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西会馆及山西会馆碑
清代山西会馆及山西会馆碑
选自《文物春秋》1995年03期,李中
最近,河北省辛集市图书馆基建施工中,在原山西会馆旧址发现了一通立于民国七年的会馆记事碑。青石碑高203厘米,宽63庫米,厚18厘米,团云碑额,无碑座岀土•碑阳为楷书字体,共17行,满行50字,计约641字.山西文水县清代太学生阎道仁撰文,清源县太学生王恩溥书丹。全文记述了山西会馆的历史渊源及立碑原由.碑阴楷书字体共,9行,满行40字,计200余字,内容为山西会馆四至及其它地产情况。
据碑文载,辛集素有“畿辅巨镇”之称,在明清时期即是“商贸云集货积山丘街市宏敝,仅当时在辛集经营日用杂货生意的山西商人就有相当的数量。这些山西商人为了经营的需要.和同乡之间的联系,在当地“永盛义”大买卖主的倡议下,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在辛集当时的繁华地段——中大街西头路南(即今市图书馆所在位置)修建了大殿三楹及围場、坤方大门.艮方门楼等;道光七年殿前増修香亭一座.大殿西側修跨院一所,是商业行会的正式办公场所。民国初期,辛集的工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在交易繁荣,物品丰富、财力充盈的形势,于民国四年又进行一次大修葺。“”缺者补之,倾者举之,金碧辉煌……”。形成以东侧的大殿和香亭、门楼为主,西側两会跨院为辅的古色古香,庭院幽深的建筑群落.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该建筑几经战乱,最后彻底毁灭于“文革”时期,而且遗留物品极少。截至目前,该碑是山西会馆历史情况的唯一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