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 ARTIST | 数字影像艺术诗人:黑川良一


# 基于时间的雕塑家 #


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出生于 1978 年,现如今在德国柏林生活。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基于时间的雕塑”,他认为声音和图像是一个整体。他的作品包括各种组合:声音混响的再创造,视频,电脑特效等等,他的作品每一次都让观众对本以为熟悉的事物改观。


无论是对瀑布声进行白噪音消除,在观众周围形成神圣虔诚的安宁;还是将田野录音与电脑脉冲结合,和谐共存于一个从没战争和破坏的不和谐世界,黑川良一都创造了一种可以融合复杂和简单的视听语。

黑川良一运用不同的媒介,如视频、装置、录音、现场表演,创作独特的视听作品。他是该领域的先锋,自1999年起便在世界各地展出、表演。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基于时间的雕塑”,认为声音和图像是一个整体。他的作品其实是各种组合:声音的混响创造也被记录,再与视频材料、电脑特效相结合,改变观众对熟悉事物的看法。


被称为是“声与影的魔术师”的他,作品具有多种形式,例如装置作品,唱片和音乐会作品。他用现场记录和数字化生成的结构构成时间雕塑,并在建筑上重建视听现象。

他最善于利用电子数码技术,细致地表达声音与影像的关系。他的作品将声音可视化,将人类肉眼看不到的数据可视化,把自然及电脑数码美学相结合,转化为既熟悉又陌生,变幻莫测的图像和流动的影像。

2010年奥地利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的数字音乐和声音艺术类金尼卡奖(Golden Nica)
受邀参加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巴黎的尼莫双年展,东京摄影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柏林超媒体艺术节(Transmediale)、加利福尼亚 Mutek 电子音乐节、上海电子艺术节、巴塞罗那声纳音乐节(Sonar)等)
黑川良一发行了许多唱片光碟,且与诸如“人类听觉的海绵”(Human Audio Sponge)的音乐家们(黄色魔术交响乐团(Yellow Magic Orchestra)前成员)合作
官网:ryoichikurokawa.com
系列作品
Assembly/subassemblies

这个系列的作品叫做“asmbli / subassemblies”,主题是以建筑尺度的视觉来追求自然和人造的关系。这系列的作品于 2021 年 10 月在巴黎年展 némo 上以音乐会形式展出,也曾在2020年深圳 OCT-LOFT 创意节上作为装置墙展出。
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装置墙:s.asmbli [ wall ];VR:in s.asmbli;音乐会:subassemblies。

s.asmbli [ wall ] 是一个具有四声道装置的浸入式立方体投影。通过激光扫描人造建筑,废墟及自然得出 3D 数据,以结合音乐,投影重新构建建筑的空间物理属性,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感官,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来思考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多重关系,在暴露自然和艺术的同时,创造出有序无序的新作品。



废墟,入侵自然的建筑,久年失修的建筑这些呈现出这次作品的不同寻常,暴露了自然和人工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件作品曾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区中的旧厂房进行展示。




subassemblies

subassemblies 由单个屏幕、环绕照明和 4.1ch 音响系统组成。作为音乐艺术节项目的一部分,黑川良一的实践结合了数字媒体和音乐,创造了声光组合,让现场的观众有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


表演素材主要来源包括扫描所得到的 3D 数据、热力图、人造建筑、废墟与自然拍摄的连续镜头,这些素材重新组成 subassemblies ,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创造出崭新的内容。











in s.asmbli

in s.asmbli 是一种以 VR 360º 形式开发的渲染。建筑的扭曲,旋转都会很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node 5:5

node 5:5 是一个由投影激光和波场组成的视听装置。10 个动态激光模块系统用于屏幕和直角方向。每一束激光都用强烈的红光照射屏幕,合成实体图像。激光头在轨道上与投影内容交织,创造出带有声音的动态空间。5 台计算机和 WFS 处理器进行性能测试,电脑主机通过发送信号使得每个设备可以同时进行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它正深入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现如今,数字媒体技术正在创造着无限可能,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它打破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束缚,注重在多感官交互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赋予了艺术作品更多的生命活力。



屏幕作为数字媒体艺术家表达的载体,就像白纸对于画家一样,可以在上面创造出无限可能。在未来,屏幕将不再仅仅是屏幕,它的创新应用将是打开新世界的钥匙,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虚拟维度和现实维度都将得到拓展。
今日的艺术家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