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智者,若没他提醒,朱元璋早已大败,更无明朝!
前面说到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计谋,在龙湾设伏,结果陈友谅中了埋伏,大败而回。朱元璋乘胜追击,一路上还占领了安庆、信州、袁州等地。张士诚本来口头上答应陈友谅一起进攻朱元璋,但是此人胆小,本想坐山观虎斗,看看情况再说。如今陈友谅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也就按兵不动了。

龙湾战役前,陈友谅的力量比朱元璋强大的多,差不多四倍于他,但是此战过后,陈友谅的力量削弱了不少,做减法,而朱元璋乘胜追击,收复了不少被陈友谅占领的城池,势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作加法。一加一减之后,朱元璋的力量基本上可以跟陈友谅抗衡了,甚至可能已经略超于他。
此时的朱元璋心情自然十分激动,想想自己本是个放牛娃,当过和尚,也逃过饭,没有想到当了义军之后,时来运转,不仅讨了如花似玉的元帅义女,还步步高升,做了义军头领,竟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陈友谅,被封为了吴国公。此时的朱元璋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义军头领,我相信这时候的朱元璋早已有了放眼天下,逐鹿中原的雄心了!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决定按照刘伯温的策略,率领大军主动对陈友谅发起进攻。当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安庆城下之时,这才发现元末最猛的人并不是常遇春,而是这个安庆的守将,叫做张定边。这张定边可是陈友谅手下第一猛将,也是元末第一猛将,勇猛无敌,不在常遇春之下,而且此人深通谋略,不在刘伯温之下。

朱元璋带领大军猛烈攻打安庆城,碰到了敌手,那是久攻不下。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处境十分危险,因为目前朱元璋对安庆久攻不下,倘若张士诚趁火打劫,趁机起兵攻打朱元璋后方的话,那么朱元璋必将两面受敌,陷入困境。
倘若朱元璋要率领回救,姑且不说打不下安庆城,而且张定边也不会就此罢休,必将率军出击,那么朱元璋必将大败。
倘若朱元璋不回救,老家被张士诚给端了,没有了立足之地,以后拿什么争霸天下啊!
当时全军上下打安庆急红了眼,谁也没有察觉这个危机,所幸的是,刘伯温意识到了这个危机,于是连忙向朱元璋建议,说:“主公,近日来我军对安庆城连番猛攻,却是久攻不下,指不定什么时候张士诚趁火打劫,起兵攻打我们后方,那么我们两面受敌,必将陷入困境啊!”

朱元璋可是一代雄主,军事才能十分突出,只因为眼前的战事烦心,故而疏忽了这个问题。现在经刘伯温这么一提醒,吓得是大汗淋漓,心中暗自寻思道:“好险啊!幸好张士诚这小子鼠目寸光,没有趁火打劫。”
朱元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点了点头,说道:“先生说言极是,敢问先生,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刘伯温笑了笑,说道:“张定边英勇无敌,而且颇具智谋,安庆城一时半会打不下来,不如我们放弃安庆,率领大军从水路直扑陈友谅的老巢江州(现为九江)。”
“好,先生好计谋。”朱元璋闻言后,大喜,当即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率领大军从水路直扑陈友谅的老巢江州。

刘伯温这招妙绝啊!刘伯温和张定边可谓是棋逢敌手,势均力敌。本来朱元璋久攻不下,微微处于下风,现在放弃安庆城,随即火速奇袭陈友谅的老巢江州,不仅化解了自己眼前的危机,而且还逼得张定边不得不弃了安庆城而去救主,瞬间又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