇高和无限。再牛逼也给你干没了,就像无意识捏死蚂蚁。没有意识到有限性,人的意义在于有限性。
不懂?:窗口期是需要意义的,是需要差异性的符号系统里 所以一定会设置边界—认识论边界。
举例:核子风暴摧毁人类文明,符号系统不再符号化了,结局没有意义,没有符号系统注册,没有一场域让悲剧发生,悲剧无人见证。痛苦和希望是没有意义的
场域论上是1.:宇宙是能级比拼场,从上升性中获得,1-1-1-2中 ,进化细胞到太阳到恒星等等
但是宇宙这个场怎么来的?背后本体论支撑吗,宇宙中没有法则为有限人类主题撑腰,场域更高级时我们就被抛弃,但是无力量去限制,无限增长来自1-1-13。不是快乐的无限而是恐惧的无限力量的无限。
本体论:1.都是能量。→话语权。争夺一个符号系统的宇宙,谁能级更高谁就能控制宇宙规则规律,能量决定感觉体验。幻想不同的科学秩序,去互相驾驭,n维时间n维空间等等。→没有反思性。过于数学化,不理解本体论为何物
定在:dasein。时空场,是需要认识论发生学机制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要通过生命活动去支撑,大量的认识论前提都需要意向性,脱离意识视域谈任何机制是无意义的。
本体论机制底层是伦理性的,不能预设有一个最高绝对者精神(如果有)世界本身是无精神的,没有大人他们互相伤害。高度伦理化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反映非符号现实的,由于符号系统支撑自己是需要超出来,拉开距离。物质运动要超出自己抵达精神,是必须要杨弃的,例子:如果一直可以再战斗力后+0就会变成一个自我毁灭的机制是不成文明的,达到不了精神,要成为精神位面是必须要有限的能级把握。
精神是有能力设置界限,精神有符号系统有秩序体系就会有生产性,就会不断涌现。
意识体验回忆叙事都是建立在伦理化的本体论上的。所以1-1-1-4就是无意义的最初混乱。
事件是需要稳定发生学机制的,回溯性因果性,不会被注册到叙事史上,没有任何体验者,不占据逻辑空间不占据符号空间,没有见证者(中介)。主体被我们中介了,才能被符号系统注册,你说直接在那里是没有意义。只是在那是可以被捏造的,没有规定性。没有精神中介去支撑,那是不可以说存在的,存在必须要有中介和支撑。
目的论上:4。没有目的仅仅是在,我不能直接是支持我意识的物质载体→这就意味着我应该没有第一意识体验没有自我意识,而只有脑波电位变化了。因为这没有叙事学价值,所以意识自动把这些压抑掉屏蔽掉了。
不懂?—科学大学话语,底层是数学,能指链在s2
主人话语能指链s1,自我限索的。两者冲突就会导致宇宙悲观主义。→所以就会陷入绝望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自恋性绝望。
人群:对科学没那么热爱,有在生活小有成就然后爬不上去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