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陷祛瘀法治疗焦虑症。一女17岁,发作性胸闷、心悸、乏力半年,加重2个月。患者既
升陷祛瘀法治疗焦虑症。一女17岁,发作性胸闷、心悸、乏力半年,加重2个月。患者既往体健,平素内向、易紧张、爱发脾气;1年前进入高中后学习紧张,导致压力较大;近半年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悸、乏力,发作时伴头晕、肢冷、汗出、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不能站立,发作前无明显诱因,每次发作持续约1小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发作地点均为学校;近2个月发作较之前更为频繁,平均每周发作1次,发作时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理化指标均未见异常。刻下:脉沉细短,舌质淡暗,苔薄白。 诊断:西医诊断为焦虑症、惊恐发作,中医诊断为郁证(大气下陷、瘀血阻络)。 处方用升陷祛瘀汤加减:生黄芪30g,柴胡10g,升麻10g,桔梗10g,知母15g,山萸肉15g,三棱15g,莪术20g,生牡蛎30g,白蒺藜15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嘱家属和患者注意调节情绪。 二诊:10天内症状发作2次,每次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安静休息约20分钟即可自行缓解。效不更方,前方继服30剂。 三诊:偶感轻度胸闷不适,胸闷、心慌未发作,已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嘱继续心理调适。后随诊未再复发。 按:陈士铎《本草新编·十剂论》言:“怯之意虽出于胆,而怯之势实成于心。”该患者之病情由学习紧张、压力大引起,西医诊断为焦虑症、惊恐发作。紧张学习本就暗耗心血,而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肝木不疏,更克脾土,致气血生化不足,心之气血不足,胸中气陷,神失所养,故见胸闷、心悸、乏力、脉沉细短、舌质淡暗等气陷血瘀之征象。故以升陷祛瘀汤加减而病速去。 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症状表现多样,但以胸闷、气短甚至不能接续、心悸、乏力、汗出为突出,发作时不能活动,须安静休息方可缓解。该病发作迅速,症状变化快,结合现代精神科认识其病因,应与焦虑情绪有关,符合胸中气血失调的特点,结合脉证,当属大气下陷、瘀血阻络。